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應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完成三個階段的工作,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明確劃分開來,然后引入課堂自主討論環(huán)節(jié),才能使“對分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在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的中,能夠促進師生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诖?,本文針對“對分課堂”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對分課堂;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劉海娟,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ZK17-55。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各大高校逐漸擴大招生規(guī)模,傳統(tǒng)的“精英型教育”發(fā)展為“大眾型教育”,高等院校的教學與質(zhì)量不斷降低。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所以導致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枯燥、乏味,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大學英語課堂練習中,沒有給學生提供交流討論以及自主練習的空間,所以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在2014年時,著名教育學家張學新提出了“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把課堂時間分為兩半,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其中包含了講授(Presentation)、內(nèi)化吸收(Assimilation)以及討論(Discussion)等三個主要階段,也被稱作為PAD課堂,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用“對分課堂”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大學教育體系中,英語學科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各個專業(yè)學生必須研修的公共基礎課,通過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聽、說、讀、寫、譯等專業(yè)知識教學,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熟練應用英語進行交流。大學英語和普通的人文學科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英語教學中,必須讓師生之間進行緊密互動、交流,才能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用“對分課堂”的策略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個學期主要分為5個單元的內(nèi)容,只有40個學時的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必須合理安排時間,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主要針對PAD的三個階段進行具體講述:
1.課堂教師講授(Presentation)。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方式,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下去,首先由教師來進行課堂內(nèi)容講授,這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師講授時需要把控知識傳遞的進度。在當前的大學英語課程內(nèi)容中,由教師來講解英語教材的主題課文內(nèi)容,從而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等能力。因此,在“對分課堂”教師講授時,需要把課程內(nèi)容進行明確劃分,其主要可以劃分為重點詞匯、文化背景、課文結構、語法句法、難句翻譯以及主題寫作等多個不同的版塊。首先,在講解課程教材的重點詞匯時,需要提前給學生安排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選擇重點詞匯,并標注出來,進行課前預習。然后在講授文化背景時,教師可以制作微課,提供給學生參考研究。教師在講授課文結構時,盡量利用課堂時間講授難度較高的課文,對于中低難度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對于語法句法以及難句翻譯的問題,教師只需要給學生堅守相關的語法句法重點以及翻譯的技巧,然后讓學生模仿文章自主練習。在講授主題寫作內(nèi)容時,只需要提前給學生講解寫作技巧,明確作文框架以及主要內(nèi)容,剩下的內(nèi)容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運用“批改網(wǎng)”等網(wǎng)站軟件自主練習,檢驗學習成果。
2.內(nèi)化吸收(Assimilation)。在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中,首先由教師來進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講授與引導,然后讓學生自主內(nèi)化吸收課堂講授的知識,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設施以及“微課”等網(wǎng)絡資源達到良好的內(nèi)化吸收效果,通過課后作業(yè)深入理解課堂知識要點。具體而言,在“對分課堂”之后布置作業(yè),可以從這樣幾方面出發(fā):第一,使學生內(nèi)化吸收課堂內(nèi)容,及時記錄和整理學習心得。第二,讓學生根據(jù)單詞和語法內(nèi)容尋找可以考核的知識點。第三,使學生及時提出問題和疑點,其包括句子翻譯以及寫作難點。
3.課堂討論(Discussion)。在對分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其主要指的是在課堂教師講授完成之后,需要安排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教師不能強加干涉,只能適當?shù)剡M行輔導。同時,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必須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首先,把學生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小組,在小組之內(nèi)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尋找比較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討論中進行總結,獲得問題的答案。然后,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由教師來抽取3個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教師可以進行指導,解決英語課程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分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而言,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出勤率,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順利完成,從而讓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但是仍然需要教師掌控全局,不斷推進“對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明媚.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高教論壇,2016(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