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成敏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年輕家長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怕孩子學晚了、學少了被別人落下,覺得孩子如果從小的起點低了就永遠是起點。其實,家長們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即便是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也未必贏得了孩子的一生,因為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起跑線應該是孩子的父母。
說家長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孩子終身的老師也是家長,所以,一個合格的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那么,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一、用心陪伴的家長是合格的家長
家長們在一起談得最多的就是對孩子抱怨,“我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學,陪孩子寫作業(yè),還要每天陪孩子閱讀……”各種抱怨,各種訴苦。抱怨自己對孩子付出的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我經(jīng)常會在一個好朋友家里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朋友坐在旁邊一動不動地看著孩子,偶爾孩子溜號或者有個小動作,朋友就會大聲斥責:“怎么又在那磨蹭,又不專心寫作業(yè)啦……”,弄的孩子對寫作業(yè)這件事特別反感,朋友也會經(jīng)常跟我抱怨孩子寫作業(yè)太費勁兒了。我告訴她,就你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孩子想不反感寫作業(yè)都怪了。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確實是在陪伴,孩子在那認真地寫作業(yè)他卻在那專心致志地玩手機,時不時地還會出點聲音,試問一下,這樣的陪伴對孩子的學習會有幫助么,真正的陪伴應該是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有心靈的交流,跟孩子一起做個游戲,共讀一個故事,或者認真傾聽孩子與爸爸媽媽分享的班級里發(fā)生的快樂的事并且適時地參與到孩子的描述當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因為父母的關注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安全感和自信,這樣的孩子陽光開朗,充滿自信。作為父母,你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注的越多,孩子將來回報給你的就會越多。而現(xiàn)在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以各種忙為借口,忙工作,忙生計,疏于對孩子的陪伴,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貪圖自己的享受把孩子留給老人,孩子幼小的心靈缺少父母的陪伴是他一生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一個早上發(fā)生在校門口的一幕讓人動容,有值得深思。當學生都已入校完畢的時候,有個二年級的女孩在校門口哇哇大哭,就是不肯進校門,上前詢問,原來孩子已經(jīng)連續(xù)兩周沒見到媽媽了,說什么都不肯上學了,說是怕媽媽不要她了,就要回家找媽媽,送她來的姑姑一狠心放放下孩子轉身就走,孩子抱著姑姑的大腿就是不撒手,于是,我走上前去把孩子抱在懷里,孩子竟哭得更狠了,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席校長,求求你放下我吧,我要回家找媽媽,要不媽媽該不要我啦!說的我禁不住淚在眼圈打轉,可憐的。其實孩子的要求很簡單,只不過是要見媽媽一面,可是,父母是為了忙于生計在外地務農(nóng),孩子長時間見不到他們。從孩子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孤獨和把被父母拋棄的恐懼,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最終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膽小怯懦,而且這些都是在孩子今后的成長中所無法彌補的。所以,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那么,什么樣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陪伴呢?
中國式的家長會在吃飯時間教育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其實孩子可能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有時間跟父母在一起傾聽和表達,這也是建立和諧融洽親子關系的最好時機卻被父母剝奪了,而猶太家庭的“海沃塔”教育則把吃飯時間,尤其是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時間作為與孩子一起“海沃塔”的時間,邊吃飯邊與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猶太最著名的“海沃塔”教育。還有另一種就是是臺灣的“123”法則家庭教育。所謂“123”法則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與孩子做3件事的其中1種。3件事包括:一起讀書,一起玩游戲,一起聊天。實踐證明,每天按照“123”法則進行一次高質(zhì)量的親子互動式陪伴,比長時間漫無目的地呆在一起要有意義!
以上了兩種都是最有效的陪伴方式,家長們都可以拿來借鑒,
二、合格的家長應該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多的家長朋友對孩子要求很嚴格,這本無可厚非,只要不過分就好,可是,有些家長嚴格的同時卻吝嗇于對孩子的贊美和肯定,他們說怕孩子驕傲。而且他們對孩子十分挑剔,遇到問題總讓孩子認可她的想法,想要得到這樣家長的認可,太難了!在這樣的家庭關系里,父母就像法官,當然,大多數(shù)的家庭里都是媽媽來扮演這個角色。孩子如果犯了錯誤,媽媽就會一直念叨,直到孩子脾氣大爆發(fā),其實有很多時候,孩子的逆反都是由于父母的某種原因逼迫或者壓制而造成的。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叛逆到根本沒有辦法與自己的父母正常溝通與交流。我兒子的一個同班同學,也是我們?nèi).厴I(yè)的一個孩子,小學的時候一直很優(yōu)秀,升入初中都在學年前五,前十。媽媽對他要求很嚴格,出去半小時要打電話催問什么時候回來;每天中午別的同學都在午睡,而這個同學的媽媽卻要求他中午時間必須做完多少道題;哪怕孩子這次考試考到了學年第五,可是孩子沒有聽到家長的贊美和鼓勵,相反的,家長卻說孩子離第一名還有差距,這樣的事每天都在家里上演,最終孩子厭學,臨近中考的一年幾乎沒有上學,好在升入了高中,可孩子堅決要求要去外地讀,其實原因很明確,孩子就想擺脫父母的管制和束縛??梢姡@樣的親子關系已經(jīng)糟糕到了什么程度,好好的一個孩子真的就毀在了父母不當?shù)慕逃绞缴?。作為父母,要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孩子。心理學有一個素語叫做“心理暗示”,你在心里認為你的孩子是什么樣,你會通過自己的言行無形中把這些情緒傳遞給孩子。有的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說:你也就這樣了,沒什么大出息了”,孩子會覺得反正父母都覺得我沒啥出息了,我也沒必要再去努力了,最后的結果可能真的就沒什么發(fā)展了,相反,如果你對孩子贊賞有加,永遠對孩子說: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行,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渾身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動力,這樣的孩子,想讓他不好都不行。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如果能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一定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