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蓉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漢字又叫方塊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仍被廣泛使用的唯一的文字。它不僅僅是華夏民族交流的工具,也是精神的寄托,是民族魂的紐帶。作為小學生,從小就要練習寫好方塊字,傳承民族文化。
一、一撇一捺,都是中國
在有文字出現(xiàn)以前,人們通過結(jié)繩的方法記事,后來又發(fā)展到在木竹上刻符號用以記錄。然而,隨著事情的繁雜,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記事方法已經(jīng)完全不能適應發(fā)展的需要。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整日整夜地想辦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通過觀察天上星星的分布和山川脈絡的樣子,研究鳥獸蟲魚的痕跡和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創(chuàng)造出了最早的文字。這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漢字的創(chuàng)造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倉頡只是漢字的整理者。不過,這個傳說卻很好地解釋了漢字的起源,它由最初的描摹外形的圖畫,逐漸發(fā)展為符號,并從復雜走向了簡單,最終趨于成熟。
你看那“點”,圓點本分、執(zhí)著,長點有耐性、克制,頓點干脆、性急。“橫”的家族中,長橫能吃苦耐勞、顧全大局,短橫則小心謹慎,上仰橫不甘落后、勇往直前,下斜橫則內(nèi)向,較悲觀?!柏Q”中,長豎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責任感,短豎則敏感而細心,左傾豎自控能力強,右傾豎則直率大方。短撇靈活多變,長撇熱情洋溢。這些筆劃,都融合了中國的文化和藝術(shù)。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筆劃的具體走向。比如,教孩子寫“捺”時,可以告訴孩子,把“捺”想象成一個“滑梯”。寫斜捺時,由兩段構(gòu)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zhuǎn)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至捺腳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教師一定要先在田字格內(nèi)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再讓孩子描摹,并多加練習。還可以在學習了幾種捺的寫法之后,總結(jié)些捺的口訣:捺像小鵝腳短平,平捺似水起波粼,反捺如點尾下沉,一氣呵成不復行。
其他筆劃也是一樣,仔細觀察,用心描摹,結(jié)合想象,多加練習,掌握筆劃的特點,就能寫出神韻來。
二、外形優(yōu)美,賞心悅目
漢字是一種藝術(shù),它的形體十分優(yōu)美,值得人細細品味。篆書古樸,隸書典雅。行書流暢,正楷端莊,草書奔放。漢字是用自己的外形來說話的,它是最會表達自己的內(nèi)涵的。比如,你看到“雨”字,似乎就聽到了雨聲,看到了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正不停地下著,從屋檐上滴落到地上,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響。雨,一滴一滴,一絲一絲,就在眼前,活靈活現(xiàn)。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首先注意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面一拳。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一定要注意觀察每個字的構(gòu)造和間架,不可以一邊看一邊寫,一定要看好了,想好了再寫,意在筆先,然后一氣呵成。尊重每一個漢字,熱愛每一個漢字,用一顆赤誠的心,去認真書寫每一個漢字,表現(xiàn)出漢字內(nèi)在的神韻和外在的優(yōu)美,令看到的人有賞心悅目之感。
三、追根溯源,利于書寫
漢字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每個字的來歷,似乎都有其生動的故事。給孩子講一講字的來歷和演變,引起孩子對字的興趣,然后再開始書寫,相信孩子會因有所體會而表現(xiàn)出字的特色。比如,在教孩子寫“鳥”字時,可以講述“鳥”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無論是哪一種字體,“鳥”字始終是有頭有眼,有身有腳,寫時,頭部就應該窄一些,身體就應該寬一些。教師多示范,孩子們通過觀察,多練習,就能寫好這個字了。
四、先后順序,定要正確
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聯(lián)合發(fā)布的《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確定了7000個漢字的規(guī)范筆順。要寫出規(guī)范的、美觀的漢字,小學生就一定要掌握到漢字的正確筆順。我們在教孩子筆順時,一定要讓他們了解漢字筆順的一般規(guī)律:先橫后豎(如“干”),先撇后捺(如“八”),從上到下(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后關(guān)(如“田”),先中間后兩邊(如“水”),從外到內(nèi)(如“回”)等。除了這些一般的情況,還有不少特殊筆順,則要單獨強調(diào),如“成”“臣”“乃”“母”“出”等。經(jīng)常練習,有錯糾正,做到規(guī)范、準確,有利于寫好漢字。
五、筆畫布局,盡顯藝術(shù)
漢字幾乎是排列成一個方塊,所以也成為“方塊字”,但是,仔細觀察,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間架結(jié)構(gòu),布局各不相同。從整體上看,漢字是講究和諧美的,其中有對稱美,也有不對稱美。疏與密,長與短,布局上十分講究。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示范,引導學生觀察,最終得出結(jié)論,如:筆畫多者結(jié)字要密,如“贛”,筆畫少者結(jié)字要疏。如“三”。橫平豎直,把握字的重心,斜中求正。清代鄧石如稱:“字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碑斎?,書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引導孩子多觀察,多臨摹,多練習,才能逐步掌握書法的美妙之處。
中國漢字,里面有著精深的中國文化,老師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寫好這方塊字,帶領(lǐng)他們遨游漢字的海洋,感受中華魂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