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玲麗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語文教學過程本身就蘊含著對學生各種愛的陶冶,在教學中讓“愛”的教育充分地體現。在講《賣火柴的小女孩兒》這一課時我就是這樣做的。
一、課文簡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文以火柴為線索,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劃火柴看見的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和親情。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賤視的弱者。這個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 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的同學特別喜歡讀書,所以就帶來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出示詩歌)
師深情(配樂朗讀):“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留下一塊,你別問,這是為什么?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p>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請大家齊讀課題)。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那么現在我來檢測一下。
檢測預習效果。
師:做的真好,可見我們大家都非常認真的讀了課文,老師祝賀你們。
師:請大家再次瀏覽全文,看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我覺得小女孩很可憐,她穿的破破爛爛,吃不上飯。
生:我覺得小女孩的命運很悲慘,只有一個親人,還經常打她!
……
師: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憐,就讓我們用心去體會體會吧!請同學們用心讀1-4段,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留下你讀書的痕跡。
片段二
出示段落:
“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p>
師:我們“大年夜”是怎么過的?
生: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年夜飯,飯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整個家里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生:我們全家人先吃年夜飯,飯后一起收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午夜鐘聲一響,我們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聲聲將歲除”,讓人幸福,甜蜜。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幸福呀!大年夜是人們一年一度團聚的時刻,可師在遙遠的丹麥有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卻光著頭、赤著腳去賣火柴。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團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一段呢?
生配樂朗誦語段。
片段三
出示段落
“她在一所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風還是可以灌進來?!?/p>
師:這時候小女孩已經冷的蜷縮在別人家的墻角了。老師禁不住想說:別賣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經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個人,快回家去吧。同學們她敢回家嗎?
生接: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掙到一個錢,爸爸會打她的。
師:小女孩身上冷,心上更冷。可憐的小女孩,爸爸再兇,家總是家啊,別賣火柴了,快回去吧!同學們她能回家嗎?
生接:“不能回家,因為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就算……灌進來”)
我們用同情的語氣再讀讀這一段。
生配樂朗誦這一段。
片段四
出示段落:
“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師: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賣火柴的?會遇到些什么?
生:早晨,她還在睡夢中,就被爸爸的斥責聲:“快去賣火柴!賣不到錢,看我怎么收拾你!”驚醒了,她哆嗦著從冰冷的被窩里爬出來,穿上媽媽一向穿的大拖鞋,拿著火柴出去了。
生:“賣火柴喲賣火柴”小女孩吆喝著,凄涼的聲音在冰冷的大街上回蕩,可是來來往往的人們好像根本沒有看到她一樣,一個個從她身邊走過。卻沒有一個人肯停下來買她的火柴。
生:天上飄起了雪花,小女孩的手腳凍僵了,她的叫賣聲也越來越弱了,前面來了一位貴婦人,小女孩說:求求你,買點火柴吧,可是這位貴婦人厭惡的把小女孩推到一邊說“拿開你的臟手”……
師:交流到這里,你有怎樣的感受,把你的感受放到你的朗讀中,誰再讀一讀這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師:可憐的小女孩,饑餓寒冷,無人關懷,最后的結局是:在家家團圓的大年夜,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 。
教學反思:
我?guī)е业睦斫夂透形?,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先是朗誦《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首詩,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礎,然后順理成章的簡介作者、作品,最后再把關鍵詞帶入句子中去讀,從讀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關心人物的命運,品味人物的感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了小女孩的可憐,為以后故事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感情基礎。
在處理“賣火柴”的部分時,提出中心問題:小女孩在大年夜賣火柴的部分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聯系有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理由。我引領學生從字詞句入手,在緊抓文本的同時,讓學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我從課文中擇錄出比較有代表性的語句,努力的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會很快使學生融入“讀”中,所以我覺得,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讀”的興趣。
總之,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有效指導,提高學生讀的技巧;合理練習,鞏固學生讀的實踐……使讀書訓練有效整合,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言語能力,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