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課堂的有效導入是成功教學的開始,良好的教學導語不僅能先聲奪人,磁石般地吸引學生,而且能為學好新課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氣氛,開啟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去體驗探究過程,給課堂教學定下成功的基調(diào),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幸福地主動地學習,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節(jié)歷史課如果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就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從而為上好課打下基礎。因此,精心設計歷史課的“導入”,是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落實。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在上課時能夠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
1 導入成就高效課堂
導入新課,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一堂課產(chǎn)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無疑是這堂課成功的關(guān)鍵一步。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同時也對重點、難點突破、課堂教學效率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對于歷史教學而言,課堂導入設計尤為重要,一個成功的課堂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上歷史課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個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開課導入,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去歷史課以講述為主、無法給學生精確驗證的歷史現(xiàn)象,它要求學生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邊聽講邊展開聯(lián)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歷史表象,如果導入語平淡、刻板,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 課堂導入的原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之有法方能導之有效。行之有效的導入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思維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熱情。為了保證導入的有效性,讓課堂更高效,在選擇和設計導入方法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
2.1導入設計要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突出科學性
導入的設計要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有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補充,還有的雖然從內(nèi)容上看關(guān)系不大,但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講授和學習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切,都應從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出發(fā),違背科學性的引入,盡管生動、精彩,也只能是嘩眾取寵,不足為取。
2.2導入設計要立足整體,突出教學目的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導入,要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無關(guān)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引語游離于教學內(nèi)容之外。教學開始的導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必要而重要的部分。
2.3導入內(nèi)容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突出啟發(fā)性
教學,是教給學生如何“學”。只有學生真正思考,才能真正學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通過學生“學會”多少來衡量。因而導入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導入對學生接受新內(nèi)容具有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所以導入內(nèi)容要盡量以生動、具體的事例和實驗為依托,導入新知識、新概念。設問與講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發(fā)人深思。用例應“當其時”、“適其時”。
2.4導入語言要突出短小精悍,具有簡潔性
導入只是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占用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導語設計要精練,語言要簡潔,手段要先進,方式要靈活,時間要緊湊,要以最少字、圖畫,最少的時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2.5導入方式要形式多樣,突出多樣性.
開頭導入的方式很多,從課型的需要入手,導入方式需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設計導入時要注意配合交叉運用,不能每一堂課都用一種模式的導入,否則就起不到激發(fā)學生、引人入勝的作用。因此,導入方式的多樣性要求教師在設計導入時需要突出新穎性、趣味性。
3 課堂導入的方式
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shù),下面就以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為例闡述課堂導入方式的多樣性。
3.1在復習舊課中導入新課
這種導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課,也就是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順勢過渡。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而且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
設問
①簡述建國初年我國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②簡述建國初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我國的政策?
在這樣的設問下,學生很自然就會回答出建國初年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中國與蘇聯(lián)等17國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
建國初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對我國的政策:
政治上不承認,經(jīng)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外交上孤立。
由此,教師總結(jié)在這樣政策下,我們能否打破堅冰,放下對彼此的偏見,與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友好合作呢?以此導入新課。
這種導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也就是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順勢過渡。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而且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3.2在聆聽故事中導入新課
故事可以緩解壓力,使學生提高和集中學習注意力.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教學中,一則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常常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種,也是增進師生情誼,啟迪學生智慧心靈的興奮劑。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時,可以選擇講解“乒乓外交”的故事。
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美國運動員科恩誤上了中國隊班車,莊則棟主動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贈送了禮物。在中美關(guān)系尚未恢復的年代,這樣的舉動很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美關(guān)系“解凍”當時正需要一個契機。毛澤東和周恩來得知莊則棟和美國隊員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視,當即拍板,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1971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會見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領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通過“小球推動大球”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
設問
①為什么“這樣的舉動很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②為什么說“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
學生通過聆聽故事和思考問題,自然會想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美各自的外交政策,當時雙方就是“敵對關(guān)系”,所以“這樣的舉動很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第二個問題學生也會想到“民間交往促使官方的往來”,從而引入新課教學。
3.3在閱讀史料中導入新課
近年來廣東高考歷史試題絕大部分以材料為主,要求學生依據(jù)材料回答問題,不管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是如此,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那么運用史料導入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教師可以引用適當?shù)氖妨蠈搿?/p>
閱讀《中美聯(lián)合公報》部分材料:
材料一: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材料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材料三:中美建交三原則:美國與臺灣當局“斷交”;廢除“共同防御條約”;從臺灣撤軍。
設問
①《中美聯(lián)合公報》什么時候簽署的?中美雙方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是什么?
②中國在此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是怎樣的?
通過課前預習,一般情況下學生都可以回答出“1972年2月簽署的《中美聯(lián)合公報》”,通過對三則材料的解讀,抓大意,找重點,學生也可以回答出中美雙方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是“臺灣問題”,中國的基本立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庇纱藢胄抡n。
史料可以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如果能有效地運用、發(fā)揮其價值,那么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鞏固記憶、深刻領會的效果,同時更主要的是提高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那么在史料導入上,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目的性。所選擇的史料一定要與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有密切的關(guān)系,最好是能夠幫助講解重難點問題的史料。當然設計的問題也要有目的性,切記問題、史料、課本內(nèi)容、學生實際不搭邊。
②準確性。歷史是追求真實的學科,歷史課堂導入所引用的史料一定要真實,配上出處,這對學生不僅是學習歷史而且更是人格追求真實的一次很好的熏陶,而我們很多同行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引史料沒有出處,更有甚者是自己隨便編造的一段材料當史料,筆者認為這是不科學的,有害無益,違背了歷史教學的基本原則。
③簡潔性。不管是史料還是設問都要簡潔,導入只是一個開頭,時間不宜過長。如果選擇的史料很繁瑣,很深奧,設計的問題又多又長,那么學生一開始就被難住了,后面根本就沒辦法學習,影響到整節(jié)課的情緒。相反,如果是簡易、通俗,趣味性強的史料且設計的問題簡短、有針對性、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那么就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了愉悅的種子。
4 在聯(lián)系時世中導入新課
有時侯近階段發(fā)生的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新聞會與即將上的歷史課在本質(zhì)上相似或者存在聯(lián)系,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信手拈來,激發(fā)學生關(guān)心社會、關(guān)注時事的興趣。如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教師可以引用如下的新聞。
聯(lián)合國大會在2012年12月24日晚就2013~2015年間聯(lián)合國成員國會費負擔方案達成決議,中國承擔的聯(lián)合國會費超過加拿大和意大利,由目前的3.2%升至5.15%,成為聯(lián)合國會費第六大繳納國。中國此前居第八位。
——搜狐財經(jīng)網(wǎng)2012年12月25日
設問
中國承擔的聯(lián)合國會費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首先學生通過閱讀新聞可以非??焖俚卣页觥白兓笔恰霸黾印倍皇恰皽p少”,然后就可以回答“這說明了什么?”,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這說明了中國經(jīng)濟實力增強,中國在聯(lián)合國里面話語權(quán)上升,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支持聯(lián)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作用,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將以聯(lián)合國為平臺發(fā)揮自己愈來愈重要的影響力”等等,由此導入新課。
時世導入是基于學生對時世的了解和興趣,可以直接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但筆者認為時世導入的關(guān)鍵是要找到現(xiàn)實與歷史的聯(lián)系點,而且這個聯(lián)系點要直接,不能繞個大彎子在回到教學上,這樣不免有為了導入而導入之嫌。
學習《外交關(guān)系的突破》除了以上幾種導入外,還可以用生活導入、談話導入、視頻導入,經(jīng)驗導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教材、環(huán)境等因素,精心設計,從而達到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5 結(jié)論
綜上所述,新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新課導入是上一堂成功新課的第一步,好的新課的導入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導入新課的方式很多。但不論以哪種方式導入新課,必須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將學生從“要我學”被動學習情緒激發(fā)到“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上來,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