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誠
[摘 要]整合藝術療愈是指以不同門類藝術為介質,為療愈心理、理解人性并幫助個體充分地開發(fā)潛能和自我超越提供有效的途徑。在幼兒園教育中,兒童需要發(fā)展,教師也需要成長。整合藝術療愈既適合于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又能夠全方位地對不同角色定位下的教師給予支持。
[關 鍵 詞]整合藝術療愈;幼兒園;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035-01
一、關于整合藝術療愈
整合藝術療愈是指以不同門類藝術為介質,為療愈心理、理解人性并幫助個體充分地開發(fā)潛能和自我超越提供有效的途徑。通過藝術可以幫助個體達到情緒的喚起,從而揭示和處理情緒困擾、情感方面的創(chuàng)傷。
整合藝術療愈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首先藝術創(chuàng)作是左右腦卷入的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與潛能,而創(chuàng)造本身就是療愈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即是療愈過程。其次,藝術思維絕大多數(shù)是視覺性的,可以迅速觸及很多其他方式無法觸碰的內(nèi)容,包括前語言記憶、童年創(chuàng)傷等。再次,藝術符號是價值中立的,心理的陰暗面可以不用受到道德準則的持續(xù)壓抑,藝術可以使這些心理能量得到升華而非轉向毀滅。最后,整合藝術療愈通過音樂、繪畫、舞動等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直接體驗,將“知道”內(nèi)化為“做到”的生命意識。多種藝術形式的交互運用,也適合更廣泛的人群。
二、整合藝術療愈在幼兒園中的應用價值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最重要的資源,教師本身的心理狀態(tài)時刻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影響著幼兒。幼兒教師雖然在園內(nèi)是教師,但在家庭中她可能還是父母,多重角色的轉換就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有效協(xié)調好不同的角色,時刻處于合適的位置上。
教師通過整合藝術療愈,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安全、開放、支持的心理氛圍,讓幼兒用非言語的方式自由表達,宣泄負面情緒,釋放積壓能量。通過繪畫、游戲、交流、分享,幼兒能夠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自我覺察,感受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重構安全感,建立自主意識和自信,讓他們有勇氣面對快速變化的未知世界,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增強適應能力。同時,借助藝術,教師還能夠更加理解幼兒的種種藝術行為,從此讓孩子們可以與藝術深度連接,與藝術成為朋友,繼而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好奇,樂于表達,樂于創(chuàng)造,激活無限想象的空間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
作為家長角色,整合藝術療愈可以幫助我們通過藝術了解自己與孩子,學會解讀孩子,掌握親子之間超越言語的交流方式,繼而優(yōu)化親子關系。通過整合藝術療愈還能夠學會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提升自我覺察能力,領悟如何愛自己、愛家人,在與藝術的深度連接中,獲得美的內(nèi)在秩序,為孩子創(chuàng)造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
作為孩子的角色,整合藝術療愈可以深度療愈生命中那些知道、不知道的創(chuàng)傷,促進身心整合,實現(xiàn)生命的提升與蛻變。在柔軟、安全、包容的藝術環(huán)境中,體驗完全的接納,釋放情緒,緩解深層壓力。借助動作、繪畫、音樂、舞動等形式,我們跳出自身的認知局限,開啟身體的內(nèi)在智慧,向內(nèi)尋找資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兒童的角度來看,用整合藝術的方式來進行心靈的療愈特別符合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學前期的兒童思維以直觀行動和具體形象為主,語言發(fā)展不完善,很多情況下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藝術的形象性和操作性無疑是最利于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兒童學習的過程是多感官共同參與的整體性過程,藝術活動的多感官參與性和時空整合性也恰恰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其次,藝術活動是兒童生命需求的直接顯現(xiàn),是幼兒的精神生命活動的表現(xiàn),兒童對藝術活動的喜愛超乎尋常,在藝術中可以全情投入,視覺藝術又是符號性的,價值觀中立,這對創(chuàng)傷兒童來說心理防御低,宣泄可被接納。再次,團體的整合藝術療愈是社會活動的模擬,兒童可以借助其重新與社會進行正向聯(lián)結。最后整合藝術療愈本身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兒童在其中可以發(fā)展認知、豐富情感、塑造行為、培養(yǎng)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
在整合藝術療愈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既要關注藝術過程,又要關注藝術作品;既要關注兒童,又要關注自身。不要僅憑一幅畫對兒童做出判斷,兒童繪畫的整個過程,包括在繪畫中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我們都要盡收心底。同時,我們要關注兒童對自己作品的解讀、關注兒童作品后的相關心理背景,在藝術療愈過程中要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恰當?shù)臏贤?,多用開放性問題,給予兒童無條件的人本主義關懷。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擁有一顆開放的心,不輕易判斷、評估孩子的繪畫作品。保持一顆中立的心,不投射自己的問題。保護和維持整個場動力的和諧。
參考文獻:
[1]翁婭.信息技術實踐與幼兒園藝術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6).
[2]薛楠.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與藝術領域的整合[J].西部大開發(fā)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