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美術課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fā)和指導下,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在美術課堂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對所教班級成員進行合理分工
分組合作學習指把學生從班別比例、興趣指向、成績情況、性格特點、交往意愿、言語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守紀狀況等方面綜合考慮來合理分組,使之組成一個在組內(nèi)異質(zhì)且又相互依賴的功能團體,每個小組成員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合作學習。分組合作學習能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表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發(fā)展交往與審美能力,強調(diào)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合理分工是一節(jié)課有效教學成敗的關鍵,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fā)揮,那他們便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虛設,也白白耗費了一節(jié)寶貴的四十分鐘時間。所以課前幫助學生分好工十分重要。合理分工有一個過程,剛開始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引導分工,然后過渡到學生自己協(xié)商分工。使每一個人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合理分組,注意每組搭配學習能力、脾氣性格不同的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個性差異、能力特點入手,分層建組。同時,要注意處理好組內(nèi)組員之間的關系。如:我將班上的位同學分成了8個學習小組,并且給每個小組成員作了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還有一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出匯報。每個同學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講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我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松了,不用擔心誰在里面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后(或根據(jù)課型與個人特長),我會調(diào)換他們的任務,這次擔任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了解,都會做,并明白這四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當小組確定了合作目標以后,為了完成目標,發(fā)揮每個成員的最大的作用,教師進行合理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恰當分工,讓學生參與到共同的學習中來,每個人完成的具體任務都是總?cè)蝿盏囊粋€方面。
二、選好合作學習切入點,確立合作的學習目標
共同的任務與合理的分工是促進合作學習的基本條件,首先讓小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明確個人所承擔的責任都關系到小組能否高效地完成本組的任務。其次,是在相對獨立的基礎上互補互學,互幫互助。課前需要查閱資料,有的學生家里有電腦、有的學生家里沒電腦,這樣就可把有電腦的與無電腦的同學搭配在一組,有利于課前同學之間的資料交流;還可以小組內(nèi)的各人收集不同資料、信息互相討論理解。如我們在學習《刻印的樂趣》一課時,同學帶來了胡蘿卜、土豆、白蘿卜、地瓜、紅薯等等,這樣的課就需要組長課前根據(jù)同學們帶來的材料分組學習了,分組中還要照顧哪些沒帶材料來的同學共同學習,也解決了一節(jié)課中總有沒帶材料來的個別同學。同時也培養(yǎng)了相互幫助能力。
三、合作學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的能力
教師在找到有效切入點后,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索,不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各抒己見,認真探討。讓學生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尋求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分工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需要學會表達和傾聽,這是一種雙向互動,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僅能胸有成竹、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且還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吸取別人見解中有益的東西,同時要尊重別人的講話。在合作交往中一邊要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一邊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與其他成員達成共識來完成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學習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是一種必然現(xiàn)象,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爭辯,才能愈辯愈明。在爭辯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會獲得更新知識的機會,從而超越自我,戰(zhàn)勝自我、否定自我。
四、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互助和支持的習慣
合作學習不同于獨立學習之處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都面向講臺,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沒有認真聽講,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家圍桌而坐,難免有那么幾個學生不自覺,混在里面似在討論,其實是在講閑話、開小差,而分組合作的時候我們又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小組。這時候,每個小組長就成了一名“小老師,針對上述現(xiàn)象,組長就應該履行起自己的職責,制止“開小差”,帶領著組員進行小組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正常開展。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心靈手巧”的同學可以幫助“笨手笨腳”的同學。誰做的不好,大家及時提意見和商量解決辦法。例如,教師在選擇好“泥塑創(chuàng)作”這一有效合作切入點后,不進行詳細的講解,細致的分析,只是放手大膽讓學生合作探索、討論,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越多、越復雜,更使他們感到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優(yōu)越性。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討論創(chuàng)作主題的時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證明:來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師的提示更有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之間的這種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巴瑯s辱,共患難”,這樣才能夠促進小組成員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最終完成的作品不僅凝聚了小組全體成員的智慧,而且體現(xiàn)了小組成員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組織引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機。使每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發(fā)揮,個性得到張揚,最終實現(xiàn)有效學習。我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還要努力實踐,大膽試驗,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出更為有效、符合學生實際的合作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