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群,劉毅東,孫 杰,黃翼然,周立新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120)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見病,在老年男性中尤為高發(fā)[1]。有研究指出,我國50歲以上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發(fā)病率高達30%~50%,而在70~79歲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70%[2]。另一項研究指出,在80歲以上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發(fā)病率達90%[3]。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導致患者尿流動力學發(fā)生功能障礙。目前認為尿流動力學功能障礙的發(fā)生主要有以下兩個機制:(1)膀胱出口梗阻導致逼尿肌代償性增大;(2)前列腺增生導致的尿路動力性梗阻,可能導致膀胱發(fā)生神經性病變[4-5]。俞保柱等[6]的研究發(fā)現(xiàn),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比例高達40%~60%。膀胱過度活動癥主要表現(xiàn)為尿急,多合并夜尿、尿頻等癥狀,嚴重時合并急迫性尿失禁,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7]。本院采用索利那新與坦索羅辛聯(lián)合治療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8],(1)輕度患者:①每天排尿次數>8次,每次尿量<200 mL;②膀胱過度活動癥癥狀評分(OABSS)>9分,第3項>2分,合并輕度排尿困難;③最大尿流率≥12 mL,殘余尿≤30 mL。(2)中度患者:①排尿困難癥狀嚴重;②OABSS總分>9分,第3項>2分;③最大尿流率7~12 mL/s;④殘余尿量30~200 mL。排除標準:(1)合并膀胱修補手術或前列腺手術史;(2)合并前列腺癌;(3)殘余尿量>200 mL;(4)合并膀胱結石或泌尿系統(tǒng)感染;(5)合并神經源性膀胱;(6)合并尿道腫瘤或尿道狹窄;(7)尿量>3 000 mL/d。按隨機數字表法將輕度患者分為研究1組及對照1組,中度患者分為研究2組及對照2組。研究1組患者40例,年齡48~63歲,平均(56.12±5.71)歲,體質量(67.48±11.23)kg,前列腺體積(37.26±5.08)mL。對照1組患者40例,年齡48~64歲,平均(56.17±5.74)歲,體質量(67.53±11.15)kg,前列腺體積(37.23±5.14)mL。研究1組與對照1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2組患者40例,年齡49~67歲,平均(57.34±6.02)歲,體質量(69.63±9.46)kg,前列腺體積(35.27±5.43)mL。對照2組患者40例,年齡48~66歲,平均年齡(57.25±5.97)歲,體質量(69.71±9.42)kg,前列腺體積(35.72±5.51)mL。研究2組與對照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為期16周的治療,前4周為導入期,均給予安慰劑治療。后12周為臨床治療期,研究1組與研究2組患者均采用鹽酸坦索羅辛[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81]與索利那新[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90109]治療,索利那新每次5 mg,每天1次,鹽酸坦索羅辛每次0.2 mg,每天1次,均為早餐后口服。對照1組與對照2組患者僅采用鹽酸坦索羅辛治療,每次0.2 mg,每天1次,早餐后口服。
1.3觀察指標 (1)有效性評價:在入組時及治療結束后分別檢測1次最大尿流率、殘余尿量,并進行排尿期癥狀評分(VSS)、儲尿期癥狀評分(USPSS)、OABS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等,以評價治療有效性。(2)安全性評價:記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輕度患者治療前后有效性指標比較 治療前研究1組與對照1組患者IPSS、USPSS、OABSS、殘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研究1組IPSS、USPSS、OABSS均較對照1組低,最大尿流率較對照1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殘余尿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中度患者治療前后有效性指標比較 治療前研究2組與對照2組患者IPSS、VSS、OABSS、殘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研究2組IPSS、VSS、殘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與對照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2組OABSS較對照2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輕度患者治療前后有效性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中度患者治療前后有效性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1組與對照1組,研究2組與對照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56、0.157,P>0.05)。見表3、4。
表3 輕度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4 中度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引起排尿期癥狀、儲尿期癥狀、排尿后癥狀等相關下尿路癥狀,以上癥狀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程進展中均可發(fā)生,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9]。梁小綠[10]的研究指出,儲尿期尿急、尿頻、尿失禁等下尿路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最為嚴重,排尿期與排尿后癥狀次之。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50%的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1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α受體阻滯劑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出口梗阻導致的下尿路癥狀。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癥狀與逼尿肌過度活動、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多種因素有關,單用α受體阻滯劑無法有效緩解癥狀[12]。
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逼尿肌上M膽堿能受體異?;顒佑嘘P[13]。也有研究認為激素代謝失調、精神行為異常、膀胱感覺過敏、逼尿肌不穩(wěn)定、盆底功能異常等均是膀胱過度活動癥發(fā)生的影響因素[14]。膀胱正常的收縮節(jié)律由逼尿肌上M受體介導。金柯等[15]的研究證實,M2是逼尿肌上毒芹堿受體(M受體)的主要類型,但膀胱收縮主要由M3受體介導。因此,在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時應以拮抗M3受體為主。需要指出的是,M受體在機體多種組織中均有廣泛分布,因此M受體拮抗劑的使用可能導致便秘、口干、排尿困難及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6]。而膀胱過度活動癥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因此長期用藥的安全性也是選擇藥物的重要考慮因素。索利那新是高選擇性抗毒芹堿藥物,對患者膀胱過度活動癥臨床癥狀有著顯著效果。但臨床研究也發(fā)現(xiàn),索利那新的M3受體阻斷劑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甚至可能加重尿潴留、排尿困難癥狀,因此在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時應慎重選擇[17]。但關于應用M受體拮抗劑時的出口梗阻嚴重程度目前尚無統(tǒng)一判斷標準。
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常用于緩解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難癥狀[18]。那彥群[19]的研究指出,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主要通過緩解膀胱出口梗阻改善尿急、尿頻癥狀。目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使用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與M受體阻斷劑可有效增強下尿路癥候群治療效果[20]。坦索羅辛是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的代表藥物,通過阻斷α1腎上腺素受體松弛前列腺平滑肌,進而達到緩解排尿困難的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坦索羅辛與索利那新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僅用索利那新治療,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研究1組IPSS、USPSS、OABSS均較對照1組低,最大尿流率較對照1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2組OABSS較對照2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聯(lián)合用藥對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均有較好治療效果,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與高中偉等[21]的研究結論相符。
本研究中,研究組1與對照1組、研究2組與對照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未增加不良反應風險。此外,本次研究中各組均未發(fā)生尿潴留,僅研究1組發(fā)生1例排尿困難加重,表明索利那新與坦索羅辛聯(lián)合用藥在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中有著良好的耐受性。綜上所述,索利那新與坦索羅辛聯(lián)合用藥對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臨床癥狀均有顯著改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1]趙力,沈文浩,印蘇培,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大體積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回顧性對照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5,36(4):299-303.
[2]張孝雄,吳健,羅德毅,等.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5,27(2):200-202.
[3]沈玲玲,劉旻,王榮江,等.湖州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性科學,2016,25(5):20-22.
[4]張琳琳,楊帆,張鐵輝.良性前列腺增生流行病與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8):635-636.
[5]寧夏,時景璞,吳作艷,等.沈陽農村60歲以上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4):276-280.
[6]俞保柱,王榮江,曹莉.浙江省長興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癥狀的特征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5,12(6):16-19.
[7]方強,陳志文.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斷與藥物治療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5,27(2):164-166.
[8]宋大龍,孫兆林,劉軍,等.索利那新聯(lián)合坦索羅辛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9):1358-1359.
[9]周巖,程靜,王瑾,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與勃起功能障礙的流行病學及治療方案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5,37(21):2437-2447.
[10]梁小綠.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進展[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5(3):346-349.
[11]朱智能,蘭東陽,王海鵬,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發(fā)膀胱過度活動癥與膀胱出口梗阻的關系[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12(2):145-147.
[12]王行環(huán).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微創(chuàng)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11):819-821.
[13]李新立,張東霞,劉美燕.中老年人膀胱過度活動癥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5,35(3):387-390.
[14]張前興,馬利英,朱建平,等.坦索羅辛聯(lián)合托特羅定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5,43(1):30-33.
[15]金柯,徐卓群,王強,等.托特羅定聯(lián)合坦索羅辛及雙氯芬酸鈉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5,35(6):2869-2870.
[16]任瑞民,成建軍,楊光華,等.索利那新和托特羅定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2(7):912-916.
[17]楊林,賀大林.索利那新在兒童及青少年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中的應用:一項Ⅲ期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的結果[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7,22(3):222.
[18]劉婧,付小梅,吳建華,等.α1-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類藥物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17(13):38-43.
[19]那彥群.新型高選擇性α-(1A)-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賽洛多辛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13(2):24-28.
[20]何曉英,張永革,楊茜.坦索羅辛聯(lián)合索利那新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過度活動癥[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32(12):639-642.
[21]高中偉,辛士永,張建國,等.坦索羅辛聯(lián)合索利那新在治療輕、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中的療效分析[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4,20(3):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