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本節(jié)課是高中數(shù)學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三角函數(shù)線、誘導公式等知識的延伸,是我們后續(xù)學習兩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等一列公式推導的核心和基礎.對三角變換、三角恒等式的證明和三角函數(shù)式的化簡、求值等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利用單位圓上點的坐標定義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也學習了同角三角函數(shù)式的變換,理解了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并能用數(shù)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利用向量的數(shù)量積公式證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時,學生容易犯思維不嚴謹、不嚴密的錯誤,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搞清楚兩角差與相應向量夾角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讓學生探索、猜想發(fā)現(xiàn)并推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通過公式的簡單應用,使學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結構及其功能,并為建立兩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和正切公式打好基礎;
2.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公式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
3. .情感態(tài)度
通過課題背景的設計,增強學生的探究、應用意識,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重難點】
重點: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和推導過程及簡單應用。
難點: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探索過程中的組織和適當引導。
【教學過程】
閱讀課本第124頁.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一年之計在于春,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計劃?相信很多同學已經(jīng)在心里暗下決心,要在萬物復蘇,充滿希望的春天里努力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為之后邁向理想的大學鋪路!不過,身體要保持健康強壯是前提,生活在泰山腳下,課件播放泰山景點圖片.有沒有經(jīng)常爬個山坡鍛煉一下呢?爬山的時候有沒有時刻體會到數(shù)學呢?我們取一段山坡,如果山坡長度約為8米,坡度(與地面夾角)約為30度,請問當我們爬完山坡后,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多少米?
設前進量為 米,則 米
提問:當山坡坡度為45度時,其他不變, 等于多少?
答: 米
提問:當山坡坡度為15度時,此時 又等于多少?
答: 米
問題1: 等于多少?能否用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值來表示?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自然地引出問題,基于人的由低到高的認知規(guī)律,把新內容的起點定得越低,學生越易入門,所以我將教材中的例子做了修改,從而培養(yǎng)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模型來解決的能力,讓學生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學探究,提出猜想
問題2:對任意的 , 是否成立?
1. 思考: 能否用特殊角表示?
預案1:
問: 是否成立?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假設 證明假設的過程,知道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反例即可,即明白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
2. 探究: 能否用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來表示?如何表示?
提示:利用單位圓、向量知識,插入微課復習舊知.
其實我們之前已經(jīng)接觸過兩角差的余弦,想想在哪里接觸過呢?
【設計意圖】從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通過插入微課復習舊知,讓學生對新知不陌生,讓學生發(fā)現(xiàn) 與 的值都有關系,為最終公式的得出做鋪墊.
(三)合作解疑,證明猜想
【設計意圖】這個推導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繁瑣.所以我制成動畫課件把探索過程逐步展示出來.
問題3:以上結果是在 都是銳角且 的情況下得到的,對一般情況下的角是否成立?
探究:證明對任意的 都有 .
方案2:利用單位圓、向量知識.
【設計意圖】作為第一個和差公式,通過趣味性的記憶,加深學生印象.
(四)精講點撥,鞏固訓練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 的值.
【設計意圖】通過公式的簡單應用,使學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結構及其功能,并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礎;通過變式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解:由 可得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思維過程表述的準確性與簡潔性,這些都是三角恒等變換能力所不能忽視的;注意角 、 的象限,也就是符號問題.
變式2:若將例2中的條件 去掉,對結果和求解過程會有什么影響?
【設計意圖】將例2作此延伸,體現(xiàn)討論的數(shù)學思想.
練習:1、 的值為
2、化簡 =
3、已知 則 的值為
4、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設計意圖】1、2題考察公式的逆用,3題考察特殊角與非特殊角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中的結合;4題強調解決三角變換問題的基本要求:思維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條理性。
(五)課堂小結,回顧反思
1.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內容?如何學習的?
①學習了差角余弦公式;
②假設猜想—反證否定—用向量、三角函數(shù)線探究公式—證明結論—公式應用
2.學習與應用過程中,你有什么體會?
①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反例即可.
②探究證明公式過程中,可以通過特殊情況去討論證明一般情況.
③公式應用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題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探究的過程與思路、方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一步達到“教思維”的目的.
(六)當堂達標
【設計意圖】考察公式的逆用,特殊角與非特殊角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中的結合,強調解決三角變換問題的基本要求,從而加強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
(七)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127頁練習2、3、4題.
【設計意圖】課下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