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新媒體的發(fā)展為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機遇,重視微信等新媒體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對大學生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應用微信強化大學生管理工作為出發(fā)點,從大學生管理平臺的建設、管理隊伍的培養(yǎng)以及管理策略的調整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與論述。
1 依托微信構建大學生管理平臺
在應用微信強化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托于微信構建大學生管理平臺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高校需要開通微信公眾賬號,圍繞大學生管理工作需求構建信息服務平臺。與此同時,高校有必要要求院系構建教師微信群、要求班級構建學生微信群,從而為學生管理工作任務的布置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平臺保障;另一方面,在完善微信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高校需要重視微信管理平臺與其他管理平臺的整合。如在以往已經趨于成熟的學生管理QQ群、學校網站中投放微信二維碼,提升微信賬號宣傳成效。將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內容、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中的優(yōu)秀內容等發(fā)布到微信公眾號中,從而更好的實現資源整合??傊咝P枰匾曃⑿殴芾砉δ艿拈_發(fā)與完善,確保微信能夠在強化大學生管理工作成效過程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2 重視大學生管理隊伍培養(yǎng)
對于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微信平臺只是一種工具,而這種工具是否能夠發(fā)揮出提升大學生管理工作成效的作用,關鍵還在于高校學生管理隊伍是否具備應用微信平臺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能力。為此,在應用微信強化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大學生管理隊伍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管理隊伍微信應用能力的提升重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大學生管理隊伍需要實現自身學生管理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無論是應用何種工具開展大學生管理,學生管理理論素養(yǎng)都是大學生管理隊伍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與此同時,與時俱進的大學生管理理論素養(yǎng),也能夠對微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發(fā)揮引導作用,從而確保微信平臺中的學生管理能夠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在此方面,大學生管理隊伍需要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觀武裝自己,確保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體現出三貼近的特征,從而為大學生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大學生管理隊伍需要重視自身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在此方面,大學生管理隊伍需要充分了解微信的特點以及微信平臺中的信息傳播規(guī)律,特別是要認識到微信傳播與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所具有的區(qū)別,并針對這些區(qū)別對大學生管理策略做出調整。與此同時,高校也需要重視針對管理工作者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開展培訓工作,通過專家講座、管理工作者內部經驗交流等多樣化的方式,實現學生管理隊伍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大學生管理隊伍需要重視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在利用微信強化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到“會用”和“用好”,而且還需要對微信應用方法進行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從而適應大學生管理工作以及學生需求的發(fā)展。在此方面,大學生管理隊伍不僅需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需要強化自身科研能力,通過大膽而謹慎的創(chuàng)新,為微信平臺中大學生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3 將學生反饋作為調整微信管理策略的依據
學生在接觸高校微信管理平臺過程中所反饋的信息,不能能夠反映出學生對高校微信管理平臺所持有的態(tài)度,而且也能夠反映出高校微信管理平臺與學生信息接受意愿的對接成效,由此可見,高校可以將學生反饋作為調整微信管理策略的依據。
從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對學生反饋信息的收集方法來看,根據反饋信息價值的差異,可以分為淺度反饋與淺度收集、中度反饋與中度收集、深度反饋與深度收集。從淺度反饋與淺度收集方面來看,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可以微信平臺中信息與文章的點擊量等因素,了解學生對高校微信管理平臺的認可程度,并對學生對高校微信管理平臺中信息與文章的接受意愿做出初步判斷;與此同時,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反饋自身對高校微信管理平臺所具有的看法以及信息接受體驗,從而幫助高校更加及時的了解微信管理平臺信息傳播成效以及管理效果;從中度反饋與中度收集方面來看,高??梢圆捎迷诰€調研、網絡投票等方式對學生反饋信息進行收集,這種收集方式適用于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對特定管理內容與管理成效的判斷工作當中;從深度反饋與深度收集方面來看,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則可以運用網絡論壇與新媒體平臺,針對某一話題構建網絡輿論場,引導學生對自身觀點、看法做出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在此過程中,高校微信管理平臺可以較為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并為高校微信管理平臺信息傳播與管理方向的調整找準目標,從而實現微信平臺應用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針對性的提升。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