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慧
【摘要】音樂美感屬于社會意識,從視覺方面來說叫作“賞心悅目”,從音樂方面來說就叫作“悅耳動聽”。由感官上的享受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愉悅,稱之為美感。音樂以它不可替代的魅力,起到了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作用,也因此使人在聽喜歡的音樂的過程中感到心情舒暢。
【關鍵詞】音樂鑒賞;音樂美感;高中生;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一、讓音樂要素點亮音樂鑒賞課堂
(一)什么是音樂要素
音樂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幾種重要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四個基本要素。有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還會形成音樂常用的形式要素,如節(jié)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這就構成了音樂的形式要素,也被稱為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
(二)音樂要素在音樂鑒賞中的作用
學習音樂的基礎就是要先懂得如何對音樂進行鑒賞。音樂要素對于音樂的表現(xiàn)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授學生學習音樂時不可以只是讓學生單純地聽音樂,還要讓學生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在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切身感受音樂帶給心靈的震撼,讓他們發(fā)現(xiàn)音樂的表現(xiàn)力。在教授音樂概念的過程中必須要配合音樂一起進行教學,因為單純地學習音樂知識或者單純地聽音樂都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的意義。所以,教學過程中要使音樂鑒賞與音樂要素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音樂,并對以后學生音樂美感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
二、讓學生在音樂鑒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音樂鑒賞時學生在欣賞或演唱音樂作品時產生的情感被稱為情感體驗。對音樂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經歷與音樂產生共鳴,從而了解到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甚至于與音樂相融合,真正置身于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情景之中,從而真正陶冶情操,升華感情。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有責任讓學生了解如何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釋放并引起共鳴,從而達到真正的喜愛音樂、理解音樂。音樂鑒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讓學生通過音樂鑒賞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如何利用音樂要素欣賞高中音樂
(一)認真聆聽音樂帶來精神享受
當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時會感到心曠神怡,甚至會感到心潮澎湃,身體不自覺地一起律動,有的時候也會想起一些美好或者悲傷的事情。真正懂音樂的人能夠輕易地將音樂的表現(xiàn)力充分體會到,他們對待好的音樂作品會如獲至寶。音樂美感與其他藝術美感是相同的,都是一種對美的社會意識活動,只是音樂美感是以音樂為媒介引發(fā)的,并且與整個音樂教學過程息息相關。
(二)重視音樂旋律,體會音樂中的情感
音樂鑒賞是一個從聽音樂到用心去感受音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在聽的階段對音樂做出簡單的評價,慢慢地用心去感受音樂的旋律,去享受音樂帶來的心靈的洗滌,之后對音樂進行深入的分析,真正的去了解。音樂是一門能夠為學生帶來情感體驗的藝術類課程。正是因為這樣,音樂課對于音樂教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需要教師有豐富的音樂知識,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引入音樂的意境之中。例如,在教學《高山流水》時,首先就是讓學生了解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內容,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能夠更快地感受到音樂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時反復多放幾次音樂,第一次教師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意境,第二遍時在學生聽的過程中隨著音樂的旋律朗誦詩篇,讓學生沉浸其中,用心感受音樂中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對音樂印象深刻,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多變的音樂節(jié)奏,帶來神奇音樂效果
好的音樂節(jié)奏也一定是不可挑剔的,每一段音樂的生成都是由不同強弱的節(jié)拍緊密配合形成的。音樂也是有生命的,當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通過音樂作品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時,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學生還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節(jié)奏與節(jié)拍的神奇之處,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的節(jié)拍相互配合形成了美妙的音樂,通過音樂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四、結語
音樂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即使人的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甚至所在國家的文化有差異,但我們從音樂中體會到的情感是相同的,一首美妙的音樂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夠表達我們共同的情感。音樂鑒賞在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還會不斷地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馬克思說過,“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就表明沒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學生就很難感受到音樂本身的美。所以,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前.論音樂表演創(chuàng)造的美學原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