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悲鴻是中國近代以來具有劃時代標志的優(yōu)秀畫家、美術教育家,在素描、油畫、國畫方面的成就很高。他憑借深厚的功底,過人的學識,努力的探索與求學精神,將中國畫與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相融合,其美學思想對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涌現(xiàn)出一批以徐悲鴻為代表的藝術院校和以他為首的畫家流派,使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更加豐富多樣。
【關鍵詞】徐悲鴻;美學思想;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識碼】A
一、徐悲鴻的背景介紹
徐悲鴻出生在江蘇省宜興市,父親是私塾先生。自幼隨父學習詩文書畫,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啟蒙教育,因父親的影響使得徐悲鴻的作畫風格較為寫實。6歲學習四書五經(jīng),9歲起正式學習繪畫,13歲在鄉(xiāng)村鎮(zhèn)里賣畫,17-19歲曾在宜興女子師范、彭城中學、始齊女子學校教畫,這是他第一次做教師。
1917年赴日本考察美術,瀏覽了大量日本畫和歐洲油畫的名作,深切感受到日本畫家寫實求真的創(chuàng)作風格,但缺少文人畫的筆墨情趣。尤其推崇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為宗旨的創(chuàng)造性畫家,如葛飾北齋、竹內(nèi)棲鳳等人,他自愿為中國藝術尋求新的解放道路。歸國后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這是他第二次做教師。
1919—1927年到歐洲留學八年,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結識了著名畫家弗拉芒格、達仰等人,潛心鉆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由于徐悲鴻本身的功底再加上勤奮好學、敢于吃苦的精神,使得他在寫實繪畫方面的成就頗為突出,繼承了西方古典主義、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完美嚴謹?shù)脑煨?,探索西方的藝術文化,熟練掌握寫實主義的繪畫技法。八年的留學生涯使徐悲鴻在繪畫方面達到較高的藝術水平,塑造了他今后寫實主義的繪畫風格。
二、徐悲鴻的美學思想
(一)繪畫中倡導寫實主義
徐悲鴻倡導現(xiàn)實主義藝術,主張“倡智之藝術,思以寫實主義啟其端?!彼磳ξ鞣浆F(xiàn)代形式主義,是因為留學歐洲期間他對歐洲古典寫實油畫流派大師的敬畏和欣賞。由于中國當時的國情和父親寫實風格的影響,再加上他憂國憂民的情感,他不是一個純粹搞藝術的人,他的繪畫風格與他自身的切身經(jīng)歷有著深深的關系,出身下層,兩次抗拒包辦婚姻,受到新文化運動和西方寫實主義思想的影響,他倡導的寫實主義繪畫適應時代的需要。
在《中國畫論改良論》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主張,提倡寫實,反對抄襲。在歐洲留學期間獨選寫實主義而杜絕一切現(xiàn)代主義繪畫風格不僅是因為個人的喜好,在留學八年間他過著艱苦、困頓、努力學習的生活,倡導寫實主義也與他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和人生現(xiàn)實有著莫大的關系。他曾在北京大學擔任“畫法研究會”導師,并結識了康有為、蔡元培等人,認識到中國當前需要寫實主義繪畫風格的影響,于是他一心要改變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臨摹之風和自古以來注重文人筆墨的情趣風格。
(二)提出新的教學方法
徐悲鴻一生致力于美術教育工作,堅持在教學過程中親自為學生上課,他教過的學生數(shù)以千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思想和美術教學方法。
徐悲鴻主張:“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彼诶L畫過程中尤其注重素描基礎的訓練,認為素描是一切繪畫造型的基礎,對學生要求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并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對近現(xiàn)代繪畫有深刻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各大藝術院校非常注重學生素描基礎的訓練,相對于中國畫等一些傳統(tǒng)的繪畫重視程度相對降低。
徐悲鴻提出《新七法》論:位置得宜、比例正確、黑白分明、動態(tài)天然、輕重和諧、性格畢現(xiàn)、傳神阿睹。并提出了“寧過毋不及,寧方毋圓,寧拙毋巧,寧臟毋凈”等口訣,直到現(xiàn)在也為后人學習。這七個方法表明了他對素描造型藝術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學習素描的步驟,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繪畫理論,對后人學習素描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新七法》論的提出也是圍繞“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為指導,要求后人注重素描功底的訓練,對中國藝術的進步具有指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科學、民主的精神與美術教育相結合,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將民主與科學融入繪畫教學中。他反對形式主義藝術的繪畫創(chuàng)作,將科學和民主主義思想融入美術教學體系中。他在美術教育中增添民主與科學的色彩,使中國美術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也使后人在美術思想方面的成就更完善。
徐悲鴻通過自身的努力在美術教育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美術理論經(jīng)驗并將它傳遞給后人,將寫實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結合,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特點的新的藝術形式,為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尋找出新的道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寫實主義畫派和以徐悲鴻為代表的藝術院校,如中央美術學院。
三、徐悲鴻的美學思想對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影響
當然要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既不能說完全正確,也不能說完全錯誤。評價歷史人物的思想觀念要根據(jù)社會歷史條件、客觀環(huán)境和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來分析。如果以現(xiàn)代的社會發(fā)展狀況和美術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也有不可忽視的缺點。例如,過于僵化的教條式訓練,使得美術教育太過于單一,因為藝術本身就是形式多樣化的訓練。他倡導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所以,中國近現(xiàn)代的藝術院校尤其注重對素描的訓練,對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視程度降低。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責備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它符合當時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需要,中國急需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者來挽救急需解放的新中國。
首先,徐悲鴻在美術教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出“悲天憫人”的思想和“新七法”“盡精微,致廣大”等著名的教育理念和主張,體現(xiàn)出了新文化的時代特征,強調(diào)素描造型觀念、科學與民主思想、寫實主義繪畫風格融入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中,增強了國民對素描的重視程度。徐悲鴻的作品吸收西方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在素描、國畫、油畫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克服了以往的歷史局限性,并通過開展美術展覽館、建立藝術院校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國民的欣賞水平。在戰(zhàn)爭的年代提高國民的藝術感受,可以增強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徐悲鴻的一些作品用于給中國共產(chǎn)黨籌備物資,建立藝術院校,資助貧困學生等。這些都對當時社會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徐悲鴻自歐洲學成歸國后一直都致力于美術教育工作,建國后的美術教育得到廣泛的進步,徐悲鴻學派取得更為尊敬的地位,受其影響國內(nèi)建立了一批藝術院校。改革開放后,西方繪畫融入中國,國內(nèi)學者開始質(zhì)疑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繪畫藝術風格,中國畫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樣性。
其次,在看到徐悲鴻美學思想中積極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消極作用。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不少學者認為徐悲鴻的思想過于保守、僵化,片面強調(diào)西方現(xiàn)實主義繪畫,忽視了中國畫的獨特性,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道路的發(fā)展進程。他堅決反對巴黎先鋒派的形式主義繪畫,忽視了中國寫意畫的特點并對中國本土繪畫的重視程度下降,使得中國傳統(tǒng)繪畫在當今藝術院校中重視程度相對降低。
自改革開放以后,西方近代繪畫被介紹到中國,人們開始重新反省當代的藝術風格是否有利于藝術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美術教育開始探索新的發(fā)展道路,要辯證地看待他的美學思想,根據(jù)當時的國情出發(fā),符合國家政治的需要。作為跨時代的藝術傳遞者,他的傳奇一生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參考文獻:
[1]王震.徐悲鴻文集[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
[2]劉淳.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3]翁震宇.美術教育概論[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
[4]潘耀昌.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史[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孫妍(1991-),女,漢族,山東菏澤人,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科教學美術,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