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寧
現(xiàn)行小學英語教材的選材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為每個板塊都配備了種類豐富,色彩鮮艷,個性鮮明的插圖。俗話說“一圖勝千言”,教材的插圖不但直觀生動地出現(xiàn)了文本內容,還對文本的重難點做了側面詮釋,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對小學英語二級語言技能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能借助圖片、圖像、手勢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能在老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根據(jù)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由此可見,教材插圖是輔助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中有著大量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水平,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需求。它們有的形象逼真,富有童趣,有的形象夸張,幽默詼諧,更是彰顯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插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時只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或是未能把握插圖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找不準插圖與教學內容的最佳切入點,有的更是索性束之高閣,置之不理,以致于錯失教育的良機。
教學中,如果我們能用好插圖,善于挖掘其潛在價值,教學工作則可化難為易,事半功倍,課堂教學更是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還能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其思維品質。下文,以譯林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Story time板塊的部分插圖為例,談談對插圖的有效運用。
1 看圖激趣,自然導入話題
對故事而言,“趣”是最大的亮點。怎樣挖掘故事里的“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呢?這是在語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與思考的問題。而語篇故事旁配文的插圖有趣,形象,直白,它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呈現(xiàn)文本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特別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英語知識積累量少且教材內容相對簡單,所以一般不適宜使用整段的陳述來交代故事背景。再者,小學生受心理和年齡特征的影響,對畫面特別感興趣,而課本中的插圖恰恰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緊扣教學目標,利用插圖自然,富有新意地導入課文話題,并能為整個語篇教學做好語言和情景的鋪墊。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下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中第一張圖呈現(xiàn)了Mike 和Tim 一起去公園畫畫的場景。教學片段如下:
T: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S: Theyre Mike and Tim.
T: Where are they?
S: Theyre in the park.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
S: I can see some flowers, trees....
T: Good. Look at Mike, what can you see? (教師可適當提示W(wǎng)hats in his hand, on his back?...)
S: I can see some pencils in his hand./I can see a crayon./I can see some paper...
T: Great! S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in the park?
S: Draw some pictures.
T: Yes, youre right. Theyre going to draw in the park!(點出主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T: What do they draw in the park?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
該案例中,教師的提問層層遞進,并且看似無意,其實有意操練了重點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并且所有的問答緊扣圖片內容,同時也自然而然地點出了主題Drawing in the park。在描述圖片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已知信息,進行合理推測,并根據(jù)圖片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整個導入過程中,學生仔細觀察教材插圖并且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培育了學生自主觀察插圖,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2 看圖猜測,引發(fā)閱讀期待
由于小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教材在編寫中很多時候都使用了一些相對簡單的語言;同時考慮到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在一些閱讀板塊的故事中,教材的編者將一部分信息(更多的是故事的背景)通過精心設計的插圖呈現(xiàn)出來。對此,在進入語篇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借助文本插圖,引導學生從圖中尋找事件線索,并且結合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預測。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 中三四兩幅圖,教師適當進行了加工組合,呈現(xiàn)出一幅新的圖片,更突出了文本的重點信息。教學片段如下:
(在呈現(xiàn)圖片之前,教師已經(jīng)呈現(xiàn)了Story time 的重點句型“Can you...? Yes, I can./No, I cant.”并且通過一系列圖片引導學生進行了操練。)
T: Look! Who are they?
S: Theyre Wang Bing, Mike and Liu Tao.
T: Where are they?
S: Theyre in the playground.
T: What are they doing? Can you guess?
S: Maybe theyre playing basketball.(看圖猜測)
T: Really? Can they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ask?
S: Can Wang Bing/Liu Tao/Mike play basketball?(學生自主提問猜測)
T: Look at their faces. Can Wang Bing/Liu Tao/Mike play basketball?(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細節(jié),進一步猜測)
S:......
T: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eck the answer.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從圖片中尋找問題答案的線索,當發(fā)現(xiàn)答案不是唯一的時候,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大膽質疑,大膽猜測。與此同時,教師也關注到了圖片的細節(jié)所隱藏的信息,再次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猜測問題的答案。正確答案到底是什么呢?這時學生在一步步猜測質疑中好奇心完全被激發(fā),對課文內容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對課文強烈的閱讀期待。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看圖助解,突破重點難點
突破重點難點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教材中,插圖是依據(jù)故事的發(fā)展順序繪制的,符合語言表達的邏輯。插圖更是對文字的補充和延伸,它們被精心安排在相關段落旁,形成有效的閱讀輔助,為學生提供真實語境,讓文本更加豐滿直觀。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插圖作為解決重難點突破的切入口,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
小學階段是學生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時期,對學生而言,記憶知識時,事物的表象特征仍是重點和突破點,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好插圖,幫學生記憶生詞,理解重點句子。
以教學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下Unit8 Were twins 的Story time 板塊為例:
(教師呈現(xiàn)書中P51第五幅圖片并直接提問)
T:Why does Mike make a mistake?
S: (Because) they look the same.
T: Why do they look the same?
S: (Because) they are twins.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插圖,理解Su Hai 和Su Yang 是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所以Mike 會認錯人。Su Hai 和 Su Yang的圖片讓她們的關系一目了然,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圖片直接學習生詞twins。教師沒有必要再呈現(xiàn)中文釋義,況且,看圖理解記憶這樣的方式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4 看圖復述,推動文本理解
課文復述是學生對語言教材吸收,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復述不是背誦,而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創(chuàng)新。復述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學生缺少必要的語言知識積累,復述對他們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讓學生復述前,可以有意識地運用課本插圖,讓學生自己看插圖,根據(jù)插圖或關鍵詞將課文內容復述出來,有效避免了機械背誦,這不僅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Story time 板塊為例。課文講述了一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文本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整個故事情節(jié)感,畫面感很強,很適合學生去復述。但是故事偏長,在第一課時去復述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這樣設計:
(1)PPT呈現(xiàn)書本第一幅完整的插圖,教師引導學生記憶,理解課文內容。(如果學生掌握不錯,這一步驟可以省略。)
(2)提取語言框架,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回憶,引導的過程中板書連接詞,主要句子和單詞,為復述做鋪墊。(2,3,4幅插圖依次類推)
(3)整合四幅圖的關鍵部分,讓學生看圖并結合板書,利用圖片來復述課文。
學生在看圖復述文本的過程中會重新組織語言,讓自己原本儲存的語言圖式跟新文本相結合,真正地學會運用語言。
5 看圖拓展,提高語用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可以適當擴展教學內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學活動,比如增加屬于相同主題且水平相當?shù)拈喿x篇目或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對話和討論活動,或增加詞匯學習活動和寫作活動等,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在語篇教學后,我們總會設置一個拓展環(huán)節(jié)來檢驗學生語言掌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但是,部分教師習慣于脫離課本另創(chuàng)情境,導致拓展環(huán)節(jié)與之前的教學割裂。其實,插圖作為一種隱性的信息,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更大的拓展空間。這樣,學生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語境中練習重點句型,悄然提升語用能力。
以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7 How much 的Story time 板塊為例,教材插圖呈現(xiàn)了義賣的場景,且圖片為重點句型“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提供了真實的情境,所以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教師可以在桌子上增加更多的義賣物品,物品間要有一定的價格差,有便宜的,有昂貴的。假設,現(xiàn)在班級有一筆班費100元,你們也去了義賣市場,你會為班級買一些什么呢?教師可以給出一些tips。如:物品是不是貴了?物品實用嗎?錢超額了嗎?這樣,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除了操練重點句型,還可以運用到cheap, expensive等課外拓展的單詞;為了不超額,還要用英文數(shù)字進行加減得知總價;買東西的時候要討論判斷這個東西班級需要不需要;扮演Su Hai 和Su Yang的學生為了把商品賣出去,不斷推薦,并且盡可能地用英文描述商品的美觀和實用。這樣一來,故事情節(jié)立刻更加豐滿,更加完整,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