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健全的自我意識對青少年成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高峰時期,也是其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較為頻繁的時期,所以,這一階段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如何決定著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地走完一生。
音樂新課程標準上標上強調:“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倍魳氛n的核心就是“審美”,因此,初中音樂課本身就具有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熏陶美好“心靈”的性質。我們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靈活向上的音樂活動、采用積極而具有正能量的評價方式讓音樂課成為幫助初中生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意識的主要陣地。
一、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音樂教材中的素材因素,用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喚醒學生的積極的自我認識。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jù)。音樂教材中飽含著各種有關“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自立”的音樂作品,是對學生進行積極自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資源。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一首歌曲的演唱、一首樂曲的熏陶,一個和音樂作品有關的事例與故事的觸發(fā),都可讓學生調動自我認識中最積極的因素,使之處于活躍馮小滿的狀態(tài),從而可產生無窮的教育契機。
(1)讓學生品味音樂教材中鮮活的內容與事例,在熏陶和感染中喚醒積極的自我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意識里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每個人心中都有理想的自我。我們可利用音樂教材中豐富的音樂素材及音樂素材中所含有的豐富的思想內容,喚醒學生心中理想的自我,激發(fā)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潛意識。如有關“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名人軼事;有關我國優(yōu)良的音樂傳統(tǒng)、我國音樂在世界音樂中獨特的地位,都可以喚醒學生的自我認識。如: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中誓雪國恥的自尊;歌曲《唱的響亮》中的活力與自信;歌曲《龍的傳人》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身為“龍的傳人”的自豪與自強,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中為愛奉獻的那種自立,在音樂和事例中欣賞與思索、引發(fā)與比照,有這樣教學素材的圍繞與浸潤,也會使學生在音樂中獲得自我認識上的改變。在比照中,學生思維有了內化,將內在的自我與教材中音樂所表現(xiàn)的意義和價值自我進行反復揣摩,從而獲得了一般教育途徑難以達到的境界。
探析《烈士日記》中“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自愛;體味京劇《迎來春色換人間》中“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的自信與自強。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熟知的事例與樂曲,從學生心坎去影響他們的“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又如在教《擷民間民樂之瑰寶、傳天上人間之絕唱—中國民族樂器介紹》時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民族樂器那無法比擬的久遠年代與深厚的歷史淵源以及在世界中器樂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都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隨著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滴滴的增強,便可以從較高的層次上形成個體的“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積極的自我認識。
(2)體驗音樂教材中人物心理上的自我,在移情中喚醒自我認識。
音樂教材中介紹的許多世界音樂名人都蘊涵著積極的“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積極的自我形象,只要教師在介紹的時候引導得當,讓學生深入體驗,喚起學生同感,,都會是產生正確的自我認識好素材。比如,在介紹中國著名作曲家聶耳時他那種為中華民族的覺醒時刻奮斗的精神,通過讓學生模仿電影《聶耳》的片斷扮演聶耳、革命者、反動派等角色,深入體驗人物的心理世界,從而較容易地獲得自我認識的正面理解;只有不斷地觸發(fā)和不斷地調整才有學生自我認識上的不斷完善。讓學生體驗人物的心理,心中有了感情的積淀,獲得克服那些膽小、羞怯、依賴、自卑、懶惰等不利的心理因素的參照體系,學生心中的自我就有了平衡的支點,并形成良好的參照框架,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積極的自我認識。
二、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增強學生積極的自我體驗。
心理健康中自我體驗的主要內容有體驗積極心理“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和體驗消極心理自卑、自恥等。利用音樂教學的實踐活動性,讓學模仿表演、開展游戲、自主討論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情感渲泄、模擬、感受、實踐等過程增強學生的對各種心理的自我體驗。
(1)以實踐、游戲等各種有趣的音樂活動,可增強學生的積極的自我體驗。
如結合七年級(上)音樂教材《龍的傳人》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祖國的歷史”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去搜索歷史上愛國名人的故事,再讓學生自己說出這個故事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探索中了解這些歷史愛國名人的那些優(yōu)秀品質,也更深地體驗到了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反思自己的自私、自卑等心理。
在音樂課堂中有機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或其它有益音樂教學和學生自我意識培養(yǎng)的游戲等既可以增加音樂教學的內涵,也可以有效地滲透自我意識培養(yǎng)教育。如在學習歌曲《希望與你同行》時,開展“未來的我”形象設計的活動,讓自己與偉人對比,并構建理想中的自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充分體驗并建構自己的自尊、自愛和自信的良好未來,并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
(2)運用自主探究及多元化的教學讓學生深切地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
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搜索尋找一些音樂家的生平或故事,然后再讓學生來向大家介紹。這樣,音樂家的一些優(yōu)秀品格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而且也在自主的探究中使孩子獲得了自信、自立。
三、做好音樂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音樂課的評價較之其他學科更為靈活、主觀,所以可以利用學生以自評、互評的形式,讓在激勵表揚的氛圍中,獲得成功和追求上進的滿足,保持進取的動力。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體驗“自尊、自信”,激發(fā)“自愛”,形成“自強、自立”,最后達到學會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管理。
(1)積極的評語激勵,教師應維護學生“自尊、自信”。
在音樂課上不乏學生的表演,多給學生一點實在的鼓勵和心靈的交流,特別是針對學生表演中所涉及到的自我意識的問題,進行點撥和引導,觸發(fā)學生對自我狀態(tài)的調節(jié),以同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打開學生的心扉,不僅有利于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也能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真實的自我。
如:一個極度自卑的學生,原來連歌都不敢唱,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正是考唱歌,如果按照一般的評價形式,便會給這個學生造成無形的壓力,如果表演不好,更會讓這個孩子失去信心。這個學生當時很沮喪、壓力也很大,看似已“心灰意冷”,但他內心上進的火花正閃在將熄的時刻。這時心靈上進的熊熊大火能不能重新燃燒,就要看我們老師了。當時我極誠懇地給他鼓勵:“沒有關系,老師會帶著你一起唱,你平時唱的很好,只要你敢于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老師就給你打優(yōu)!”結果,我在他考試的時候輕輕跟著他唱,并給于他鼓勵的眼神,并且在他的成績單上打了優(yōu)的成績,當?shù)诙W期再看見他時,他已經不像以前上音樂課總是無精打采的低著頭并且還能主動要求表演。他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慢慢有了“自信”,變得“自愛、自強”。
(2)靈活的學業(yè)評價形式,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監(jiān)控。
在遵循科學原則的前提下,依據(jù)學生的個性和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形式。對于一些天生就對音樂感興趣、表演欲望強烈又有基礎的學生和對音樂沒興趣或者沒什么音樂細胞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形式進行評價,盡量照顧學生自我意識的建立和培養(yǎng),依據(jù)學生自我意識中自信、自卑等心理成分的不同,保護學生已有的“自尊、自信”心理。盡量不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打“可變”的分數(shù)。
總之,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在完成音樂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教材、音樂學習活動、音樂評價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各種因素,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意識形成的特點,運用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音樂教學藝術的巧妙融合,在活動中體驗“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自立”積極心理,在科學評價中學會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理的操作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
為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傳授知識,形成世界觀、道德觀乃至全程教育過程中,應根據(jù)其身心成長的特點,給予正確的引導.推動和控制,以利其成長為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社會成員。
(作者單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