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教改的推進,高中物理教學也有了新的變化。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摸索出適合高中物理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教學課程設計,通過對不同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來獲取適合高中生教學手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筆者根據(jù)相關文獻,對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設計進行討論,以期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高中教學;課堂設計
物理教學作為高中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對于學生的后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如何去進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合理進行物理教學的設計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學課程設計作相關研究報道。
一、 做好開頭,利用對話提問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為了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做好物理課堂的開頭。俗話說,虎頭豹尾,只有一個好的開頭才能夠引人入勝,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物理教學的內(nèi)容來設置合理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來參與和解決問題。首先,為了讓問題教學能夠充分的發(fā)揮作用,教師就需要審慎的進行問題的設計,通過由淺入深的富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讓學生踴躍的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問題之間需要內(nèi)部關聯(lián),能夠達到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效果,而且提出的問題難度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掛鉤,難度要適中,既不能過于簡單流于表面,又不能過于復雜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其次,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一方面是保障學生思考的大方向,維護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為學生提供思路,讓學生積極的參與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對話意識,讓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中能夠勇敢的進行自我意見的抒發(fā),進行深入的交流對話。
二、 充分的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這種雙向的交流來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參與到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這種雙向的互動來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讓學生參與到物理的學習中,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學習的魅力,發(fā)現(xiàn)物理的樂趣。教師需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主觀感受為主,從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為切入點來進行教學的規(guī)劃,教師需要將教學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利用現(xiàn)實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通過這種現(xiàn)實問題與物理教學的結合讓物理知識貫穿到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生活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從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加深對物理的理解。
三、 層層遞進,將物理教學打造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讓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過程。物理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物理教學就需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營造一個循序漸進的良性學習過程,以此來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利用這種層遞式教學來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進行學習,由簡入難,由淺入深,讓高中物理教學的難度和內(nèi)容能夠形成自然過渡,避免由于初始難度過大和中間銜接不佳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有效性不高的窘境。層遞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不再是局限在單一的、狹窄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中,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利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的重建。層遞式教學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模式來進行教學,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更加的緊密,而且層遞式教學也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知識點的分層,讓知識點形成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自然過渡,這就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遞進模式相比于橫向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物理學習的技巧,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習水平,切實的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運動和力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思考慣性是如何表現(xiàn)的,而決定慣性的因素又有哪些;外力是如何迫使物體改變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通過問題的引導來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引導中進行知識點的自然過渡。
四、 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實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通過物理實驗來引導學生來進行相關物理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能夠在物理情境中了解物理知識,弄清物理原理,充分的激發(fā)發(fā)生的積極探索欲望,讓學生能夠在這種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中進行鉆研,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質(zhì)量。例如在進行恒定電流的學習時,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電流實驗,構建一個關于電流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電流實驗中進行歐姆定律的探索,并且通過改變導體的長度以及導體的橫截面積來讓學生進行電阻定律的學習。教師可以在實驗中進行提問,例如導體長度變化對電阻的影響,導體橫截面積的改變是否會對電流產(chǎn)生影響等。利用實驗來進行物理教學的推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五、 結語
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如果教學仍然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模式,那么必然會讓學生在這種壓抑、單調(diào)的教學中逐漸的失去學習信心,因此產(chǎn)生的學習倦怠和抵抗心理,導致物理教學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不高。為了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做對物理課堂進行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并做好開頭,用一個好的開頭來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對物理課堂的階段性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來切實提高物理教學過程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莫莉.基于新課改下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學課程設計[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4-28.
[2] 張騫.高中物理教學課程設計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2(6):124-125.
[3] 達志卿.淺談如何進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J].學周刊,2017(8):182-183.
[4] 劉淵源.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方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151.
作者簡介:鄧鐵橋,湖南省長沙市,中南大學第一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