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寧
(云南省老年病醫(yī)院檢驗科,昆明 650000)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疾病,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老年人由于代謝改變,骨吸收與合成失去平衡,在髖部骨折治療后愈合程度差,較多采用內固定方式的患者會出現(xiàn)松動的現(xiàn)象,造成骨折部位不能盡快的愈合[1]。在骨轉換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骨代謝標志物,有研究顯示骨代謝標志物與患者性別有一定關系,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具有自身變化特征[2-3]。了解骨代謝的特點,幫助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對改善骨代謝,促進患者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不同性別的髖部骨折老年患者骨代謝標志物在愈合期的變化進行了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65~85歲,平均(73.4±4.5)歲;病程1~20 d,平均(8.6±3.2)d;57例股骨頸骨折;4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方式為空心加壓螺釘,股骨近端鎖定板及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關節(jié)置換術等。排除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腎功能異常等慢性疾病患者;無骨折史者;入院半年前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者。入組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骨折時間登記,在入院后第2天,術后1、2、4、7周,采取空腹靜脈血3 mL,血清經(jīng)過低溫離心后放置于-20 ℃保存,以光化學發(fā)光定量法,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羅氏公司)測定患者的血清 β膠原特殊序列 (β-CTX)、骨鈣素片段中斷(N-MID)水平,試劑盒生產(chǎn)廠家為美國RD公司。
2.1不同性別骨折愈合期β-CTX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血清β-CTX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周,男性低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4周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周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4周及以前,2組均為遞增水平,男性增長情況慢于女性,第7周男性有下降趨勢,見表1。
2.2不同性別骨折愈合期N-MID水平變化比較 入院后第2天血清N-MI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周男性血清N-MID水平為下降趨勢,女性為增長趨勢,不同性別患者N-MID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后男性組逐漸增長,而女性組術后第2周下降后逐漸增長,但除術后1周外,其他時期2組血清N-MI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性別骨折愈合期β-CTX水平變化
表2 不同性別骨折愈合期N-MID水平變化
骨組織與其他組織一樣,進行著新陳代謝,共同維持骨的強度與耐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內分泌及營養(yǎng)等多因素影響,動態(tài)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容易發(fā)生骨折[4-6]。為了更好促進老年術后愈合,本研究對髖骨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變化進行了研究分析。
骨代謝標志物種類很多,本研究對β-CTX、N-MID水平進行分析,在骨基質的有機成分中,Ⅰ型膠原占90%,在骨代謝過程中,進行有序的合成與分解,在骨中合成,并分解成碎片,釋放到血中,通過腎臟排出[7-9]。在生理性或是病理性骨吸收增強時,Ⅰ型膠原的分解也會增強,血中分解片段隨之增高[10]。其中分解片段中重要的成分是C端肽,在骨成熟過程中C端肽的α-田東氨酸轉化成β-CTX,檢測血清中的C端肽可了解骨吸收情況[11]。骨鈣素為骨形成的特異性標志物,血清中所檢測出的水平則為骨形成與骨吸收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可以作為很好的骨代謝標志物[12]。由于骨鈣素在外周血中不穩(wěn)定,容易被蛋白酶水解,而分裂出的N-MID則更為穩(wěn)定,所以檢測N-MID水平有助于了解骨疾病再吸收水平[13]。
本研究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骨折后β-CTX與N-MID進行檢測,在骨折愈合期整體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同時骨折愈合期的骨吸收過程活躍,其中老年男性血清β-CTX水平前4周為逐漸升高,而在第7周時明顯下降,但老年女性逐漸升高,并且在第1周增長高于男性,后增長緩慢。而 N-MID水平老年男性在術后第1周降低,第2周恢復骨折時水平,后逐漸升高,而老年女性術后第1周先升高,第2周下降至骨折時水平,后逐漸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前4周患者骨吸收過程相對活躍,但是骨形成受到了抑制,而在第7周時骨代謝標志物均達到了較高水平,說明骨形成和吸收過程都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與鄒明等[7]及龔??频萚14]研究結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不同性別老年人骨代謝存在其自身特點,尤其是老年女性受到激素水平的影響,導致骨代謝與男性骨代謝存在差異,也與外科手術術后對骨組織造成的創(chuàng)傷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老年男性、女性髖部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變化特點,但能否應用于臨床對骨折愈合的評價,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李曉玉,李新萍,劉曉艷,等.原發(fā)性骨質疏松患者椎體壓縮性骨折后股轉換生化標志物的早期變化[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5,8(4):238-239.
[2]唐鵬,孟國林,王軍,等.長期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對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愈合過程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4):317-322.
[3]林堅平,宋世鋒,姚倫龍.骨轉換指標和骨密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可行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317-320.
[4]陳振,陳澤欽,高斌,等.丹參注射液對 PILON 骨折愈合及 BMP-7,TGF-β1 及 b FGF 表達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22):172-177.
[5]張英.中老年人骨代謝生化標志物骨鈣素測定的臨床價值[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10):1243-1244.
[6]唐三元,譚文成,楊輝,等.多種骨代謝生化指標聯(lián)合預測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風險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18):1653-1656.
[7]鄒明,徐文,張峰,等.不同性別的老年髖部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的變化[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22):3114-3115.
[8]楊輝,唐三元,詹鵬,等.骨密度結合Singh指數(shù)預測老年髖部骨折風險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0):900-902.
[9]CHOPIN F,BIVER E,FUNCK-BRENTANO T,et al.Prognostic interest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Joint Bone Spine,2012,79(1):26-31.
[10]鄭青,梁寧.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患者血清ADMA、SHBG、DHEAS與雌二醇水平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394-2395.
[11]楊杰.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骨化三醇治療女性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療效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809-811.
[12]KALAISELVI V S,PRABHU K,MANI R,et al.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osteocalcin with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 menopausal women[J].J Clin Diagn Res,2013,7(5):814-816.
[13]楊洋,林向進.877例髖部骨折患者發(fā)病情況及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4):446-448.
[14]龔福科,李磊.Singh指數(shù)在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6):68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