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體制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自古禍福相兮,在其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各種弊端逐漸浮出水面,并有加大的趨勢,長此以往,則勢必無力回天。因而在此嚴峻形勢之下,僅以本人對高校教育的切身體會為原型,淺抒己見,忘能引起莘莘學子和廣大辦學者的重視。
關(guān)鍵詞:高校;教育;民族;前景
古往今來談?wù)撐覈逃F(xiàn)狀的教育家比比皆是,但卻鮮有人把高校教育單獨提出來說。而我既非學者也非教育家,僅僅是萬千學子中一粒塵沙,一粒塵沙的確掀不起大浪,如若匯聚卻也力量無窮、不可小覷。
大學夢是多少學子挑燈奮戰(zhàn)、鍥而不舍的動力和方向,成功擠進大學門檻是否意味著從此便可高枕無憂了呢?“根據(jù)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總目標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顯的提高;各類專門人才基本滿足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逼渲校覈芙逃叩钠毡槌潭让黠@大大提高。因而,“現(xiàn)在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大學生已經(jīng)不值錢”、“很多大學生出來只能去掃大街”等,諸如此類,不勝列舉。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其貶值至此?
中學尚且分為三六九等,更何況是大學教育。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近幾年高校擴招已如家常便飯,也因此造就了很多高校里魚龍混雜的局面,尤其是三流院校。毋庸置疑,三流院校是所有高校中飽受爭議、最具有話題性的一類,不僅學費昂貴,教學管理更是使人堪憂。漸漸地,三流院校被打上“有錢人學?!钡臉撕?,學費昂貴卻學無所成。應屆畢業(yè)生在找工作甚至研究生復試的時候備受歧視,最后的結(jié)果是不甘,隨后就會被所謂的現(xiàn)實所折服,不再掙扎。既然到最后敵不過人家一流或二流大學的畢業(yè)證書,那又何必做無謂的掙扎和徒勞的努力呢?當然三流院校也不乏人才,但終歸就少數(shù)罷了。而大多數(shù)或許曾經(jīng)憤懣過、努力過、掙扎過,但最后甘于隨波逐流了。
細究其因,學生作為主體對此局面有不可否認的責任,但學校里很多制度、管理、教學等無疑在推波助瀾。不知道大家對于期末“劃重點”有何感想。初入大學時聽別人談起,我以為是個玩笑便一笑置之,等后來真正經(jīng)歷了一系列“考試范圍”、“劃重點”后我感到深深的無力和恐懼。首先,這本就對于那些平時認真上課的同學不公平,因為無論平日上課你是否有出勤,是否認真聽課以及完成作業(yè),你只需把期末考試范圍里的東西補上并熟記便可得高分。要知道這種考試范圍并非平日里而言的“考試大綱”,而是詳細到哪一課,哪一題的范圍。其次,每年期末考都會不斷的強調(diào)關(guān)于誠信考試的問題,但每年總是有那么些人帶小抄、找替考、甚至使用手機百度等,但他們并沒有受到像考前強調(diào)的那么嚴厲的懲罰,這無疑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的滋長。最后,學??偸遣粩嗟亓艚o我們“后路”,期末不過有補考,補考不過有大補考,反正大補考大家都能過。而補考是無需繳納費用的。對此有位老師曾和我聊到他的大學時代,那時候補考費用昂貴,而大家資金短缺,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陷于補考的境地,再看看此時滿屋子坐著準備補考的學生們不禁百感交集。
有時候?qū)W校確實有自己的難處,為了保證畢業(yè)率、招生率、名聲等等,既然都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為何不用一種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方式呢,即使這些方式在當時是不被學生們接受和為他們所厭惡的。環(huán)境確實不是決定因素但卻是重要影響力量,誰都不愿意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地方學習,也沒有人愿意因為自己堅持本心踏實努力而被同學孤立、被認為是另類。在這些所謂范圍、重點的熏陶下,直接導致學生們學無所獲,因為你只需要考前兩個禮拜死背即可,考完后便扔,你會發(fā)現(xiàn)你好像什么都沒學到。很多人對三流院校的校園生活調(diào)侃道:前十八周過的是幼兒園生活,最后兩周過的是高考的生活。很多時候并非三流院校的學生們自暴自棄,自己看不起自己,而是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和氛圍。當這些學生走進社會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和別人學習差距這么大,原來自己當時什么也沒學到反而白白浪費四年,而此時懊惱又有何用!每當我與朋友談及于此,她們便覺得我太過憤世嫉俗,覺得這些不過是大學里的家常便飯,何足為奇。的確,很多學生都把“劃重點”“給范圍”當作理所當然,如果某些老師不給詳細范圍便會被學生們百般吐槽,想想便悲從中來。難道高考的時候有人告訴你大題會考哪個知識點嗎?有人說高考知道考哪幾本書,我便覺得好笑,難道大學一學期都結(jié)束了你還不知道上課用的哪本書?
我曾經(jīng)也以為是我自己太過憤懣,所以有問過在其他學校的同學,普遍結(jié)論是:絕大多數(shù)二流院校期末考是不會給重點或范圍的,絕大多數(shù)一流院校根本不知重點或范圍為何物。我終于知道差距原來是由此而產(chǎn)生的?!墩撜Z》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而在今天,唯一讓我們學而時習之的唯有考試哉!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知識終究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因為它只會隨著試卷的結(jié)束而消失。
每每路過校食堂或圖書館,看見那些奮筆疾書、潛心學習的學生們,便倍感欣慰,因為總有那么些人不滿于三流院校的標簽,總有那么些人沒在染缸里隨波逐流,總有那么些人不忘自己的初衷。
少年強,則國強。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而我們則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如若使國家立于世界強國之列,高校教育則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菲拉.費.比爾肯比爾.學習,別聽學校的[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3]杜威.明日之學校[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作者簡介:
向鵬飛,重慶市,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mào)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