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微觀課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將其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相結合,以及如何在課堂采用微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為配合改革教材,采用微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并且注意一些在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的事項,可以相繼提高初中道德和法治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思想品德;微課;生本教學資源
一、 前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在當今是熱門行業(yè),催生出一系列新鮮事物,比如微博、微信、微小說等。社會教育和教學領域也將進入微觀時代。微觀課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使學生加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理解,更加了解這門課的本質。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這使得教學不再灌輸空虛和機械的理論,而是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主動地去吸納知識?;谥庇X材料的啟發(fā)式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更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和形象認知的理解。
二、 制作微型課程
(一) 讓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來
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對新課程改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基本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積極探索。所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也要反映學生的主要地位,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否則,微觀課只能是“隨機”的,與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沒有本質區(qū)別。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微課制作中來。在解釋知識點的過程中,有的地方可以插入一些學生的反思,包括學生對知識的質疑與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真實性,更貼近教學實際,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 選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思想道德進程是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題。因此,在做微觀課堂的時候,要充分體現(xiàn)主體與生活的關系,要重視學生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雖然目前的教科書對于教學和生活的關系上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是一般性的,而且這個地區(qū)也有一些不同的學生,所以微課的生成不能機械地復制課本,而是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中選擇最具代表性,最有針對性,最熟悉的生活材料進行制作。真正實現(xiàn)思想道德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的同步,使微觀課程更加生動,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用熟悉的生活來縮短學生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探索熱情,激發(fā)學生的生活記憶。從豐富而直觀的生活信息到抽象的認知,再回歸生活,用于指導實踐,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
三、 微課程的應用
(一) 指導學生預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充當學習的代理人,注重學生的知識獲取,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應從傳授知識給學生轉化為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來。本課程將抽象知識轉化為一些簡單而具體的知識,從容易到困難,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方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發(fā)展。例如要引導學生用小班進行預習,這樣更貼近學生的學習情境,更加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對同一知識有不同的理解,使用微型課程可以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學習的重點,有的知識難以理解,學生可以重點學習這部分的知識。學生可以掌握數(shù)字視頻課程的數(shù)量,進度和回放選擇的速度。這樣,微型課程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可以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二) 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已經(jīng)成為制約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關鍵是在學習其他客觀知識的基礎上,困難在于學生認識知識的難度,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如果盲目地遵循課本和機械的解釋,學生只能記憶死記硬背,無法深刻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難以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只能達到記憶淺層知識的程度。微觀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從而達到對抽象知識本質的理解。在對“不可暴力”內容的研究中,一般違法行為與嚴重違法(犯罪)之間的差異與聯(lián)系是教學的重點。對于教師來說,這個部分可以及時制定和發(fā)揮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微觀教學把握違法行為與嚴重犯罪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根據(jù)兩者的差異和關系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使學生可以從圖像抽象到形象,使學生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問題。
(三) 拓展課外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習的延伸是生命的延續(xù),道德課程本身就是植根于生活的課題,這是主體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德育教學中,要把生活作為教學的發(fā)展,引入水流,把課外延伸和主體教學延伸到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大課堂上學習道德,這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促進學生道德水平和思想情感水平的全面提高。微課是聯(lián)系課堂和課外的重要途徑。它使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思考豐富的生活,從生活中提取材料,化抽象的問題為生活中具體的問題,并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更有利于知識領域的擴大和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轉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型課堂的小平臺搭建到學科大廳的橋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在本節(jié)“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學生和教師收集的消費者權益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分析和交流,讓學生充分調查,搜集生活中遇到的情況,獲得使用知識的合法權利。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教科書和課堂,而是在廣闊的生存空間,拓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思維,結合學習與生活,這是德育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和實踐水平提升。
四、 結束語
利用微觀課程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更加靈活,能夠幫助學生營造真正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參與探索的過程,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和綜合發(fā)展的能力,有力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于成.以微課增強道德與法制教學實效性探析[J].教育:00287-00287.
[2]陳清秀.淺談微課在初一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4):37-38.
[3]高玉群.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微課的制作和應用[J].文理導航,2017(1):91-91.
[4]董勝翔.淺談微課在道德與法治中的制作與設計[J].讀與寫,2017,14(30).
作者簡介:
徐秀娥,河北省遷安市,遷安市夷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