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蓓笛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教學設備和手段也在發(fā)生變化。英語電影以其地道的發(fā)音、生動的畫面感和豐富的內(nèi)涵性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高效地了解不同文化現(xiàn)象,提高文化意識和拓寬文化視野。
[關(guān) 鍵 詞] 英語電影;跨文化交際;文化沖突;選擇技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88-01
跨文化交際英語是高職英語所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文化現(xiàn)象,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避免沖突與矛盾,是實用性非常高的一門課程。然而交際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上好這樣的文化課,需要方法。我通過對這門課的研究,選擇以電影為背景材料,通過對電影的文化分析使學生對該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一、要選擇能挖掘較多文化信息的電影為最佳
在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中,不僅讓學生感受英式幽默,更要在介紹婚禮的習俗時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諸如為什么英國人右側(cè)駕車、英國服飾文化里帽子的重要性、蘇格蘭男士裙子、蘇格蘭風笛等。在分析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中則要啟發(fā)學生注重當時的英國,更多地理解不易覺察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班納特一家上午十點才吃早飯,以及英國所處的緯度,分析出英國白天時間較短,以及由此帶來的中產(chǎn)階級對日常開銷中燈油錢的精打細算,比較以達西先生為代表的第一階級吃飯時間的不同,體會等級的差別。這樣一個很細小的知識點,就可以提取很多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要選擇能夠產(chǎn)生中西文化對比效果的電影
每節(jié)課都要與相應的主題對應,電影的選擇也要恰到好處。在介紹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時,可以選取The Young Victoria(《年輕的維多利亞》)進行輔助。通過對維多利亞名字的由來,介紹西方人命名與中國人的觀念的不同,即中國人一般不會與自己的父母同名,而西方人與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等同名卻是一種紀念。進而擴展問題:同名后如何進行區(qū)分?這里還可以介紹亨利八世名字的由來。還可對學生進行提問:英國皇室為何會出現(xiàn)女王?分析出女子擁有繼承權(quán),以及基督教的宗旨是一夫一妻制,使一些國王沒有過多的子嗣,不得不尋找親戚的孩子來繼承。通過這樣的說明,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理解,也能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要選取有話題感的電影,促進學生討論,舉一反三
跨文化交際的宗旨是實際運用,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自主回答無疑是對這門課最好的詮釋。比如在電影Gua Sha(《刮痧》)中,學生能充分感受到中西文化理念的碰撞,通過設置問題,諸如:如果你是方大同,你將如何做?感受西方文化里對朋友的理解與中國的不同。又如The Joy Luck Club(《喜福會》)里ABC的概念是什么,還可產(chǎn)生聯(lián)想,ABC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比如ABC還是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的縮寫;通過對香蕉人的概念的講解,聯(lián)想到芒果人的概念等。
四、對有些電影要做必要背景知識的補充
例如,電影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里,哥特式風格的特征以及體現(xiàn)對學生理解Emily Bront(艾米麗·勃朗特)的代表作就顯得尤為重要。Titanic(《泰坦尼克號》)中,可以先就西餐的餐桌禮儀進行講解,同時擴展到就餐時的衣著。Toast(《吐司》)中充分展示了日常英國人吃的食物,以及英式茶點,這里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提一些諸如black tea 為什么不是黑茶而是紅茶、英國的茶文化從哪里來、英式廚房餐具的運用等。Bridget Joness Diary(《BJ的單身日記》)里通過補充英國的紳士文化、西方國家的剩女問題、西方國家對性文化的開放度等來激發(fā)學生對時事的關(guān)心和對文化現(xiàn)象背后的深化思考。
五、要與多個有相關(guān)主題的電影相結(jié)合
在對西方文化宗教這一主題進行講解時,因為中國學生多數(shù)都是無宗教信仰者,這對理解宗教這一西方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增加了難度。Little Women(《小婦人》)中對美國清教徒進行了比較深刻的描寫,通過讓學生對每一個主要人物性格與命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到美國清教精神,即奉獻、節(jié)儉、自力更生等。Se7en(《七宗罪》)中對天主教的七個罪行:驕傲(Pride)、嫉妒(Envy)、憤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欲望(Lust)和暴食(Gluttony)進行了非常生動的詮釋。通過解析這些影片,學生可以就宗教與人的關(guān)系與意義進行思考,產(chǎn)生自己的理解。
電影是視覺藝術(shù),對未親身經(jīng)歷的文化生活,通過觀看電影來體會文化習俗,無疑是直接、有效、生動的。在觀影過程中,教師應弱化對情節(jié)的講解,更多注重文化現(xiàn)象和背后的內(nèi)涵,使學生體會到與自己不同文化的人和事,理解產(chǎn)生文化碰撞的原因和避免日后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沖突和矛盾。
參考文獻:
[1]李繼宏.《傲慢與偏見》中的衣食住行[N].東方早報,2016-07-11.
[2]高帥.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意識:論英文電影在課堂上的應用[J].科學教育,2008(10).
[3]金利.跟隨電影看英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4]嚴明.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