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在大盤持續(xù)下跌下,因股價跌破或接近平倉線,市場中有數(shù)千億質押股票存在被強制平倉風險,股權質押風險的顯現(xiàn),加速了風險股票股價的進一步下降,不僅拖累大盤指數(shù)跌破熔斷時2638的低點,甚至還一度下探至2450點。
危急關頭,不僅有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及一行兩會的領導集體喊話,甚至相關部門也在陸續(xù)出臺一些紓解股權質押風險和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和方案,力挺A股回暖,“政策底”基本確立,但“政策底”又能否真正轉化為“市場底”,支撐市場持續(xù)反彈呢?
今年市場持續(xù)不斷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美貿易摩擦引發(fā)的外部沖擊,也有去杠桿引發(fā)的流動性收緊,甚至還有經濟有所下行帶來的盈利預期惡化,而股權質押風險實際上只是壓制市場的一個小小隱患。
就近期連續(xù)出臺的穩(wěn)市場政策來看,主要是針對股權質押風險的,這讓其它壓制市場的一些重要矛盾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緩解。
首先,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增大。三季度GDP只有6.5%,這是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雖然政府二三季度出臺了一些穩(wěn)增長政策下,如降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金融監(jiān)管邊際趨緩等,但經濟仍沒有得到止跌企穩(wěn)。
其次,融資條件依然偏緊。9月M2同比僅增長8.3%,仍處在歷史低位;9月社融規(guī)模表面上大幅增長,但很大程度是由于央行調整了口徑,如果剔除這些干擾因素,社融增速依然很低,尤其是表外融資的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同比增速仍在持續(xù)下滑。這一方面說明,穩(wěn)增長政策的力度還不夠,還不足以改變整個融資條件。另一方面,銀行的順周期行為會在經濟下行中主動的收縮信貸,而且金融強監(jiān)管對金融系統(tǒng)的束縛依然很大。
最后,中美貿易摩擦依然是懸而未決的。中美貿易問題的直接談判暫時沒有推進,這使得未來能否緩和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除了以上幾大核心矛盾外,國慶之后的美股市場的調整也拖累A股市場。美聯(lián)儲的持續(xù)加息是本次美股大幅調整的導火索,而估值偏高以及美國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則進一步增加了美股的脆弱性。
就目前來看,當下美股的盈利能力依然較好,牛市的根基并未被徹底破壞,這一次的調整仍屬于經濟基本面偏強下的調整。需要注意的是,相比2月份,在貿易摩擦風險上升下,特朗普減稅和擴基建的正面刺激在邊際減弱,這會導致這次美股的調整或將大于2月份,調整幅度可能在15%左右。
美股的持續(xù)下探對全球風險資產形成一定壓制,進而引發(fā)進入內地的港資可能會暫時撤離A股,從資金角度看,這將加大A股持續(xù)調整的風險。
因此,未來市場要想真正走好,不僅需要以上幾個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穩(wěn)增長政策的進一步出臺應是必備選項。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仍需要繼續(xù)保持相對寬松的政策,進一步降準或加大MLF投放是可以期待的。而財政政策方面,國務院雖然提出了增加有效投資,基建投資的力度會加大,但不管是貨幣政策的直接放松,還是“穩(wěn)投資”的基建補短板,更多地只是短期提振經濟。中長期來看,若想激發(fā)企業(yè)活力,減稅降費政策則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就目前的減稅降費力度看,相對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恐怕還是略顯不夠。因此,增值稅稅率的下調和增值稅稅率三檔變兩檔應是比較可能推出的重磅減稅措施,一旦推出,將有望改變當下較為悲觀的經濟預期。
目前,增值稅在稅收收入中占比接近40%,是第一大稅種,其減稅具有更普遍的意義,能達到更明顯的減稅效果。目前我國實施的是6%、10%和16%三檔增值稅率,如果簡單取消10%的稅率檔,把其并入6%的適用稅率,估計大約可以產生約3000億元的減稅。如果能把16%稅檔的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那么又可以產生約3000億元的減稅。
當然,除了減稅降費的政策,未來市場反彈的級別和持續(xù)性還要看“二級火箭”是否能如期發(fā)射。第一級火箭:即將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期待釋放中長期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第二級火箭:11月下旬的G20峰會,中美領導人可能會晤,期待中美貿易問題取得實質性破冰。
(注:廖宗魁,聯(lián)訊證券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