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龍 海洋石油總醫(yī)院 (天津 300452)
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發(fā)病后往往遺留嚴重的功能障礙,為患者日后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特別是上肢與手功能障礙,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損,患者家庭承受巨大的身心負擔。本研究觀察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對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為臨床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治療提供依據。
選取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確診為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制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1],并經顱腦MRI或CT確診;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病程在8~30d;③年齡43~60歲;④偏癱側手無外傷性疾病或周圍神經損傷;⑤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文件?;颊咛蕹龢藴剩孩俅嬖诮涣髡系K不能配合治療者;②治療期間出現重大病情變化者;共納入7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61.2+8.3)歲。腦梗死56例,腦出血20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2組患者一般情況及病情經統計學比較,發(fā)現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具體數據見表1。
對照組:主要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方法同時給予適當神經肌肉刺激。常規(guī)康復治療方法包括改善上肢關節(jié)活動、改善肌力、肌張力,神經肌肉促進技術等手法治療和訓練。適當神經肌肉刺激指將理療儀(TS6000)電極放在上臂伸肌肌群、腕背伸肌、三角肌、岡上肌等處刺激,取坐位,參數為頻率20~30Hz,雙向脈沖波,通斷比1s∶5s,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調節(jié),以耐受且有明顯肌肉收縮為準,治療時間30min/h,1次/d,5次/周。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及病情比較
表2. 治療前、后2組患者FMA、MBI及STEF評分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2組患者FMA、MBI及STEF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FMA上肢評分 MBI評分 STEF評分訓練前 38 15.94±10.42 7.27±3.71 38.21±6.48訓練2周后 38 18.36±11.83 10.98±9.64 39.07±8.35訓練4周后 38 26.55±6.34 22.64±10.53 47.86±10.21訓練6周后 38 41.91±8.88 45.28±10.24 67.54±11.64訓練8周后 38 56.71±8.75 62.68±11.74 83.72±9.44觀察組訓練前 38 16.32±8.29 7.45±2.99 37.06±6.22訓練2周后 38 18.51±12.97 11.22±6.64 39.63±8.84訓練4周后 38 23.16±10.27 18.27±7.54 44.54±7.34訓練6周后 38 30.84±11.15 26.73±9.78 58.87±9.76訓練8周后 38 43.61±14.42 38.84±10.31 63.56±9.45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采用德國的MotomedStativ型智能訓練系統。主要訓練方法:患者坐位,雙上肢固定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儀器的凹槽中,注意姿勢的標準正確。按照患者個體情況,設定恰當的運動模式;訓練的強度根據患者訓練后第2天的反應作適當調整,訓練每天1次,每次20min,每周5次。每次訓練結束,治療師記錄下運動里程、運動時間、各種動力供給及速率大小等重要參數,作為患者功能改善指標的記錄。本次兩組治療時間均為8周。
于訓練前、訓練2周、4周、6周及8周時對2組患者分別進行療效評定,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對患者上肢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定2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簡易上肢機能檢查(STEF)對2組患者手功能進行評定。
本研究所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SPSS16.0版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患者FMA、MBI及STEF評分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從訓練第2周開始,發(fā)現其FMA、MBI及STEF評分在各觀察時間點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水平(P<0.05);對照組從訓練第4周開始,其FMA、MBI及STEF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通過組間比較發(fā)現,觀察組患者FMA、MBI及STEF評分在訓練第6周時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水平(P<0.05),且到第八周時患者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具體數據見表2。
臨床上對患者上肢進行康復訓練時,會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神經肌肉電刺激不僅促進靜脈淋巴回流、增強上肢肌群功能、減輕肌肉痙攣,同時利于機體側肢循環(huán),增強大腦支配肢體活動,進而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礙[2]。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通過上肢重復運動,對上肢各個關節(jié)產生一個規(guī)律的不斷擠壓一放松的刺激,利于患者偏癱上肢本體感覺的恢復,同時抗阻訓練可增強患側上肢肌群力量,從而提高患者上肢的整體功能。腦電生理研究發(fā)現,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可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雙側上肢重復性、模式化的運動訓練方式可促進大腦產生使用依賴性的腦皮質功能重組。
目前研究發(fā)現,上述治療措施單用對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均很明顯,而兩者聯合治療針對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的療效目前尚未見臨床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上肢功能障礙偏癱患者康復治療的臨床資料,評估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改善偏癱患者上肢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中,兩組偏癱早期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在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綜合評分較對照組提高顯著(P<0.05),提示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與神經肌肉電刺激的結合更有利于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以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結合神經肌肉電刺激,能顯著提高患者肢體上肢運動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5):379-380.
[2] 曹明輝,燕軍,燕鐵斌,等.MOT0med不同模式運動訓練對青少年志愿者體感誘發(fā)電位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3):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