席小娟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教育手段日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已全面介入學校課堂教學,為以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為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提供了技術條件?!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①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推動語文課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在長期的小學一線教學實踐中,我深感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梢詷O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信息技術,將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對學生的感官進行綜合刺激,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了形象思維的情感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媒體融于一體,把靜態(tài)、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維空間中,產(chǎn)生極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使教學更充實、形象、生動,刺激學生聽覺和視覺感官,使學生在積極活動中掌握知識,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為小學語文教學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合理運用
利用信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不斷實踐,我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就談談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一些體會。
一、信息技術——為拼音教學破冰解疑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拼音教學學習語文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沒普及的時候,我主要采用講授的方式,這樣教師教的吃力,而學生也感覺很乏味。自從使用多媒體技術后,在教學時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需求與興趣。
(二)、有利于解決教學難題
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即使學生把標調(diào)規(guī)則背得滾瓜爛熟,到了給ui和 iu標調(diào)時卻總搞錯。有了多媒體的幫助,讓學生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并從中滲透了德育,可以這樣設計ɑi ei ui的教學,當學完復韻母ɑi ei ui的讀音和字形后,在讀帶調(diào)復韻母之前先利用多媒體圖片編了一個故事:太陽火辣辣地照在頭上,好熱??!瞧,拼音王國都被曬得變白了!老師準備了三頂帽子,到底先給誰戴呢?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這首兒歌:“單韻母,六兄弟,ɑ o e是老大,i u ü是小弟?!蓖瑢W們,帽子是老大先戴還是小弟先戴呢?還記得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接著就利用多媒體把帽子戴在了ɑ跟o的頭上。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小i的委屈:“為什么我跟大哥ɑ和e玩老是站在后面,帽子老是輪不到我戴呢?”接著多媒體展示u和i的對話:“我把帽子讓給你戴吧,不過我們能不能約好,這次你站在后面,帽子給你戴,下次我站在后面,帽子就給我戴,好嗎?”動畫強調(diào)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從天而降戴在了小i的頭上。就這樣,因為有了多媒體的幫助,筆者不但突破了這節(jié)課給ɑi ei ui標調(diào)的難點,還為下節(jié)課學習ɑo ou iu給iu標調(diào)做好了鋪墊。
(三)、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成片的文字符號,空洞的說教,抽象的講析,難以引起小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育效果不佳。應用信息技術的圖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使枯燥的拼音教學趣味橫生,吸引學生邁進拼音門檻。
二﹑信息技術---為寫字教學精彩添翼
(一)、巧抓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xiàn)實、最積極的心理成分;是學習動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有學習興趣的學生具有探求知識的熱情,就會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要提高寫字課的效率,關鍵是要激起學生對寫字課的興趣,一旦他們對寫字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其中,收到較好的效果。小學生由于年齡因素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wěn)定,也存在著個體差異。確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要考慮到時機問題,確定最佳作用時機時要考慮到作用點的問題。兩者結合得好,就能給寫字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就能極大地提高寫字教學水平。多媒體資源形象、生動,集音響、色彩、動畫等效果為一體,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寫字。在寫字課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抓住時機,利用多媒體,充分提高學生對寫字的興趣。
(二)、巧選資源,優(yōu)化寫字教學。
運用多媒體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應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時運用。次要的內(nèi)容不必化多大力氣。否則,喧賓奪主,降低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進行教學設計時當然應搜集內(nèi)容豐富的教學資源,但這些豐富的資源沒有必要全部進入自己的教學設計。
三﹑信息技術————為閱讀教學催化加劑
(一)信息技術,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fā)起他們閱讀的欲望,閱讀教學才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而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方面,信息技術無疑是一很好的催化劑。
(二)多媒體課件,學生閱讀的視聽大餐。
眾所周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很容易的做到圖、文、聲、像并茂,可以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使其抽象、難以理解的閱讀材料感性化、簡單化。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甚至生動逼真的場景再現(xiàn),能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增強閱讀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享受視聽大餐的同時,理解文意,掌握內(nèi)容,升華情感,這種教學效果非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能企及的。
(三)網(wǎng)絡資源,便于檢索的豐富資料庫。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到知識儲備不足、生活經(jīng)驗不夠等種種原因,使學生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重重困難。當學生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我們做老師的在大多時候是將其自己的閱讀體驗或其將所謂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殊不知,這是在扼殺學生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阻礙他們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組織、去引導學生,使其他們能夠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才對啊。而讓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便是既能還學生主體地位,又能解決學生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困難的有效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更生動活潑,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更精彩紛呈,我們的教學效果將更顯而易見,我們的學生將更具創(chuàng)造性,更具個性品質。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多媒體永遠只是輔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教育教學信息技術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并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這樣,才能發(fā)揮其最佳效益。隨著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思考也逐步深入,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探討,如語文網(wǎng)絡教學教材的建設,網(wǎng)絡教學課基本模式的探討,新的教育評價問題,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師生關系問題等等。對我們語文教師而言,只有做到合理利用、有效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給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插翅添翼!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
[3]《語文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七月
[4]《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 倪文錦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大綱》
(作者單位:黑龍關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