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騰飛,在我國物質(zhì)文明高度繁榮的時代,人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于是,鋼琴這種優(yōu)雅的藝術(shù)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人們開始研究怎樣才能夠?qū)撉傺葑嗟暮?。而在眾多學生的學習和許多老師教授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鋼琴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演奏技巧是否精湛,音樂表現(xiàn)能力是否高強,這兩個因素是決定鋼琴演奏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條件。但是在這兩個同樣重要的條件中,演奏技巧卻是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基礎,沒有良好精湛的演奏技巧,即使將音樂作品理解的再透徹還是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的雙手演奏出來[1]。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雙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于鋼琴是一個多音節(jié)的樂器,必須要通過雙手才能進行彈奏。也就是說,兩只手的技巧都要同樣高超。而受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進化的限制,許多人的左手相對于右手來說比較薄弱,只有少數(shù)左利手和右利手同時存在的人才能夠在先天方面客服這個困難,于是,本文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調(diào)查,分析出了學生在演奏鋼琴過程當中左手彈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2]。
【關(guān)鍵詞】鋼琴演奏;左手;意義;措施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由于鋼琴本身具有的多音節(jié)的特征,我們就需要同時利用雙手進行相應的彈奏,并且要做到相互配合,達到相得益彰的地步。許多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總是會給雙手不同的分工,一般習慣用右手來擔當主旋律,在這一過程中久而久之就忽略掉了左手的功能,使得左手的彈奏能力相對的薄弱,為此我們需要提高左手的演奏能力。
一、當前高校學生左手彈奏中存在的問題
(一)手指不如右手靈活
從人類的進化史和人類自身的生理條件來講,左手比右手薄弱是人們長期生產(chǎn)勞動所導致的出這一個生理現(xiàn)象,由于左腦控制右手右腦控制左手,對于一般人來講左腦較于右腦發(fā)達,所以使得右手相對于左手來說更加靈活。在初期學習鋼琴的許多學生,由于先天條件的限制,總是會動不動將更多的演奏分給右手,從而忽略左手的演奏,因為這樣更符合他們的自身的生理限制,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右手越來越強而左手越來越弱,最后造成左手的靈活程度遠不如右手。
(二)左手總是依附于右手彈奏,缺乏獨立性
由于先天條件的限制,許許多多的人都會用右手擔當主旋律而用左手擔當伴奏,所以對于他們而言,并沒有認識到左手的重要性,他們大多數(shù)認為伴奏的左手沒有必要訓練的像右手那樣靈活自如,只需要在演奏的過程當中,跟隨者右手的主旋律充當依附角色,能夠?qū)⒁魳纷髌吠暾难葑喑鰜砑纯伞5∏∈沁@一錯誤的想法,導致演奏者演奏過成當中忽略了伴奏聲部本身的韻律及和聲走向,這就使得演奏者內(nèi)心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沒有辦法通過精湛的演奏技巧表現(xiàn)出來,只能顯得音樂作品空洞乏味。所以對于左手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二、提高學生左手演奏技巧的方法
(一)注重鋼琴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左手演奏能力
鋼琴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教學理念是使得學生通過基本的音樂常識訓練自己的演奏技巧,然后通過精湛的演奏技巧感知音樂的無限魅力并將之演繹出來。而在鋼琴教學當中,教授者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強化學生左右手訓練的同時,應該使得學生充分的把握鋼琴的演奏技巧,并且真心熱愛鋼琴,只有通過快樂的學習氛圍,才能夠領(lǐng)悟到學習鋼琴的真諦,才能夠用心的去感受鋼琴帶來的無限魅力。所以在鋼琴教學和訓練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要注重左右的實際操作和演練,要具有高超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指揮能力,需要自己一邊用演奏一邊給學生做示范。在日常的授課過程當中,也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樂理知識,加強學生的音樂理念,從而使得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jié)合,進一步掌握左手的演奏技巧。在平時上課之余老師們還應該為了加強學生演奏技巧舉辦各種各樣的趣味活動,諸如鋼琴比賽等使得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鋼琴的。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
(二)加強鋼琴教學模式,訓練學生的左手演奏技巧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各類有益于學生訓練演奏技巧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在演奏技巧和訓練方法上面得到有效地能力加強。在授課之后,及時給予同學們適當?shù)臅r間給進行相應演奏展示,使得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鋼琴彈奏。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欲望,投入到鋼琴演奏的練習中。
三、結(jié)束語
鋼琴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依據(jù)教學 理念開展教學工作。教師也要在課堂中不斷完善鋼琴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左手演奏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閆燚.鋼琴教學中學生左手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7.
[2]段誡.鋼琴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構(gòu)建與思考[J].黃河之聲,2017(19):25-26.
作者簡介:羅麗娟(1976—),女,漢族,山西榆次,碩士,副教授,山西傳媒學院,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