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因為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在演奏過程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能感染觀眾,引起大家的共鳴,這才是成功的音樂演奏。但目前大多數聲樂教學人員都主要將重點放在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淺要分析了在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分析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聲樂表達能力
在聲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對某一種音樂風格進行更科學以及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從而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在對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學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并且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將聲樂表達技巧教授給學生們,還要將作品中的情感向學生進行講解和展現,使學生與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將自己的情感更好的融入音樂中,繼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表達水平。
(二)情感是感染觀眾的關鍵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也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有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說過,好的演歌唱應該是語言準確、技巧運用自如以及感情真摯都具備,成為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因此,聲樂表演最好的呈現方式就是將技巧和情感進行融合,為觀眾呈現出一種具有靈氣、內涵的表演,渲染氣氛帶動觀眾的情緒,與觀眾產生共鳴。若是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并有將自身的情感表現出來,不僅得不到聽眾的認可和支持,對于作品本身也是一種破壞[1]。
(三)能將不同的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準確表達
人作為聲樂作品的審美主體,不同的人對審美情趣也是不同的,而且對于同一個聲樂作品產生的審美情趣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于不同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都是不一樣的,而不同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也同樣是不同的,而且人的審美情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改變。而在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因此演唱者需要將自己情感進行充分表達,就能將不同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進行準確的表達。
二、在聲樂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培養(yǎng)
(一)對作品進行了解,掌握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每一個聲樂作品的誕生都有著其一定的意義,這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因此不同的聲樂作品都有著不同的含義以及其想要表達的感情和內容。例如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在抗戰(zhàn)時期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反映了我國人民為了保衛(wèi)祖國、為了不讓自己淪為亡國奴,開始紛紛站起來與敵人展開抗爭,也展現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意志。因此這首歌需要演唱者帶有恢弘的氣勢,嘹亮的聲音以及不屈的精神,傳達出愛國的精神,和觀眾產生共鳴。
(二)對作品的感情基調進行準確把握
每一個聲樂作品都會有其自身的感情基調,例如歡快的、悲壯的、歌頌的以及親切自豪的等等,這些是聲樂作品都會有的情感基調,在將作品的情感基調準確掌握之后,演唱者才能充分展現出作品的內容和主題。這是因為情感基調是整個情感表達的總趨勢,在表演的過程中,情感的表達都是在情感基調上進行調整的,如此才能將一個聲樂作品的情感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
(三)實踐是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
聲樂也是一門表演藝術,其最終是要面向聽眾將作品完整的表演出來,在上臺表演時,演唱者是需要將作品中的內容、情感運用演唱技巧來進行表達,在表演的過程中,聽眾能從歌聲中感受到是否將情感融入其中,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可以時常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表演,讓學生充分表達出作品中的情感,看其能否感染在場其他人員與其產生共鳴,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2]。
(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時,一定要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并鼓勵學生用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老師也不要隨意批評學生,避免使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不利于情感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聲樂表演的核心所在即為情感,通過演唱的形式將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其實不管是哪種藝術作品,都是具有情感的,若是失去了情感,那么這個藝術作品一定是空洞且沒有吸引力的。因此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在教授學生聲樂技巧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表現力,這也是感染聽眾的關鍵,并且能將不同聲樂作品的審美情趣準確的表達出來,可以說情感是聲樂生命力的體現,而聲樂教學的過程也可說是情感教學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肖昌龍.歌唱者情感表達技巧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7.
作者簡介:賀凌云,女,副教授,陜西西安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