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蔡元培先生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比欢?,在具體 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太不放心,總認為孩子們什么都沒理解到位,總要反復講解。沒有多考慮選擇一些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講解策略,不能從與學生的對話中去把握講的尺度。其實有些話不必講得非常詳盡,我認為教師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善于引導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边@個表述強調(diào)語文教學應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關注學生已經(jīng)知道或學會一些什么。魏書生老師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講。
是的,我們的學生在過去的生活中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充分了解學生,想想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知識,具備了哪些能力,然后對講解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舍,做到凡是學生已“咬”過的“饃”,就要讓學生自行“嚼”出“饃”的味道,“嚼”出“麥子”的香味來。
學生所讀課本選材豐富多樣,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yōu)勢,因勢利導。例如,在學習《陳賡與小紅軍》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理解:陳賡給“小紅軍”吃食時,他也是很饑餓?。】伤麨槭裁床怀阅??然后讓學生討論:今天我們怎么向“小紅軍”學習呢?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讓學生深受教育,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好報效祖國。
再如,學習《數(shù)星星的孩子》一課時,我利用教材內(nèi)容激起學生愛科學的欲望,進而告訴他們,只要從今天起好好學習,打好基礎,你也會像張衡一樣有成就。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追求,就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能解決問題的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边@句話讓我們明白,在教學中,遇到一些距學生知識水平只有一步之遙、學生經(jīng)過一番努力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幾個“跳一跳,摘果子”的平臺。然而在具體操作中,一些教師或許是少了一點耐性,或許是懷疑學生的能力,動輒傾己所知。這樣一來,學生似乎很快就解決了學習中的疑難,可是久而久之,他們對老師產(chǎn)生了很強的依賴性──教師講了才懂得,教師講的才是正確的。其實,像這樣一些伸手可及的果子,教師該做的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可供“采摘”之用的平臺,有了這個有力的支撐就可放心讓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采摘果子的過程,感受勞動后的喜悅。
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一位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后,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后分組自選角色記臺詞,創(chuàng)造性地自編動作,自備道具,最后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記住了臺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后,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讓學生續(xù)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jié),而這一次卻完全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導演想怎么導就可以怎么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先是共同續(xù)編故事,然后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各有特點,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并與紅狐當面對質(zhì)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得人的表情后幫助那位曾經(jīng)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后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xù)演故事,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對學生暫時不能理解的內(nèi)容,可不講解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打過這樣一個生動的比方:“假如我們拿一只仄口的瓶子(因為我們可以把它比作一個孩子的心智),把多量的水猛烈地倒下去,而不讓它一點一滴地滴進去,結果會是怎么樣呢?無疑,大部分的水會流到瓶子旁邊去。有些人在教學的時候,不是盡學生所能領會的去做,而是盡他們所愿教的去教。他們的動作同樣愚蠢?!笨涿兰~斯的話讓我們明白:語文教材涉及的知識范圍太廣了,如果我們要把其涉及到的知識都講清楚是不可能的,那些學生暫時無法接受的知識與內(nèi)容,教師可暫不講。否則教師侃侃而談的那些學生現(xiàn)階段還接受不了的東西,將會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
總之,語文教材涉及的知識范圍太廣了,如果我們要把其涉及到的知識都講清楚是不可能的,語文教學中有些內(nèi)容是沒有必要講得非常詳盡的,選擇一些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講解策略,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yōu)勢,因勢利導;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幾個“跳一跳,摘果子”的平臺;對于那些學生暫時無法接受的知識與內(nèi)容,教師可暫不講.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對講解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取舍.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