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菁
【摘要】儲望華出生于二十世紀中葉,是我國優(yōu)秀的作曲家、鋼琴家。在其創(chuàng)作的大量作品中,鋼琴作品占比最大,并始終以“中國風”為特點來進行創(chuàng)作。大部分鋼琴獨奏曲都是以我國各地民歌為題材改編而成,圍繞民歌元素的鋼琴改編曲也比比皆是。儲望華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改編曲,不僅具有濃郁的中國韻味,更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本文通過剖析鋼琴曲《茉莉花》以期探究其民族音樂風格的鋼琴改編曲的演奏特征。
【關鍵詞】儲望華;鋼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民歌《茉莉花》作為膾炙人口的傳唱作品,在時間的流逝中歷久彌新。鋼琴改編曲《茉莉花》,便是利用西方作曲技法,對原曲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鋼琴編曲,整體創(chuàng)作過程并不容易。儲望華先生通過鋼琴曲的方式重新闡釋了《茉莉花》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是鋼琴改編曲的新高度。
一、儲望華藝術生平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儲望華的鋼琴作品,通過其人生閱歷洞悉作品的藝術魅力,首先我們要對他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進行了解。儲望華先生自幼開始接觸音樂,并表現(xiàn)出極大的天賦。儲望華先生曾就讀于中央音樂鋼琴系進行學習,在易開基的教導下,他的鋼琴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為之后的鋼琴改編、作曲技法等方面的探究夯實了基礎。第一次嘗試創(chuàng)作改編的民歌新旋律,是以北京郊區(qū)的當?shù)孛窀琛逗5硎莻€好地方》為藍本,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的鋼琴變奏曲,并備受好評。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他也試著融入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民間傳統(tǒng)音樂元素。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茉莉花》以高超的技巧、鮮明的主題,不僅在國內贏得了掌聲,更在國際范圍內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力。
儲望華先生生平所創(chuàng)作的四十多部鋼琴作品中,有近三十首為鋼琴獨奏曲。根據(jù)素材內容的選取分為鋼琴改編曲和獨創(chuàng)鋼琴曲兩類。現(xiàn)如今,儲望華先生的許多作品被做為國內外鋼琴的演奏曲目,頻頻出現(xiàn)在各類音樂院校鋼琴專業(yè)的教學曲目中。儲望華先生的作品在世界音樂界產(chǎn)生熱烈反響后,不僅贏得了廣泛的關注與肯定支持,更是堅定了他民族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元素為創(chuàng)作根基的創(chuàng)作方向。儲望華靈活地將西方創(chuàng)作技法與我國民族風格結合,立足民族性和世界性統(tǒng)籌兼顧,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十分有教學價值又具有研究價值的鋼琴作品。
二、儲望華改編鋼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改編鋼琴曲的元素素材是在眾多版本的《茉莉花》中精心選取的江蘇版,之所以敲定這個版本,不僅是因為它的旋律更有韻味,還因傳唱度更為廣泛、更具影響力。然后以廣受喜愛并推崇的意大利版本,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茉莉花》的主旋律以傳達愛情為中心,而選取的江蘇版《茉莉花》在傳唱過程中,又添入了西方音樂元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齊頭并進,含蓄地傳遞了歌曲的情感色彩又不失時尚感。為了在鋼琴改編曲中保留這種音樂魅力,在改編曲中著重對“茉莉花”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力求通過鋼琴的音符流瀉,將聽眾帶入另一個空間,在茉莉花的海洋中細細地觀賞、輕輕地呼吸、慢慢地觸摸,從視覺、嗅覺、感覺等各個方面立體還原,仿佛花就在眼前,清新脫俗中透著她高雅的品質。這部分情景再現(xiàn)的曲式結構,演奏者要調整好狀態(tài),在感情充沛的情況下細致把握曲調的情緒,將情感釋放出來??梢哉f,在演奏儲望華先生改編鋼琴曲《茉莉花》時,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一)力度與速度的控制
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音樂作品的魅力,熟練地掌握演奏技巧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鋼琴演奏技巧中,演奏的關鍵則在于手指的速度與力度的把握,換句話來講,鋼琴作品呈現(xiàn)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演奏者手指轉換速度和落鍵力度的把握。
音樂形象與情感的釋放,會通過音樂的起伏強弱來塑造和宣泄,因此,彈奏者在運用、支配力量時,將速度控制得恰到好處。不僅如此,在鋼琴演奏中應留意到,彈奏的發(fā)力協(xié)調等運動能量皆源于腰部,所以熟練操控鋼琴演奏中自身腰部的發(fā)力點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儲望華先生鋼琴改編曲《茉莉花》的譜例中,47小節(jié)后兩拍的兩個和弦都顯示有重音記號,這就需要彈奏者富有力量、激情的彈奏,并控制下鍵,保持深沉。注意腰部發(fā)力點的運用,將身體的力量注入到手指上,保證出來的聲音富有力量,帶給聽眾心靈的震撼。相對應地,在第1-6節(jié)的引子部分,彈奏力度要很輕弱,不需要腰部發(fā)力,單純用指尖彈奏來控制力量的輕薄,帶來弱的音量效果。
(二)踏板的使用與音色處理
曾有專家指出踏板的使用與音色處理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對于踏板的合理使用,不僅可以延長手指彈奏所不能持續(xù)的聲音、維持彈奏聲音的連貫,更可以將音符混合成和聲等。通過釋放泛音來保證樂器聲音的豐滿,控制踏板讓所有的弦都產(chǎn)生振動,來添加共鳴效果是踏板使用的最大優(yōu)勢。至于彈奏的音色,是視覺的色彩、觸覺的質感,忽視了音色的處理,就像變成黑白的世界一樣讓人壓抑難捱。所以,在把音符彈奏得既連貫又流暢的同時,加深對彈奏技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掌握音色的詮釋是演奏的亮點。我認為,在演奏儲望華先生的鋼琴改編曲《茉莉花》過程中,應著重注意踏板的使用和音色的處理,盡可能地呈現(xiàn)出作品的韻味。
(三)舞臺狀態(tài)與演奏的把握
鋼琴改編曲《茉莉花》演奏時間約為7分鐘,因此,較好的鋼琴彈奏功底是演奏的根基。古語講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睆椬嗉夹g功底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也需要弾奏者對作品深入理解和精準把握。在作品理解上,除了要讀譜、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以外,還要置身其中的深刻體會。在作品的把握上,不僅需要相應的音樂天賦,更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勤加練習,所謂笨鳥先飛。鋼琴演奏過程中,高超的彈奏技巧并不足以打動聽眾,產(chǎn)生共鳴,尤其是對鋼琴改編曲《茉莉花》這類充滿民族韻味的鋼琴曲來說,彈奏者的情感和釋放的樂感才是感動吸引聽眾的關鍵。其間音樂流轉的處理,要有自然的情感釋放,猶如中華民族的音樂之河源遠流長。
對作品音樂形象的把握也是至關重要的,有的作品要求彈奏者直接釋放情感,將作品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地宣泄出來;有的音樂作品則要求彈奏者內斂含蓄,以古典主義的演奏風格來突出主旨;有的音樂作品則以歡快急切為整體基調,迸發(fā)著激情與活力。因此,在演奏儲望華先生的鋼琴改編曲《茉莉花》時,應深入到作品的生長情境中,與之交融,在身處花海的情境中欣賞茉莉花的清新脫俗、嗅出茉莉花的淡雅芬芳、感覺到花瓣的輕盈細膩,以立體的維度,吸引著聽眾久久不愿離去。
三、結語
儲望華先生的鋼琴改編曲《茉莉花》以另辟蹊徑的視角和獨特的創(chuàng)意,將中國傳統(tǒng)民歌進行改變創(chuàng)造,營造出香氣撲鼻的滿園花色,依托鋼琴為表達方式,在不失原曲韻味的基調上,又帶給其全新的靈魂和內涵。并巧妙地將西方鋼琴藝術進行中國民族化處理,以鋼琴的演繹展示中國東方音樂藝術的美感。本曲雖為改編曲,但還是加入了儲望華先生的大量創(chuàng)新元素,是實現(xiàn)作曲技法中西合璧的成功案例,更是集創(chuàng)作、改編于一體的佳作,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特色的同時,加入了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的先進思想元素,既保留了中國母體的藝術特色,又與世界對接,在更廣闊的舞臺釋放它的音樂魅力。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深入地學習研究此類曲目的演奏技巧和文化內涵,爭取以更高超的鋼琴功底和更精湛的情感釋放更好地詮釋鋼琴改編曲《茉莉花》。
參考文獻
[1]蔣中一.儲望華民歌元素鋼琴改編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2]郭艷芳.儲望華改編的鋼琴曲《茉莉花》音樂特征[J].當代音樂,2017(22).
[3]李丹.談儲望華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風格[J].當代音樂,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