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yǎng)合格音樂師資。“音樂藝術實踐”主要是指音樂教師在從事教育實習過程中,如何將課堂、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技法、表演等知識,以表演或創(chuàng)編的形式,塑造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音樂形象。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已然成為大眾追捧的一種樂器。隨著教育市場需求的增多,從事音樂教師這一行業(yè)的人數(shù)也是在逐年增加。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如何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為此,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高師音樂教育鋼琴專業(yè)的教師在教學方面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鋼琴教學;問題潛析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音樂是什么?是人們抒發(fā)、寄托、表現(xiàn)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奏或聽,都包含著關聯(lián)人們千絲萬縷的感情因素。音樂是對人類感情的直接表達和升華。人們可以從音樂審美過程中,通過情感的表達和感受,產(chǎn)生一種認知力量。音樂是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以各種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于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并含有不同音階的節(jié)奏、旋律及聲音樂與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言語、行為、人際關系等等都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
鋼琴發(fā)源于歐洲,十八世紀初。鋼琴在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能開拓思維,豐富情感,平衡左右腦等等。然而在越來越注重社會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的當下,演藝工作越來越繁榮,學習鋼琴成為不少家長,學校以及老師所提及的首要學習的一門樂器。那么不管是初出茅廬的孩童,或是進入專業(yè)院校從事專門的鋼琴學習的人士都無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些容易忽視的錯誤,以下是我對這些經(jīng)常會被大家忽略的一些問題加以探討。
一、鋼琴教學中常忽視的問題
(一)基礎練習
現(xiàn)在在一些培訓機構以及一些音樂特長學校過于追求學生的量的學習,而不注重學生質(zhì)的追求,導致了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曾有一則報道:一名河北某市的男孩子,從小學習鋼琴,已經(jīng)獲得鋼琴十級證書,故而打算高考走藝術專業(yè)。然而他媽媽帶他去見北京某音樂院校的老師時,被拒之門外。原因是太業(yè)余了,水平太差,根本不像考過十級的人。男孩的媽媽當時也很震驚,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學了七八年,專業(yè)考級證書也拿到了為什么只是業(yè)余的水平?是啊,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啊,作為一個今后從事音樂教學的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反思其背后的原因呢?孩子學習的快,進步快固然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但這一切美好的期盼都是建立在真正學習到知識,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為前提的,既不是“大躍進”式的生產(chǎn),也不是“浮夸風”式的冒進。而是讓孩子真正地學習到知識,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因此,扎實的基礎非常重要。
(二)讀譜、唱譜練習
能夠準確地讀、唱譜對于學習鋼琴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這關系到一個鋼琴作品能否正確地表達,節(jié)奏的準確性以及情感的升華。有一些學生,甚至是老師這是無管緊要的,認為只要能夠在琴鍵上找到音符的位置,能夠按照譜子彈下來就可以了。因此,視唱這樣的一項學習被大家忽略了。讀、唱譜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拿到作品時,對作品有一定的初步認識,并且能夠讓學生在短短的唱譜、讀譜的過程中,根據(jù)音樂旋律的走向,明白其表達的情境及思想。這樣,在真正上手彈奏作品時也不會再是生硬地表達。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視奏、識譜能力,因此,這是必須被重視的環(huán)節(jié)。
(三)慢彈練習
無數(shù)的鋼琴家,音樂教育家都提及了此點。的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古語曰“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等與我們音樂中所提及的慢速練習是同樣的道理。往往越是想要加快曲子的彈奏速度時手指越是不聽使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沒有進行過專門的慢速練習。慢速練習,使大腦能夠清楚地掌控手指,保證節(jié)奏,時值,情感,強弱的清楚表達。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一些學生在把新的樂譜視奏下來沒多久,就想按照譜子標記的速度進行彈奏,幾遍之后別說速度有沒有達到,就連原來剛剛彈好的節(jié)奏,旋律都彈得磕磕巴巴的,無法連貫還出現(xiàn)了大量錯音。想要達到標記的速度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一定要先從慢速練習開始,在慢速的節(jié)奏上能保證不會出現(xiàn)丟音、碰錯音的想象,把譜面上的表情術語都做到的前提下方能適當?shù)奶岣咚俣?。當今上海音樂學院的一位博士生鋼琴導師江晨老師,曾經(jīng)上公開課的時候分享過她自己在練琴時的一些處理技巧,“如果按照標記的速度彈奏,出現(xiàn)一次錯誤,不管是音溜了還是錯音等等,都按照現(xiàn)在速度的一半來彈奏下一遍,如果第二遍的速度你還是會出錯,那就將速度再減半……以此類推,直到彈奏時不會再出現(xiàn)錯誤為止。”可見,慢速練習是多么的重要。慢速練習是我們能達到準確、流暢、完美演奏樂曲的重要途徑。
(四)針對問題所提解決方案
針對這些常常被我們?nèi)菀缀雎缘膯栴},建議如下:
1.轉變教學觀念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2.轉變教學人數(shù)
由“一對多”大課的形式轉化為“一對一”的模式,更加注重質(zhì)的飛躍。
3.增加考核環(huán)節(jié)
在日常教學的同時,增加周考核,月考核的環(huán)節(jié),尤其在音階,哈農(nóng)等基礎練習上的考核,以便更好的調(diào)整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同時也會提醒學生在訓練時,不忘加強基礎的訓練。
準確地演繹一個音樂作品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要真正了解作曲家想表達什么,包括這個作曲家是哪個時期的,出生在哪個國家,他的情感是怎樣的,生平經(jīng)歷是什么,創(chuàng)作過哪些風格的作品等等。這些知識的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彈奏貝多芬奏鳴曲《熱情》首先要知道他是古典主義時期,德國的作曲家。從小出身貧寒,并賦予音樂才能年輕時游歷各國演出,同時皇室以及貴族們的恩寵無時無刻的激怒者他,他將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推向高潮。同時通過他的作品《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等作品可以了解到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的作品有其特有的激情和熱情,也有細膩的柔情……這樣通過這些方面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對這個作曲家的作品有了一個初步了解。
其次是仔細閱讀譜面信息。這些譜面上都包含有什么呢?速度、力度、表情術語、旋律走向、伴奏織體等,通過這些譜面信息可以更準確地,深入地加深我們對其演奏方式的把握;通過大小調(diào)可以判斷作品的明暗程度,即大調(diào)是開朗,陽光的情感,而小調(diào),往往寄托的是悲傷,無奈,低沉的情感,這樣在觸鍵上我們也就明白了用那種方式彈奏;通過旋律的走向,我們進行情境想象,并勾勒出當時一定社會背景的一幅畫面:如賀綠汀的作品《牧童短笛》,根據(jù)我們對作品內(nèi)在和外在的了解可以將該作品分為幾段。第一段要展現(xiàn)給聽眾的是:牛背上的牧童悠閑地吹著笛子,行云流水,自然流暢;第二段是描寫牧童與老牛嬉戲玩耍的情景,表現(xiàn)出歡快的舞蹈節(jié)奏;第三段變化再現(xiàn)第一段主題音樂,運用了魚咬尾的表現(xiàn)手法。只有這樣深刻的剖析音樂的內(nèi)在與外在才能將理性的分析變成感性的形象并轉化為美的形態(tài),才能將作曲家想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再現(xiàn)于聽眾面前。
二、綜合性培養(yǎng)
(一)心理素質(zhì)
眾所周知,上臺緊張是普遍現(xiàn)象,但過分緊張不但會使得真正的水平得不到發(fā)揮而且對于自我心理上也會造成障礙以及創(chuàng)傷。心理素質(zhì)不但對于學音樂的孩子有影響,而且對于上臺演講,人前表達同樣都會有所影響。怎樣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呢?一是老師要幫助學生練習專注的能力,讓注意力集中在樂譜上,耳朵專注在音樂的表達當中;二是教會學生要學會自我暗示,積極地調(diào)節(jié)過分緊張的情緒;三是在平時的學習練習中多增加一些鍛煉的機會,如走臺,開結題音樂等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另外,耐力與毅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習鋼琴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重視文化學習
重視文化的學習,也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不可忽視的另一種現(xiàn)狀是目前許多學生在鋼琴的學習中,普遍表現(xiàn)出了輕視文化課學習的一種現(xiàn)象。因此,如何提高鋼琴演奏者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表現(xiàn),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正常的教學鋼琴技術訓練以外,還應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文化知識方面的自我填補,知識學習。如一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經(jīng)歷,國家的歷史文化及哲學等方面的學習研究。與此同時,老師應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適時推薦相關的講座或論壇,不斷為學生提供接觸和學習更多人文知識的機會。
(三)加強作品情感的傳達
我們知道,音樂的特殊功能在于它情感的傳達,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豐富著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平時,我們要積極的感受與體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自然美與現(xiàn)實美,開拓我們的心胸,增長我們的審美感情。那么怎樣在鋼琴演奏中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表達呢?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生動形象地講解和示范演奏,是學生獲取藝術再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關鍵。比如在教學生彈奏肖邦的作品前,老師應先把作曲家的背景資料、作品的風格給學生進行講解,然后再充滿感情的范奏,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會被深深地感染并帶動到情景當中。
三、結論
綜上所述,學習鋼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誰都不可能一口氣吃個胖子。在鋼琴的學習,探索中體會樂趣,及時的進行自我思考與自我反思并不斷地改進自身不足之處。對于在鋼琴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動腦筋,多找方法,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勤加練習,日積月累,一定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稱職的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1]李坤.對數(shù)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方法的思考[J].甘肅教育,2006(03).
[2]高學強.關于高職院校在示范校建設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8(15).
[3]劉向陽.高師鋼琴課教學的新思路[J].大舞臺,2009 (03):68-69.
作者簡介:姚宏穎(1994—),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碩士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專業(yè),研究方向: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