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提出“四個全面”,其中之一即為“全面依法治國”。如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dǎo),全力推進依法治國,致力營造一個法制社會勢在必行。大學生是社會上素質(zhì)和學歷都較高的一個群體,是國家依法治國的重要執(zhí)行群體,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是對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須緊抓大學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懂得如何用法,用法律保護自身權(quán)益和服務(wù)人民。由于高校的思政素養(yǎng)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極大的聯(lián)系,提高大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促進他們提高法律意識,正所謂“其心正其思想正”,也就更加的明白遵法、守法、用法的道理。
[關(guān) 鍵 詞] 高校思政素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3-0212-01
大學生是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群體,是未來國家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其法律意識如何會直接影響全體公民素質(zhì)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所以我們國家十分重視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而且把其和思政素養(yǎng)的提高結(jié)合起來。現(xiàn)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的,而且各大高校對學生法律方面的教育做的不是很到位,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故本文基于此,深入探討基于高校思政素養(yǎng)談大學生法律意識提高瓶頸及突破等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提高瓶頸
(一)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整體不高,法律意識淡薄
雖然我國各大高校都開展了《法律基礎(chǔ)》這門課,但是真正起效果的卻不太好,因為這是一門公共課,大班上課,首先教師就不太重視,師資也不強;其次,就是學生在意識里沒有把其當作一回事,根本不上心,平常聽課也不太認真,甚至許多學生根本不會去學。近些年,學校在擴招,每年有大批學生涌入大學,再加上學校對學生缺乏必要的管理。導(dǎo)致學生在大學期間,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教育,如果大學生在課外又不太關(guān)注法律的話,那么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就相當欠缺,法律意識也比較淡薄。
(二)學習法律的主動性明顯缺乏
現(xiàn)在高校進行法制教育,大講某人因為犯法而受到嚴懲的案例,以此來讓大學生感受到法律的無情。這只會使大學生被動地守法,卻不知道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去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這是當今所有的高校應(yīng)該深刻思考的問題,也是廣大大學生應(yīng)該思索的問題。如果大學生學習法律不主動且不主動運用法律去維護自身權(quán)益的話,那整個社會學習法律的熱情可想而知。
(三)大學生犯罪呈上升趨勢
據(jù)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的犯罪率在逐年上升,情況很不樂觀,而且大學生在社會上犯罪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大學生是有文化有素質(zhì)的群體,其一旦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對社會進行不良活動,后果極其嚴重,也是社會不可以承受的。
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方法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法制文化活動
學校對提高學生法律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如果沒有外界力量去推動,那么他們就不愿意去學習法律知識。那么學校就要做這股外界力量。學??梢蚤_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來推動廣大學生學習法律。比如,可以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專題論壇、知識競賽等活動。還可以請知名的法律界人士來給大學生做講座。這些活動大學生不僅可以參與進來,而且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二)讓學生自覺學習法律,強化道德自律
要想真真正正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積極主動地運用法律。那么大學生就一定要自覺學習法律,強化道德自律。首先,應(yīng)該在課堂上認真地聽教師講課,課外積極主動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法制活動,其次,自己在平時要關(guān)注最新的法律動態(tài),法律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去學,所以如果要想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一定是要靠他們自己去努力學習。
(三)在思政教育中滲透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關(guān)系大學生身心健康,關(guān)系著大學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有時候思想政治教育比科學文化教育還要重要,因為只有很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可確保培養(yǎng)的大學生在之后可以為社會作貢獻。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整體素質(zhì)直接決定著整個國家的素質(zhì)。要想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對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有貢獻的人才,首先要使其有較高的法律意識,不能犯法、不敢犯法。我國一直在向著法制化的道路前進,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這段征程中的極為重要的一步,我們的國家和高校一定要重視起來,一起為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書寫奮進之筆。
參考文獻:
[1]鄒開亮.論當前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1(2):119.
[2]柳倩宇.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