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修辭教學存在教學內(nèi)容狹隘,教學方法不合理等問題,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修辭,教師要通過合理拓展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學習。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比較少見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增加眼界;可以將修辭學習和特定語境融合在一起;可以在廣告創(chuàng)作中嘗試活用修辭手法。通過這些拓展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修辭。
關(guān)鍵詞:修辭教學;教學策略;高中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了解一點修辭方面的知識,設(shè)置修辭方面的專題,促使學生了解基本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聯(lián)系實際問題進行探究。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卻對修辭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也有較大的局限性,很難讓學生對修辭學習更為重視,而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理拓展的方式,通過內(nèi)容拓展、創(chuàng)新拓展、和生活拓展等方式讓學生對各種修辭手法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 拓展內(nèi)容,關(guān)注罕見修辭
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圍繞比喻、擬人、排比等幾種簡單的修辭手法進行教學,這促使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對類似修辭手法的學習也缺乏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文章中較為罕見的修辭手法,如通感、互文、倒喻、博喻等,促使學生對修辭手法產(chǎn)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以比喻這個修辭手法為例子,學生一般都知道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這幾種,但是卻未必知道比喻還有博喻、倒喻等幾種少見的形式,而這些罕見的形式卻使得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藝術(shù)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琵琶行》這篇課文為例子,找到其中用了博喻的句子。如其中有一段形容琵琶聲音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這里便使用了博喻的手法。作者連續(xù)用了十多個比喻,寫出了整首樂曲旋律的變化,從聲音的強度、音色、音高、節(jié)奏等不同的方面入手比喻,將聽覺和視覺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分析可以指導,博喻并不是簡單地將若干比喻句連接在一起,如果用一個喻體形容一個本體,然后又用另一個喻體比喻另一個本體,這只是比喻的連用,而博喻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同一個相同的本體。以此為契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了解什么是倒喻、較喻、反喻、互喻、擴喻、縮喻,這樣便能對修辭手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能在頭腦中形成框架,有助于進行知識建構(gòu)。
教師可以用學生比較熟悉的修辭手法作為引子,引入哪些罕見的修辭手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將兩種有相似點的修辭手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些方法都有助于學生吸收性知識,拓展學習內(nèi)容。
二、 創(chuàng)新方法,進入特定語境
不少教師在修辭教學時往往注重于對修辭手法的講解,然而這樣脫離實際的枯燥講解很難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學習語境,然后給學生設(shè)計一系列的探究任務(wù),讓學生在該情境中展開探究,了解修辭手法的內(nèi)在實質(zhì)。
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給學生介紹了通感這種修辭手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探究,教師設(shè)計了一系列的探究任務(wù),并創(chuàng)設(shè)了一定的情境。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和通感有關(guān)的多媒體課件,了解什么是通感。而后則要求學生在課本中找出運用了通感的句子,然后以其中的經(jīng)典句子為代表,讓學生在此語境下分析通感在藝術(shù)特點。最后讓學生嘗試展開拓展閱讀,找到其他作品中同樣適用了通感手法的句子。學生首先在觀看多媒體課件后找到了文章中運用了通感的句子,如“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里將聲音和香氣連接在一起,體驗到的是香氣,但是卻喚起了內(nèi)心對于歌聲的感受,因此用的是通感的手法。學生又聯(lián)系自己在課內(nèi)外讀過的其他作品,發(fā)現(xiàn)了其他作品中的通感句。如有學生提出《明湖居聽書》中也用了這樣的句子,將聽白妞說書的場景比喻成“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里將聽覺感受改變成了身體觸感,也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在這樣一番學習后,學生對通感的理解更為深刻了。
學者更求夏在研究中指出,情境構(gòu)建法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一定的語境中,對相關(guān)知識進行實際體驗,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分析能更好地理解修辭手法的語用特點。
三、 融入生活,嘗試廣告創(chuàng)作
學習修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運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融入生活,運用修辭解決一些現(xiàn)實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策劃廣告方案,借助修辭手法寫出精彩的廣告詞,體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學習了《赤壁賦》后,教師設(shè)計了一個與之有關(guān)的練習,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廣告設(shè)計者,設(shè)計一個和赤壁有關(guān)的廣告詞,起到宣傳赤壁歷史風情,介紹赤壁自然風光,產(chǎn)生旅游推廣的效果。在嘗試創(chuàng)作廣告時可以將作者蘇軾的形象考慮進去,將其作為赤壁旅游推廣大使,同時要求學生在作品中適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寫出創(chuàng)意。這個練習不僅和課文有關(guān),更能促使學生活學活用,在生活中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學生積極地投入了創(chuàng)作,寫出了不少有趣的作品,如有學生的作品為:“洞簫不絕染赤壁,蘇子乘風水接天?!痹谶@個作品中,學生運用來到通感的手法,將洞簫的聲音形容成將赤壁染紅,將聲音和顏色融合在一起。此外,還運用了引用的收復,“洞簫、蘇子”皆引子《赤壁賦》,且借用了“清風徐來”“水光接天”等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地投入了創(chuàng)作中,寫出了不少充滿韻味的廣告詞,同時也在撰寫廣告詞的過程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鞏固了學到的知識。
在活學活用的過程中,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同時,學生也能逐步認識到學習修辭手法的現(xiàn)實意義,便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
修辭教學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拓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修辭手法。
參考文獻:
[1]更求夏.高中語文修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1).
[2]章學超.高中語文修辭教學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課外語文,2017(8).
作者簡介:
朱廣迪,遼寧省葫蘆島市,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