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黎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在小學教育階段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尤其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學生養(yǎng)成初步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自主教學模式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都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本文從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上存在的弊端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堂自主教學應用做出了一些實踐探究。
自主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和學生平等交流、和諧民主的自由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fā)散思維。
一、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上存在的弊端
(一)古板的課堂氛圍,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扮演的是課堂的“主宰者”,這就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有很強的懼怕心理,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產(chǎn)生懼怕心理之后,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也就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學生懼怕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建議,怕受到教師的批評;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就形成了古板的課堂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氛圍對學生開朗性格、樂于學習的培養(yǎng)是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的。因此自主教學課堂就要求教師建立起一個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將教師當做朋友一樣進行交流,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解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古板”得教師形象的負擔,就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即使一些學生缺乏課堂發(fā)言的勇氣,通過教師的鼓勵也能積極地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
(二)局限于教材,沒有學以致用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是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學生的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以及科學教育。但是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教材,就讓教師的教學思維局限在教材上,沒有進行良好的教學拓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就逐漸的覺得教師教學枯燥乏味,從而逐漸的失去學習興趣。小學品德與社會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自身品德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動自主課堂,就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體會到知識運用到生活的樂趣。教師轉變教學視角,讓學生逐漸的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的同時還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豐富學生自身的情感。
二、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堂自主教學應用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應該僅僅通過課本進行知識的講述,而是講課本上和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題材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原來自己身邊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著知識,通過教學情境來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進一步的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筆者在進行《我和我的同學》這一單元的課堂教學時,首先筆者會讓學生回憶和同學第一次見面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積極的發(fā)言,然后鼓勵學生上臺表演第一次見面的情境。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之后,筆者會讓學生自由地講述自己和同學發(fā)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故事,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最后,筆者會讓學生在班級上找到自己認為最要好的朋友,然后畫出他的畫像,并且寫出和他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概括出他的優(yōu)缺點等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同學之間友誼的美好。
(二)學生主體,教師引導教學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自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以自身的學習能力為基礎,鍛煉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充分的激起學生的主動性,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例如,筆者在進行《同樣是學習》這一課的課堂教學中,就采取了自主教學的模式,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講出自己喜歡學習的科目和原因,然后讓學生認真討論學習這個科目能夠在生活中為自己帶來怎樣的幫助。然后經(jīng)過討論讓學生講出自己印象深刻地學習故事,最后通過筆者的總結,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要靠自己不斷的努力才能對成績有所提升,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就能讓個自己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三)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要從小進行培養(yǎng)的,在自主教學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分小組的合作探究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然后通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來進行自主的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筆者在進行《家鄉(xiāng)哺育了我》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就會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自主的去收集資料,解決“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我的家鄉(xiāng)有什么名勝古跡?我的家鄉(xiāng)哪里好?”這三個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以“我的家鄉(xiāng)”為主題的板報的設計來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進行優(yōu)秀板報作品的評選等。通過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但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所了解,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結語
在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堂自主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學習性,為古板的課堂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教師通過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寶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