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東
我校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構(gòu)建的“三段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即課前參與、課中探究,課后延伸,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起著核心作用。結(jié)合這一模式,近兩年我校針對作文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構(gòu)建了“課前自主習作——課中具體指導——課后評改交流”符合“三段式”研究實踐設(shè)想的有效的習作指導課堂。即課前,教師根據(jù)教材提示對習作要求進行簡單說明,然后讓學生嘗試寫作。這樣沒有經(jīng)過指導的自行成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習作雷同現(xiàn)象,使學生習作更具個性化。在學生自主成文后,教師再精心閱讀學生的每一篇習作,從中選擇出用詞、寫句、段落、篇章有特點的進行歸納分析,作為作后指導課的第一手資料。課中,教師循著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欣賞——挑刺——總結(jié)——修改”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課后,學生對習作進行自評、互評,交流習作的體會。
經(jīng)過近兩年的實踐研究,師生受益匪淺。收獲的同時,教師們的課堂實踐也引發(fā)了我們的深入思考。如何把這種課上的更加有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我想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目標,精當講評
作后指導課的講評要精當,因為“欣賞”也好,“挑刺”也罷,最后的落腳點都在指導修改上,所以切不可泛泛而講。其實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是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并且是依據(jù)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各年級習作要求和各次習作訓練的不同要求分步進行的。課標沒有對第一學段的習作提出修改的要求,但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的現(xiàn)狀,低段可側(cè)重于改正錯別字和句子完整性方面的訓練;課標對于第二學段(3~4年級)習作修改的要求是“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語句。”因此中段教學主要應側(cè)重于句子寫具體和句子連貫性、片斷條理性等方面的訓練;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修改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彼愿叨谓處熢谥笇r應側(cè)重于習作的選材、結(jié)構(gòu)及活用詞語、句式、表達情感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訓練。當然,一次作文,毛病肯定不是一兩個,會有七八個,比如,習作內(nèi)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語句是否通順、有條理;選材和結(jié)構(gòu)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是否有真情實感等等。針對這些毛病,教師不能面面俱到,要圍繞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或?qū)W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通病進行篩選,每次講一兩個典型病例,集中診治,這樣一學期、一學年下來就會診治很多病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做到重點突出,讓學生在明確問題和修改方向的基礎(chǔ)上進行“自我修改”,那么通過一次次這樣的指導,學生積累的修改方法就會不斷增多,改文能力也會不斷加強,最后達到自能修改的目的。
二、踐行目標,求真求實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寫道“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奔毤毱穪恚窃谙蛭覀兺嘎┮粭l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要求學生寫真實的作文,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能抄襲??稍谖覀兊恼n堂上,有些學生的作文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老師把它當成是可以學習的、可以模仿的,這是不是也在向?qū)W生透漏一個錯誤的信息?抄襲來的就是我的了,就是好的了呢?試想一下,學生習作的開頭是抄來的,非常精美,咀嚼起來很有滋味,可是后面的文章卻是自己寫的,寡淡無味,那么抄來的開頭和自己的文字是否能銜接的很好呢?所以教師應明確地告訴學生,不能抄襲,但可以是經(jīng)過理解、記憶已經(jīng)內(nèi)化了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學生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銜接起來也會很自然。另外,我們提倡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習作,那么作文不真實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集體修改,共同提高
葉圣陶說:“教師給學生改,不如學生自己改,學生個人改不如共同修改?!边@是因為我們老師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評價的,給孩子進行的修改有成人的味道,而學生的思維水平相似,想法相通,容易接受同伴的建議或意見。因此在課上老師可以出示一篇有問題,且有修改價值的文章,讓學生共同閱讀、修改,教師在旁相機引導。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經(jīng)過大家共同修改后的文章會是有血有肉,十分吸引讀者的。
通過集體修改,小作者本人不但能理清所要修改的內(nèi)容和方向,其他學生在閱讀別人習作的過程中,因為不斷思考、增改和判別,也會對照自己的文章進行反思,明確問題所在,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
四、多次修改,培養(yǎng)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這樣說,“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彼栽诮虒W中,教師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自我修改的習慣。其實,在實際的習作訓練中,修改不僅僅是在習作之后的事情,它應該是貫穿整個習作過程的。
首先是在作前進行修改。學生在動筆寫作之前,要圍繞訓練目標,考慮怎樣選材,怎樣組織結(jié)構(gòu),怎樣安排材料的順序等等,那么就要邊思考邊列提綱,不斷修正自己的構(gòu)思,修改提綱,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其次是在作中進行修改,寫作時邊寫邊改,或是改詞,或是改句,亦或是改標點,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有問題,就及時修正;最后,當習作初稿寫出來后,還要進行通讀,把有問題的地方畫出來,細細斟酌、推敲、思考如何進行修改。
正所謂“潤物細無聲”,修改的習慣是慢慢培養(yǎng)的。如果教師能經(jīng)常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具體得法的指導,讓學生在習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或失誤,吸取別人習作中的精華,不斷的在每次修改中進行對比,領(lǐng)悟認真修改的好處。我想,這對于提高他們對習作修改的認識和興趣,培養(yǎng)自能修改的習慣幫助是非常大的。
《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授課的指路明燈,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都應與其對照進行參考,遵循其原則和要求。在此前提下,再用我們老師的智慧去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使我們的課堂達到優(yōu)質(zhì)高效,只有這樣,才會離我們培養(yǎng)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