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穎
1.過度關注內容
目前在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多地把時間放在語文課文的內容上,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小學生真正應該學習的文字運用。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本末倒置,沒有體會到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各類文章特點,造成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無法提高[1]。
2.偏離學生思維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目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以自己的思維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課堂中學習一篇課文,教師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文章中隱含的線索、文章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而忽略了在小學生這個階段是否能有這種成人的閱讀思維,嚴重偏離了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阻礙了學生對文章看法的表達。
3.片面追求字數
過于注重學生寫作中的片段描寫是許多語文教師的通病。在讀寫訓練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把評價學生寫作的標準放在學生寫作的字數上,而忽略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好文章的字句模仿以及學生句子中所包含的獨特想法,沒有對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行拓展訓練,造成學生思想受到限制,抑制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4.缺少表達訓練
許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存在一個思維定勢,即認為在語文課上設置一個“讀寫環(huán)節(jié)”課堂才算完整。但是語文教師忽視文章中的文體特點以及其中的表達情境,在訓練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無論是訓練的題材、范圍或針對性方面,都顯得十分生硬,如此下來訓練自然達不到理想效果。
1.從文章空白切入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應從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入手,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散思維,自己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啟發(fā),提升閱讀質量。文章的基本框架由文章作者構成,小學課本中所選用的課文皆為通俗優(yōu)美且能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的佳作。在每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感情都不能被文章中具體的句子所完全表達出來,往往不能盡數表達心中所想,作者在文章中往往會留下一些空白。教師可以從這些文章中的空白入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填補文章中的空白,讓學生身臨其境,與文章主人公合為一體。這是一個學生鍛煉想象能力、練習寫作能力的好機會[2]。
2.從詩詞意境切入
詩詞是我國文學的代表之一,體現了我國燦爛的文明。詩詞憑借語言優(yōu)美、句式精練的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很多想象空間。教師可以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為切入點,鍛煉學生的表達閱讀能力。
3.從文章題目切入
文章的題目是對文章整個內容的高度概括,通過題目可以了解到許多線索,因此教師可以以文章題目作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也可以針對文章題目來鍛煉學生的表達閱讀能力。
4.從精彩句式切入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文章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時模仿的例子,教師可以以精彩句式作為切入點,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擴展訓練,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精彩句式的模仿來積累詞匯量,提高寫作能力。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比喻方式,讓學生按照這種模式來仿寫句子,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精彩句式的模仿也對表達能力進行了鍛煉。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以不同的切入點為語文表達閱讀教學的突破口,讓學生提升閱讀質量,鍛煉表達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1]劉秀銀.以讀為本,指向表達——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技巧[J].學苑教育,2016(22).
[2]黃元虎.“表達型”閱讀課的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1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