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進入10月以后,美國股市出現了激烈動蕩。美股不斷下跌,意味著大量資金從華爾街上抽出。那么,這些資金到了哪里了。由于A股市場的管理部門開始了救市行動,促使A股指數一度出現強勁反彈。從美股撤出的資金能夠流進A股嗎?
與A股近10年來大多數時間處于熊市不同,美股大多數時間處于牛市中,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出現了翻番走勢。特郎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yōu)先”政策,采用各種手段將美資制造業(yè)企業(yè)引回國內,增加了美國的就業(yè)率,反映在股市上便是今年以來出現了讓全世界矚目的上漲。
但沒有永遠上漲的行情,美股經過長時間上漲,必然需要獲利回吐。進入10月以后,各種對市場來說存在利空作用的因素“碰頭”,特別是即將展開的美國中期選舉,由于特郎普的一些執(zhí)政行為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很大的爭議,因此產生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情況自然會反映到華爾街上,因此長期集結在美股,已經賺得盆滿罐滿的各路資金將煮熟的鴨子收獲下來,無疑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投資行為。
當然,上面所說是美股大環(huán)境,而從市場基本面來看,美股也確實面臨一些需要短暫歇息的理由。近期,美債收益率出現大幅飆升,更重要的是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依然強烈,對美債收益率無疑將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這勢必從市場上吸走一部分股市籌碼。再者,美國挑起的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已經有一段時間,由于中國采取了對等報復措施,這種狀況正在對特郎普政府產生倒逼壓力,而反映在美股,自然也會使多頭產生猶豫觀望。
但是,所有這一切對于美國股市來說都是短期利空,從根本上看,美國股市已經長達10年的牛市的根基并未遭到破壞。美國主要經濟數據依然維持強勁,且明顯好于其他市場。此外,受益于稅改,美國企業(yè)盈利今年有望增長接近20%,信貸狀況以及估值情況有望繼續(xù)支撐美國股市。對于這些更重要的利好因素,美股的投資機構不會視而不見,因此,一些人預言的美國股市將以近期的走勢作為轉折點,由牛轉熊,并不是一種客觀的分析。
上周,央行、證監(jiān)會和銀保監(jiān)會三大主管部門在上周推出一系列救市政策以后,原來極度煥散的市場人氣已經有所凝聚。從本周走勢來看,每當股市下跌猛烈時,總會出現一波強勁上升的走勢將股指拉離險境。很顯然,已經有新的資金在悄悄進入市場,而這一神秘資金必然是負有使命感的,這就是要保證股指不再出現大的波動。我們目前尚無法知道這股資金來自哪里,但可以斷言,不會是來自國境線以外的境外資金。但考慮到目前去杠桿的調控方向并沒有改變,因此這股資金從數量上來看也是非常有限的。
由于A股管理部門出臺了救市政策,外資不可能對這個也許是瞬息而變的機會視而不見,因此在獲利了結,退出美股的同時,進入A股撈上一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從救市展開以后的市場成交量來看,并沒有反映出有大量資金進場的跡象。
A股市場經歷了長久的下跌,目前的估值確實已經逼近歷史底部,特別是有為數不少的個股超跌,目前建倉的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相比于美國股市,A股市場有一個重要的不足之處,那就是A股所處的經濟基本面不如人意,不能為股市提供有力的并且是長期的支撐。
經濟景氣度在下降,這一問題必然反映到股市。相比于我國國內資金習慣于短線投資博差價,境外資金更注重于長線投資,而長線投資資金對于經濟基本面抱有很高的重視度,中國經濟存在的隱憂當然也會被外資機構注意到,并直接影響到它們對A股的投資熱情。因此,至少就目前來看,即使有大量外資撤出了美股,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一定要進入A股。
A股長期為資金缺乏所困,才產生了對外資的過高熱情,但對A股來說,真正能起作用的只能是國內的資金,外資充其量只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如果外資大量進入A股收獲大把中國上市公司的紅利,這對A股投資者來說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能把A股內部的弊病治理好,就不能吸引資金,而把希望寄托在外資上,其實是起不到什么正面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