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為博眼球,啥底線都敢碰,這已成為一些所謂的“大咖”“公知”以及一些所謂的“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的慣用伎倆。其實,他們完全低估了人們的價值觀,這種丑惡現(xiàn)象,早已在人們唾棄的范圍之內(nèi)了,至少人們對這種拙劣的表演已經(jīng)有了免疫力,使得這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鼓噪越來越式微。
這樣的事以后恐怕還會有,但我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判別是非的能力會越來越高,“禚寶偉”們的每一次“自我犧牲”的鼓噪,反而會讓我們的道德底線更牢,是非觀念更強,正可謂“化毒草為肥料”。
“感動中國”節(jié)目為黃旭華院士的頒獎詞是這樣的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許許多多像黃旭華這樣的人,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優(yōu)秀的一群,他們就是魯迅先生所講的——“中國的脊梁”。
最后再多說一句,弘揚正能量,宣傳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我舉雙手贊成,甚至覺得宣傳的力度還遠遠不夠(君不見,打開電視不是歌星就是影星,或者就是所謂的“歷史劇”)。但要注意:“宣傳”不是“消費”!如果某些媒體假借“宣傳”之名“消費”英雄,也應該受到譴責,因為你的話語權(quán)用歪了,老百姓照樣有能力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