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倘若缺乏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缺乏學生的想象力可以說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不少教師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將美術教學拓展到課外,在課外豐富多彩的場景中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在本文中,我主要談一談如何將美術課堂教學拓展到校外。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校外拓展教學;社區(qū);美術博物館
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以動手實踐操作為基礎的科目,在美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僅僅在教師的知識講述下,是無法對美術有深刻理解的,其繪畫、制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一般是在課堂中進行的,狹小的教室空間將學生的眼光、思維局限其中,在其有限的發(fā)散思維的引導下,其是無法自由創(chuàng)作出極富意蘊的作品的。加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所使用到的美術創(chuàng)作的材料是有限的,不少學生只能按照現(xiàn)成的模板進行模仿,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習慣,一旦離開了模板就無從下手。諸此種種,為我們開展校外美術拓展教學提供了客觀的依據(jù)。校外美術拓展的實現(xiàn)將學生從狹小的教室空間帶到了廣闊的社會、自然之中,有利于其想象力的發(fā)散,借助校外多種多樣的現(xiàn)象、事物的觀察,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創(chuàng)作模板,為其自由創(chuàng)作提供了條件。那么,我們要如何開展校外拓展活動呢?
一、 發(fā)揮美術博物館的作用
美術博物館的引入不僅是對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教學的延伸,更是將學校教育與社會資源有效結合的途徑。美術博物館中不僅有著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還有大量的造型奇藝的藝術品。學生在對這些豐富的美術資源進行觀察的時候,不僅可以開拓其眼界,還可以為其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我在組織《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這一欄目教學的時候,會將學生帶到美術博物館,對其所展示的漢畫像石進行欣賞。在欣賞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在課前對到底什么是漢畫像石、漢畫像石的年代、特點以及其寓意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調查、搜集,借此使學生對漢畫像石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我會事先做好本次美術博物館之行的準備工作。比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漢畫像石的講解內容有很多,可能聽完他的講解,我們的時間也就用完了,學生沒有思考的機會。針對這一情況,我會事先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工作人員的講解結合起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著重地向學生講述漢畫像石的基本元素、圖案的含義等,借此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證學生能聽到有價值的內容,并為這些內容所吸引。在漢畫像石欣賞的過程中,我則會引導學生認真聽工作人員的見解,并伴隨著他們的講解對其進行認真的觀察,將工作人員的講解與自己事先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有問題可以小聲地進行提問,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生欣賞之后,我會向學生布置一道極具開放性的作業(yè),根據(jù)所了解到的漢畫像石的基本內容,自己動手制作“漢畫像石”。在一周之后我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直觀的觀賞之后,他們的想象力得以發(fā)展,有些學生將自己的生肖作為圖案,其原因是生肖代表著自己的出生年月,是自己生長的標志;有些學生將自己的偶像作為圖案,借助其經(jīng)歷來激勵自己……如此,學生在課外知識得以拓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
二、 發(fā)揮社區(qū)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生澀的教材內容、狹小的教室空間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美術作為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其需要打破教材的局限,將生活內容引入到教學之中。如此,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素材,另一方面在真實的生活情境參與中,學生會獲得直觀的感受,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蘊含在作品之中,以此提高其作品質量。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常常會將學生帶到社區(qū),帶入社區(qū)活動之中,使其在參與中獲得體驗。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元旦,我將學生帶入到學校附近的養(yǎng)老院,組織學生與爺爺奶奶一起歡慶元旦。在這一節(jié)日歡慶中,學生和老人們一起動手布置房間、打掃衛(wèi)生、包餃子等,氛圍異常熱鬧。在當天的活動結束后,我會向學生布置一項任務,將自己記憶深刻的一項元旦活動畫下來。如此,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自然會積累豐富的素材,并產(chǎn)生將其記錄下來的欲望。在其作品中,生活的美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其畫作不再是簡單的線條,而蘊含著人文內涵。
以上所提及的兩種途徑對于某些學校來說是難以實現(xiàn)的。此時,我還會借助校園活動的形式,將學生從課堂引入到校園之中,借助豐富的校園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感知。比如,在十一期間我們學校組織了運動會,這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主題。學生們對熱鬧的運動會場面有著深刻的印象,在美術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比賽情況畫下來。真實的經(jīng)歷作為學生繪畫的素材,其自然會有繪畫的動力。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將學生的課堂帶到校外,在美術博物館、社區(qū)活動參與中產(chǎn)生直觀的感受,借此開拓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為其美術欣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繼偉.小學美術教學應積極探索校外拓展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6(03):162.
[2]潘建祥.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校外拓展途徑探索[J].新課程(上),2015(06):107.
作者簡介:
王晗綺,浙江省義烏市,義烏市前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