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摘要】德智體美是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最基礎的要求,音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操,要催生學生的音樂情感,更要喚醒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細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學在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音樂教學仍舊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禁錮,教師的教學思維沒有被徹底打開,學生的學習形式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轉變,小學音樂教學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境地。本文從學生視角出發(fā),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了反思和探究,旨在讓小學音樂課堂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更具生命力,讓小學生在音樂世界中更具活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育;情境表演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的美體現(xiàn)在語言的唯美上;數(shù)學的美體現(xiàn)在數(shù)字的神秘中;美術的美體現(xiàn)在色彩的搭配中……那么音樂的美呢?我覺得音樂的美應該承載于韻律和表演之中吧!音樂是一門充滿美的學科,音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去欣賞音樂的這份美,更要讓學生去了解和體會這份美。下文就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從六個方面對音樂課堂教學有關策略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
一、加強表演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表演是歌曲的靈魂,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表演可以讓學生走進歌詞內容,真正把握歌詞塑造的意境。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表演訓練,一方面用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用表演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在學習《踏雪尋梅》這首歌曲時,歌詞高雅,強弱明顯,同時兼用了連音和短音的對比等手法,能給學生帶來很強的振奮感,但是,學生在第一次學唱這首歌曲時,難免會在強弱音和連音、斷音上出錯,甚至有的學生直接意會失誤,在歌唱時整體情感把握不準。這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采取表演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首高雅的歌詞大聲地朗讀出來,“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把橋過,鈴兒響叮當”和“伴我書聲韻,共度好時光”,這種句式整齊、節(jié)奏緊湊、內容高雅的歌詞不僅充盈了整個音樂課堂,也充盈了學生的心靈,他們一遍遍大聲朗讀著,一遍遍想象歌詞的場景,好不熱鬧,當然,在學生的朗讀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強音部分提高聲音,在弱音部分降低聲音,并模仿連音和斷音,用讀來代替唱。此外,還可以采用學生表演的方式,讓學生上臺將歌詞塑造的場景表演出來,學生騎著小毛驢從橋上走過,毛驢身上的鈴鐺有節(jié)奏地響著,學生在表演中仿佛進入到了歌詞的意境中去,他們把自己想象成歌詞中的小主人公,各種稚趣的動作和豐富的表情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了這首歌曲的內涵。
二、展開情境訓練,給音樂課堂平添一絲歡笑
每一首音樂都是有生命的,每一首音樂都在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單純讓學生欣賞音樂,讓學生學唱歌曲,應該讓學生投身到不同的意境中去,體會音樂的另一種美。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風情的歌曲,節(jié)奏舒緩,充滿了傣族音樂特有的韻味。在教學之前,教師就需要先給學生講述有關的傣族背景,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的背景知識,并給學生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了解傣族民樂的特點和韻味。接著讓學生學唱《金孔雀輕輕跳》。由于低年級學生唱歌喜歡大喊,所以要著重引導學生放慢速度,以舒緩的速度來唱這首歌曲,尤其是在一字兩音上要著重放慢速度。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這首歌舒緩的曲調,教師可以鼓勵全體學生站起來模仿孔雀的舞姿,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美麗的孔雀,這樣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美麗的孔雀,舒展著婀娜多姿的形態(tài),音樂課堂變成了孔雀表演的舞臺,學生臉上洋溢著歡笑,此時的音樂課堂氛圍相當融洽。
三、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音樂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的啟發(fā),教師在教學兒歌時應該有意將生活與音樂結合起來,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更為重視學唱教學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單純的學唱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需求了,我們的音樂課堂應該更具開放性,讓音樂課堂從教室延伸到校園,讓音樂知識從教材延伸到生活。
《青蛙合唱》是一首非??蓯鄣膬焊?,這是以青蛙“呱呱”叫為基礎編寫出來的輕快、歡樂的兒歌,很容易博得學生的喜愛。但是,如果只是讓學生來學唱這首歌曲,那么學生的興趣難免會有所降低,或者是達不到較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不妨將《青蛙合唱》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青蛙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動物,每當盛夏到來,青蛙“呱呱”的叫聲就開始蔓延,在學習這首歌曲時也正值盛夏時節(jié),教師不妨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池塘邊看一看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小青蛙的動作和聲音,模仿小青蛙是如何跳,如何叫的,然后和學生們一起在池塘邊將自己變成一個個小青蛙,他們四肢觸地,頭向前伸著,嘴巴張的大大的,儼然一個個小青蛙,這時教師給學生伴奏,讓學生按照《青蛙合唱》的韻律有節(jié)奏地跳著,學生們非常開心,可見將音樂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是多么的重要。當音樂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便和青蛙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再來教導學生愛護動物,珍愛動物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四、關注個體差異,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
音樂教學絕不是一部分學生的課堂,也不是哪一個學生的課堂,音樂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兼顧個體。面向全體絕不是看不到學生的差異,在確保整體性教育的基礎之上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的長處,引導他們學習鋼琴、學習舞蹈,作為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也要秉承著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將學生的長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小學生在音樂上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有的喜歡快節(jié)奏說唱、有的喜歡舒緩的音樂、有的喜歡表演、有的喜歡樂器……學生可能會有一副“公鴨”嗓子,也可能會“五音不全”,但這并不是我們放棄學生的理由,每一個缺點的背后也都會有一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的長處,音樂教育就是讓教師去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的閃光點在音樂課堂上閃閃發(fā)光。
五、廣納流行音樂,為音樂課堂增添靈氣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學生接觸音樂的渠道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了,很多時候教師在教學一首兒歌的時候,學生往往已經通過其他渠道學會唱了,并且當下的小學生有了更多接觸流行音樂的機會,他們無論是走在馬路上還是走在商場里,都會時時刻刻接觸到當下最為流行的音樂,那么,作為教師應該選擇一味地屏蔽嗎?當然不是,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接觸和學習流行音樂。
比如在學習《中國娃》這首歌曲之前,教師就可以提前幾分鐘走進課堂,給學生播放《我的中國心》流行音樂,與本單元風格相似、格調相同,《我的中國心》會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作為每一個中國人,學好《我的中國心》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對于當下最為流行的音樂,教師也可以將其作為教學的素材,用流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為音樂課堂增添一分靈氣。
六、發(fā)展評價教學,融入生命教育
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培養(yǎng),小學音樂教育不僅是對藝術的傳播,更是對學生心理的考量。教師面對著的是一群性格各異、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他們或許會給教師帶來剎那間的驚喜,也或許會讓教師深深的煩惱,也會給教師帶來無限的快樂,那么作為教師呢?是否也應該采用正確的語言和行為來鼓勵自己的學生呢?對于性格張揚的學生,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的張揚適得其所?對于性格內斂的學生,教師要如何做才能讓學生變得性格外向?對于唱歌功底差的學生,教師要如何做才能維持學生的自信心?這些都是作為音樂教師應該考慮的,可見音樂教育真的是一門生命教育。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綜合學科,在音樂教學中,要懂得將音樂的形式美和內在美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領悟和感知,從而喚醒音樂課堂的生命力,喚醒學生的音樂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曉麗.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
[2]鄒雯雯.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教學[J].學周刊,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