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猶太人有一條黃金定律稱之為“80:20原理”,它道出了成功的秘訣:80%的價值是來自20%的因子。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首先要抓住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以及關(guān)鍵因素,也就是抓住“牛鼻子”,然后以點帶面,從而帶動各個方面順勢而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一樣,要就善于抓住那些關(guān)鍵的因子。
閱讀是從語表到語內(nèi),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chuàng)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簡而言之,閱讀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jié)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健全學生人格有著重要作用。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在短文里,蘊涵著豐富的語法大師;閱讀可以提高對語言的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聽、說和寫能力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閱讀還可以吸收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鞏固或擴大詞匯量,熟悉常見句型的重要手段,學以致用。閱讀可以增加對國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閱讀,可以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技能、保持學習積極性,形成一種語感。
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人們獲得知識、信息的基本途徑就是閱讀,而閱讀作為學習之母,教育之本,與知識經(jīng)濟騰飛關(guān)系密切。要進行閱讀,就要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復雜而科學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提升閱讀能力有哪些關(guān)鍵因子呢?
一、興趣因子,登上閱讀殿堂的階梯
中國籃球界的驕傲姚明,當別人問他,什么是他成功的因素時,他說了一句話“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跟著興趣走”。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惫湃艘嘣疲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閱讀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qū)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閱讀活動呈開放學習態(tài)勢,滲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家庭中,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處處留心皆學問”。也正因為這種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在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開放性的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用他們自己的視野去審視世界,去體驗復雜而有序的生活真諦。這種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角色、任務中展開學習,從而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養(yǎng)。
二、勤奮因子,開辟閱讀成功之門
古訓有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zhì)不是技能訓練,而是在大量的以了解內(nèi)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能力和語言水平。
勤奮還有另一層內(nèi)涵,那就是角色定位的問題。學生要變被動為主動的角色。
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diào)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知道答案和技巧遠遠不夠,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學習的意識。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
三、技巧因子,提升閱讀的“支點”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苯處煈閷W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撬起地球的支點。
在日新月異的浩瀚書海中閱讀,必須掌握方法。“閱讀方法”這個人類文化傳承的話題,數(shù)千年來一直被讀書人孜孜不倦地探求:韋編三絕、鑿壁漏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等。漢語成語中有多少這類古人讀書的故事代代相傳。晉代作家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梁朝學者劉勰主張讀書要“披文入情”,宋代大儒朱熹提出讀書貴生疑,新中國第一代革命家徐特立“不動筆墨不讀書”,還有那膾炙人口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都是文化名人對閱讀方法的總結(jié)。
要帶著“問題意識”去思考。陶行知先生就曾經(jīng)批評過:“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文章后的問題是詮釋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條重要線索,沿著這個問題的思辯過程就能慢慢培養(yǎng)自己抓重點的能力,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升華主題。從抓關(guān)鍵詞,概括大意,歸納分類,并用歸納法與演繹法,多措并舉,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富有邏輯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就會在在一道道題目中得到提高。點點滴滴的沉浸、涵養(yǎng)、思慮和琢磨,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嘗試、摸索、積累和深化,還需要“后覺者必效先覺者之所行”,做到“學、問、思、辨、行”的有機結(jié)合。這樣,才能從微言中曉其大意,明其精髓。
四、創(chuàng)造因子,輕松駕馭閱讀的秘訣
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哲人沙特的這一表述有兩重含義,一是“閱讀引導”,二是“閱讀創(chuàng)造”。“閱讀引導”是閱讀的條件。閱讀是讀者(學生)、文本、指導者(老師)之間的多向交流。老師、同學指點方法,解疑答惑。而自己的知識積累,閱讀經(jīng)驗才是最重要的閱讀引導。
閱讀創(chuàng)造是閱讀的結(jié)果,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創(chuàng)造”。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再加上讀者“閱讀條件”和“閱讀引導”的差異,閱讀的感悟就應該是五彩繽紛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應該是閱讀者個性的感悟。應試教育那種欽定的閱標準答案,是對閱讀的最大損害。
教師可以適時創(chuàng)設一種專題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關(guān)鍵要抓各項因子——興趣因子、勤奮因子、技巧因子、創(chuàng)造因子,缺一不可。掌握讀書方法,開發(fā)能力,進行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自由暢游??v觀古今中外,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人類的共識,而閱讀與生活相互溝通,通過閱讀實踐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不僅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社會對閱讀教學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