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溪苑
【摘要】高校鋼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傾向于向學生傳授一些理論方面的鋼琴彈奏技巧、難點和注意事項,要求學生自行演奏練習。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自主性,很不利于高校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高校鋼琴教學中新型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闡述了幾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情況。
【關鍵詞】鋼琴教學;新型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鋼琴教學中新型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
高校鋼琴教學中,新型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鋼琴演奏需要學生具備跳音、非連奏、連奏等演奏能力,而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枯燥、乏味,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若采取新型教學模式,可促使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有所提升。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勤奮往往比天分更加重要,因此,想要加強對學生演奏能力方面的訓練需要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其次,在高校鋼琴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采取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讓連音、斷音、跳音、琶音等內容的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簡單化,深化學生對各種鋼琴演奏技巧的理解。
再次,新型教學模式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二、高校鋼琴教學中新型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一)競賽教學模式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應嘗試采取競賽教學模式。競賽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也可讓學生逐漸形成較強的競爭意識。
例如,某教師在《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曲》教學時,為了加強學生手指獨立性和靈活性的訓練,教會學生一些鋼琴演奏技巧,先為學生示范了一遍《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曲》作品演奏注意事項。接著,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組織了一次小組競賽,將全班學生分為了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在比賽參與過程中可以鋼琴獨奏、四手聯彈、雙鋼琴表演等形式演奏作品,比賽一共設置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三個獎項,教師會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評分,給予累積分數較高的三個小組一定獎勵。
競賽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趣味性較強,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以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的方式不斷完善自身鋼琴技法。
(二)發(fā)現教學模式
發(fā)現教學模式,是指由教師負責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在“問題情境”導向下引導學生探究、分析問題,并通過“發(fā)現”獲取一些鋼琴演奏知識。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鋼琴演奏的表現力。
例如,某教師在鋼琴教學課堂上,為了強化學生對節(jié)奏、節(jié)拍的認識,讓學生掌握四大基本節(jié)奏,設計了如下兩個問題: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節(jié)奏型的聲音?
2.節(jié)奏與什么有關?
要求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進行思索。接著,為了能夠讓學生解決上述問題,教師為學生出示了四大基本節(jié)奏型手勢圖,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節(jié)奏型的打法。然后,安排學生以朗誦兒歌的方式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如下所示:
最后,指導每個小組以齊奏或者分工合奏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二拍子、三拍子鋼琴演奏技巧,待課程學習完之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比如,有的同學回答道:“我們每天使用的鼠標就可以發(fā)出節(jié)奏聲音,節(jié)奏與節(jié)拍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二者永遠是同時并存的。”
(三)音樂設計教學模式
在高校鋼琴教學時,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鋼琴演奏能力,應轉變原有教師講解-示范演奏-學生模仿-教師指正-課下練習的教學模式,采取音樂設計教學方法。在音樂設計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一些與鋼琴作品相關的知識。接著,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已掌握的內容設計演奏方案,并把演奏方案演奏給全班同學和老師。最后,經過老師的有針對性指導,迅速提高學生鋼琴演奏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給學生預留了更多表現空間,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結論
綜上可知,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在這一背景下,為了加強對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yǎng),應將競賽教學模式、發(fā)現教學模式、音樂設計教學模式這三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到高校鋼琴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令學生在寓教于樂的良好學習氛圍中掌握更多鋼琴技巧,取得較好的鋼琴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