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嬌
[摘 要] 隨著微信平臺發(fā)展的不斷成熟與完善,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社會關系存在,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方式。微信發(fā)展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便利,擴大了學生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所以探討微信對高校學生黨建的影響、宣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 鍵 詞] 微信;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1-0205-01
一、微信作為新媒體在傳播中的特點
(一)傳播話語權的轉向
傳統(tǒng)媒體基本都是官方主流媒體,報道時常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與集中性,且?guī)в胸熑我庾R,注意傳播后的影響,往往具有主流思想傳播與價值觀引導作用,而微信自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主流話語權威,用戶平民化、底層化,自媒體可以較隨意的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同時有權利參與重大事件的討論發(fā)表觀點。與主流媒體爭奪話語權或是將主流媒體傳播的價值觀話語權分解。
(二)傳播內容多元化、自由化
微信傳播的開放性與自由行是微信的重要特征,這種特點體現(xiàn)在多種信息可以任意地傳播互動,同時在傳播中內容以多元化的形式傳遞社會各種信息,也包括娛樂、時事、黨務政務等。其內容繁多雜亂,同時好友之間可以相互轉載、評論,對各種信息發(fā)表觀點,其傳播的形式與內容相對自由。
(三)傳播效果擴大化、風險化
微信中常被轉發(fā)和轉載的視頻與影視資料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幾何式增長,同時對信息的管理不善不及時導致很多不確定的信息甚至是謠言急速擴張,小事件在傳播中不斷信息疊加錯亂,到最后信息變得夸大、扭曲,對正常信息最后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這個信息傳播擴撒往往是脫離現(xiàn)實基礎的,在缺乏一定判斷力的人群中容易造成現(xiàn)實影響,屬于線上帶動線下,觀點指導具體實踐,具有相當大的風險。同時風險的管控基本上都是在事后,“造謠—傳播—辟謠”成了基本模式。
二、微信在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選擇
如何利用好微信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作用是我們急需做的,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堅持利用微信傳播的廣泛性,更好地把黨建工作深入到學生中,堅持趣味性和平等性,促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高效的開展。
(一)充分利用微信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在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往往是官方主流媒體正式的一海報、會議等傳播模式,基本上是從國家的宣傳部門出文件,層層傳達、層層學習。這種模式基本上都是你說我聽,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習廣度不夠,影響效果和傳播范圍較小,而且流于聽聽報告、寫寫筆記等形式。
微信在學習宣傳學生黨建工作有先天的優(yōu)勢,微信在學生有著傳播廣速度快,時時用、天天看的優(yōu)勢。這需要在建設微信時完善線上討論等功能,從多個方面提高微信平臺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理論來源于實踐,學校的黨課基礎和信息來源是學校日常的黨務理論,大學生關心的話題和熱點正是來源學校黨建工作的重點,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引導,提高微信黨建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二)引導宣傳內容規(guī)范化
微信平臺的黨建管理者要大力澄清和批判含有消極反動思想的信息,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事微信黨建工作的學生和老師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政治敏銳度和鑒別能力,使其具有足夠的能力辨別信息的科學與否。加大和豐富微信黨課的內容的同時要用新穎的符合年輕大學生特點的網(wǎng)絡語言來建設和發(fā)布網(wǎng)絡信息。既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又要保持語言的吸引力。是以喜聞樂見的圖文形式去表達和宣傳黨建工作?!皩Ⅻh建教育內容置于移動網(wǎng)絡,讓師生在好奇與趣味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奔蓉S富了形式又保證了宣傳內容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三)加強管理人員的操作水平
利用微信宣傳學生黨建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微信公眾號的操作平臺的管理,而管理則是需要相關的黨務工作者對平臺工作流程熟悉掌握,對黨建人員的微信管理培訓以及微信管理的學生干部進行黨務工作培訓,第一使學校黨建工作者提高微信管理技術水平,使其對微信的運營管理操作能夠及時有效的發(fā)布,第二對微信管理平臺的學生進行黨務培訓,讓學生學習貫徹黨的思想,掌握黨務工作流程,黨務重要信息及國家方針政策。兩者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同時將普通學生吸收到微信平臺建設中,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也了解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統(tǒng)和內容。
黨建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之一。自媒體信息化時代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各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結合本校特色,將微信平臺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突破黨建形式簡單、任務重等問題,以增強學生黨建工作的效果,提高學生黨建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李華瓊.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