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袁 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喉科,武漢 430051)
中耳炎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有的患者伴隨間歇性耳鳴、耳痛,有的患者會有周圍皮膚發(fā)木感。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兒童發(fā)病率比較高。中耳炎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礙,造成腔內(nèi)形成相對負壓,中耳黏膜發(fā)生一系列病理變化,例如上皮增厚,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復層柱狀上皮變?yōu)樵龊竦睦w毛上皮等[1-2]。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有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及免疫反應,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善,這也是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高發(fā)的原因。一般反復應用鼓膜置管技術(shù)治療3次以上、病程長達2年都會發(fā)展成為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有相關(guān)研究報道單純鼓膜置管技術(shù)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不理想,乳突輪廓化則可形成共腔,改善中耳腔負壓狀態(tài),提高鼓膜置管技術(shù)治療的臨床有效率[3-5]。 本研究通過選擇本院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觀察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與患者聽力變化,探究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328例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或者其監(jiān)護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研究;(2)病程至少2年且至少接受過3次鼓膜置管手術(shù)后復發(fā);(3)患者或者其監(jiān)護人依從性好,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不符合以上任何一條納入標準;(2)患者伴隨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肝、腎、胃腸道等疾??;(3)患者資料不全,家屬不配合治療。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328例患分為試驗組165例(178耳)、對照組163例(171耳),其中試驗組采用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性鼓膜置管治療。試驗組165例(178耳),男92例,女73例;病程2~10年,平均病程為4.3年;年齡7~37歲,平均(21.5±6.7)歲。對照組163例(171耳),男89例,女74例;病程2.5~10.0年,平均病程為3.8年;年齡8~39歲,平均(20.5±7.9)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試驗組采用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治療切開皮膚至乳突骨面,用耳科電鉆摩除乳突氣房,將其徹底輪廓化,完全去除乳突腔、鼓竇和上鼓室的病變組織,以及咽鼓管鼓室附近的發(fā)炎性肉芽等,之后再進行鼓膜置管。對照組采用單純的鼓膜置管治療:在醫(yī)學顯微鏡下將鼓膜切開后,清除鼓室積液,如果有黏稠性液體就使用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再次沖洗鼓室腔,放入直徑為1.14 mm的硅膠通氣管,保證置管的位置及管腔通暢。
1.3觀察指標 (1)氣導言語頻率和氣骨導差:手術(shù)前1周及術(shù)后1年進行聽力測試,以氣導言語頻率和氣骨導差為判斷指標。(2)總有效率標準[6](總有效=恢復+好轉(zhuǎn))?;謴停郝犃ν耆謴停Q、耳痛、耳部閉塞感消失,鼓膜正常,無腔內(nèi)積液,鼓膜導抗圖由B型轉(zhuǎn)為A型。好轉(zhuǎn):聽力顯著提高,時有耳鳴、耳痛、耳部閉塞感,鼓膜輕微凹陷,鼓膜導抗圖由B型轉(zhuǎn)為C型。無效:聽力無提高,耳鳴、耳痛、耳部閉塞感嚴重,鼓膜凹陷內(nèi)有大量積液,鼓膜導抗圖為B型。
2.12組患者聽力檢查結(jié)果 治療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氣導言語頻率、氣骨導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者有治療后可比性。手術(shù)治療后1年再次檢測2項指標,結(jié)果表明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2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其2項指標降低更為明顯,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聽力指標監(jiān)測
2.2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89 2,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免疫功能不完善故易患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手術(shù)治療后反復發(fā)作,且病程超過2年的一般都為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情不斷發(fā)展,導致患者聽力下降,影響患者尤其是患兒的語言發(fā)育,而且患兒如果另一只耳朵是正常的,則另一只患病的耳朵更不易被察覺,造成的后果很嚴重。因此,作為患兒家長務必仔細觀察患兒行為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的鼓膜置管技術(shù)對于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不理想,術(shù)中出血常常導致手術(shù)失敗,造成病情反復,最終形成了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6-7]。近年來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表明,術(shù)中聯(lián)合乳突輪廓化可以解決鼓膜置管技術(shù)中因出血導致鼓膜通氣管再次堵塞引起的手術(shù)失敗的問題。
本研究通過設置單純性鼓膜置管技術(shù)的對照組與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技術(shù)的試驗組,將2組治療后結(jié)果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氣導言語頻率、氣骨導差2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其2項指標降低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技術(shù)對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聽力及鼓膜恢復,積液清除等方面效果非常好。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7%,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試驗組治療效果遠好于對照組;再次說明乳突輪廓化可以在術(shù)中增大鼓竇入口和鼓竇、開放面隱窩并磨除面神經(jīng)、拱柱和鼓索神經(jīng)三者之間的骨質(zhì),擴大中耳和乳突氣房的容積,形成共腔,改善中耳腔的負壓狀態(tài),有利于術(shù)中鼓膜置管的通暢引流,從而直接提高鼓膜置管技術(shù)在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方面的成功率。
綜上所述,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技術(shù)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非常好,解決了醫(yī)學上困擾已久的問題,也給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減輕了反復發(fā)作帶來的病痛折磨與經(jīng)濟壓力,但是對于乳突輪廓化聯(lián)合鼓膜置管技術(shù)的術(shù)后效果長期維持如何,還需進一步跟蹤患者,全面搜集資料進行探究。
[1]GIANNAKOPOULOS P,CHRYSOVERGIS A,XIROGIANNI A,et al.Microbiology of acute mastoiditis and complicated or refractory acute otitis media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the postvaccination era[J].Pediatr Infect Dis J,2014,33(1):111-113.
[2]LEE D H.Comment on:effec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and its clin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toid in children[J].Acta Oto-Laryngologica,2015,135(1):481-484.
[3] 許偉民,葉鈺華.鼓膜置管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shù)治療兒童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32(23):1873-1875.
[4]GU X,KEYOUMU Y,LONG L,et al.Detec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hronic otitis media[J].Eur Arch Oto Rhino,2014,271(11):2877-2883.
[5]VINCENTI V,PASANISI E,BACCIU A,et al.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and previous middle ear surgery:20 years of experience[J].Ata Otahinolaryngol Ital,2014,34(4):272-277.
[6]YOO M H,PARK H J,YOON T H.Management options for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J].Am J Otolaryng,2014,35(6):703-707.
[7]胡月,董耀東,劉東亮,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聯(lián)合鼓膜置管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58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