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安莉
摘要:發(fā)展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用不同的思維培養(yǎng)方法來撬動整個課堂。本文作者從遵循思維規(guī)律、修養(yǎng)教育、思維品質、拓展課本、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等五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思維培養(yǎng)進行了有效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促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在小學教育中,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思維的重要陣地。不同的思維方法,可以撬動小學語文課堂,使之更加有趣、活潑、高效。
一、遵循小學生的思維形成規(guī)律來培育其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是與他對某些表象的理解有關,即所謂的形象思維。應進一步強化培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是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應用直觀的形象來促進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其能夠理解與掌握知識的難點與重點。借助于構建起圖文、影像、聲音等方式,來生動有趣的展現出課本當中的人物形象,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將自身的情感代入到其中。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當中,文章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風光,并突出了閏土從少年到中年的人物形象,從而展示出清末民初的社會變革時期的現實社會狀況。對少年閏土機靈可愛的人物形象,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力,并結合文中的描寫,想象出當時的環(huán)境與人物的形象,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要求學生按照寫作提綱來條理清晰的進行描寫,并讓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二、結合課文進行修養(yǎng)教育引導其產生正確的思維
思維的正確性,與學生的行為、修養(yǎng)很有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才能保證其思維的正確性。
我的做法是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有興趣的把課堂學習加以延伸。學生對感興趣的事情總能認真地對待,從而讓他們有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在讓學生懂得愛自己的家,愛爸爸媽媽,愛家里的每一個人的教學時,我有意地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加以引導。
如《看電視》我讓學生留意家里的人是怎樣看電視的,你在家里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胖乎乎的小手》我拓展了兩個問題:1、想一想,蘭蘭長大以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2、想一想,你的小手長大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這樣的作業(yè)和問題設計,與學生緊密聯系,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家中應該怎樣做得更好,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yǎng),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良好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拓寬學習的知識面,文化價值和人文的素養(yǎng)也得以提升。
1、要重視課內閱讀。教科書是編者精心選編,大多文質兼美,我們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細心品味。比如讀《秋天的雨》,就讓學生領悟描寫秋雨的妙處;讀《新型玻璃》,就讓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描寫方法;讀《地震中的父與子》,就讓學生練習人物提示語的運用。也讓學生理會到沒有提示語可以留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沒有提示語是對話中的最高境界。如此長期堅持,學生必然收益頗豐。
2、要重視課外閱讀。《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蔽颐恐馨才乓还?jié)閱讀課,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籍放在讀書角供大家閱讀,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能閱讀到很多的課外書。
四、盡量拓展課本內容,為學生思維培養(yǎng)提供更好的藍本
置疑能夠開啟一種全新想法,通常而言,學生的自主思維是以置疑來開啟的。學生唯有具有了置疑,方可讓學生產生較多的想象,并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有意識的促進學生去進行置疑詮釋,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如何去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應注重教學的主導權與學生置疑的主從關系,教師應認真的引導學生進行置疑,但是不需要太過于注重結論,而需要注重全文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注重把握好其中的差異性,尤其應注重個體的感受。例如詮釋“春天”,字典當中所記述的是“春季”,而由學生以自己的想象來銓釋春天即是冰雪消融、萬物復蘇、穿上春裝等等,教師應對學生的詮釋進行激勵。又如,在鑒賞美文時,教師可指導學生講述其所喜歡文章的哪幾個部分?并講述具體的理由,并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安排學生評價朗讀的效果。如此一來,可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將自我情感較好的代入到教學情感當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多方位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越來越深入,必須改變老師堂堂主動,學生課課被動的局勢。教學實踐中,我靈活運用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假設、聯想,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例如在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提出了思考題:如果當時周圍沒有石塊烏鴉應當怎樣才能喝水呢?由于這個問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難度。
于是出示了幾幅畫面來引導學生聯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水盆里掉在外面的洗衣服角兒還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則是一位小朋友將幾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來了。針對以上幾幅富有啟發(fā)生的畫面,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種喝水的方法:將瓶子推倒,讓水流出來,銜來布條一頭浸在瓶子里,另一頭露在外面,讓水流出來??梢糟晛硇渲?,小雜物等放入瓶子,讓水流出來這樣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啟發(fā)生的畫面加快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拓寬了思路,使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文靜.著眼核心素養(yǎng),啟迪語文思維——淺析小學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學周刊,2018(18):125-126.
[2]周俊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22):122+124.
[3]翟紀棟.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