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靠
一、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fā)展、人類知識量劇增的時代,因此,傳授和掌握知識不應當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不能只授之以魚而必須授之以漁。當前英語教育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在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倡導選擇和運用任務型教學以期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任務型”語言學習(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如 Krashen、 Nu nan、 Skehan、Elis等)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學習理論,目前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建立在任務型語言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是指學習者運用目標語進行交際以達成某一結果的活動,也就是要求學習者在一個外語環(huán)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個實在的任務。作為一種教學法,它由教學目標、信息輸人、活動方式、師生角色、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組成。
二、實施任務型教學的具體步驟
“任務型”教學通常分三個步驟:pre-task(教師引人任務); Task cycle(任務環(huán)); post-task(后任務)。其基本流程是:任務的提出與設計、任務的分工和安排、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小組間的匯報交流、教師的總結與評價。
1.任務的設計和提出
任務型教學可以廣泛應用于閱讀、寫作、語法、聽說等課堂。任務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專題,一次演講,一出短劇,甚至一個語法項目等等。任務提出的過程要有明晰的分工和知識或能力的目標。如在教學生詢問物品價格,讓學生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購物的基本用語時。我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典型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任務(Lets go shopping.),因為這是順利進行任務型學習的前提。因為購物價格涉及到數(shù)字,所以我以一首數(shù)字歌引入,這不僅活躍了氣氛,同時也復習數(shù)字,再由數(shù)字轉人價格的表達,然后讓學生看一部關于購物的動畫趣味短片,從而引出英語中問價格的表達。
2.任務的分工與安排
合理地組織分工是進行有效任務學學習的基本保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工使其優(yōu)勢互補。小組成員之間既合作又競爭,這樣可誘發(fā)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譬如:小組組織、記錄、匯報、信息收集等分工合作,然后交替輪換,個人對自己所分配的任務進行自主的探究。
為了能讓學生盡快的學會并使用詢問價格的( How much are/is…?)句子,我設計了 Task One:我利用學生手頭上的東西開一間文具店,在我售物過程中教會他們表達法,然后讓他們自己開店并售給其小組成員。
3.小組內合作學習
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這需要相互的支持與配合。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收到拓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fā)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fā)揮優(yōu)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小組競賽可以貫穿全課,也可以運用在某個游戲中。例如:搶答單詞,用形體語言表述詞意、句意等。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都是對小組的貢獻,小組成績取決于小組組員的共同努力,這也成為學生自覺投入的動力。
接著,我設計了 Task Two: Role Play以我給出的時裝店物品為題,小組展開操練并表演。
4.小組間的匯報交流
讓學生站在講臺上代表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組來系統(tǒng)地闡述一些觀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將成為今后教學的一種潮流,因為這正是傳統(tǒng)講授型的課程所缺乏的。
為此,我設計了Task Three: Make a survey.給學生一張調查表,讓其對別的學生物品進行調查,然后進行一個報告。通過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已熟練掌握了購物及出售物品的英語交際用語。
5.教師評價與總結
任務型教學模式客觀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活動中更多時候是參與者,是協(xié)調者。但在學生經過一番探究得出某一個結論,或小組之間進行某一競爭性活動時,教師的點點評必須高屋建瓴。教師站在較高的層面,宏觀地協(xié)調和控制著學生的活動,他對學生活動的評價能讓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或心領神會,能讓學生有一個澄明的內心與視界,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論
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以任務活動為主要途徑,使教學過程任務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讓中學英語教學“活”起來。而學習語言的關鍵就是讓學生能在“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通過有限而真實的課堂實踐活動,注意觀察別人的行動,能準確地用英語來表達,同時學生又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為交際而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語言習得理論(Acquisition Theory),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但是,我們在平時的課堂實施中,還是要遵循它的原則和三個步驟,并且仔細認真地設計符合自己教學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提高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效果,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