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鴻
【摘要】“字正”是指把字音讀準,切莫含糊其詞。歌唱中的“字正”要求唱得準確,用唇、舌、牙等輔助發(fā)音器官將字唱得真切動人。概括起來,歌唱要做到“字正”應該是“輔音”彈性、結(jié)實,“元音”清晰、明亮、流暢,二者的過渡和結(jié)束要準確干凈。
【關鍵詞】無擴音;字正;輔音;元音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筆者多年來一直堅持聲樂表演和主持的舞臺實踐與探索,無論是“唱”還是“說”,聲音經(jīng)過話筒和音箱的傳送總是能夠達到預期中的效果。但獨唱音樂會中,無擴音設備的情況下演唱者通過自我調(diào)控將歌聲實實在在傳到音樂廳的每個角落,絕不像拿著話筒歌唱那么簡單?!白终笔锹曇艉侠韨魉偷那疤?。聲樂對字的要求是說話般的輕松自然、水流般的寬廣流暢,而“腔”承受了“聲”的流動,所以歌唱時對腔體的要求要比說話時更夸張些,歌聲獲得更多傳送的動力應更多依靠氣息和“腔”而不是聲帶的撕扯和嘴唇的擠壓。作為歌唱者首先要保證讓觀眾聽清楚自己在唱什么,清晰的咬字加上圓潤的音色是完成聲樂作品的重要基礎。聲樂是語言和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歌唱者通過將唱詞動情的表達讓聽者獲得美的感受,“字正”是歌唱美感的前提,更是歌聲傳送的前提,否則傳得再遠的歌聲都是失敗的。
很多人演唱時只注重“聲”而忽略“字”,咬字不清使歌曲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甚至連歌唱都會出現(xiàn)問題。字正不僅使歌唱富于美感,更讓聽者聽明白歌詞內(nèi)容,這樣才有欲望繼續(xù)聽下去?!白终笔侵赴炎忠糇x準,切莫含糊其詞。歌唱中的“字正”當然還要求唱得準確,用唇、舌、牙等輔助發(fā)音器官將字唱得真切動人。概括起來,歌唱要做到“字正”應該是“輔音”彈性、結(jié)實,“元音”清晰、明亮、流暢,二者的過渡和結(jié)束要準確干凈。這樣的歌聲才有可能讓聽眾特別是后排的聽眾聽得見,且聽得清。
一、輔音
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到阻礙而形成的音叫做輔音,又叫子音。發(fā)音時氣流受到發(fā)音器官的各種阻礙,聲帶不一定振動。“輔音”形成時氣流沖破阻礙所需的力量也是聲音傳送的動力所在,咬準輔音是“說準字”“傳遠聲”的重要一環(huán)。
(一)輔音在字頭
“字頭”是字的起音,起音力度的把握直接影響著聲音的傳送。我們經(jīng)常聽到“咬緊字頭”的說法,但歌唱中“咬緊”的度是要拿捏得非常到位的?!白诸^”在一般情況下要準確有力度,噴發(fā)而出結(jié)實有彈性。但字若咬得太緊就會出現(xiàn)表情僵硬,氣息不暢,歌聲自然無法松弛,也就傳不遠了。因此絕不能讓“字頭”生硬地鎖在口腔,堵住了聲音傳送的路程。而字咬得太輕則會出現(xiàn)歌聲含糊一片,根本聽不清歌者演唱的內(nèi)容是什么的情況??傊璩獣r字頭要清晰有力,短促靈活,緊而不僵,松而不懈。
(二)輔音在字尾
字尾即歸韻,字的終結(jié)。字尾的時值很短,但因其是字的“歸宿”,必須交代得準確、清晰。字尾收得干凈才能進入下一字的演唱,字尾和下一字的字頭是緊緊相連的,字尾的準確與否甚至影響下一字發(fā)音的準確。字與字的連接和轉(zhuǎn)換應該是自然連貫的,每個字都應交代完整清楚,不然會導致聲音含糊,甚至不統(tǒng)一。如《嘎達梅林》:
南 方 飛 來 的 小 鴻 雁 啊
“雁”字應準確干凈地歸韻到輔音也就是鼻韻母“n”,再自然地過度到“啊”,連讀的關系使發(fā)音為“雁吶”。如果此時字尾歸韻不利落,“雁”字的發(fā)音“yan”中,“a”被拖長,“n”被忽略,聲音傳送到后排聽眾耳朵里很可能就會變成:
南 方 飛 來 的 小 “紅 葉啊”
“小鴻雁”變成“小紅葉”,有唱錯歌詞之嫌,而且沒了輔音“n”或該音被過度弱化,“雁吶”二字的聲音少了支點,氣息容易上浮,腔體沒有充分打開,聲音自然無法自如地傳送。其實此時只要認清問題,清晰準確地收好字尾,問題就迎刃而解,否則只是一味地撐字不僅達不到目的,時間久了還可能撐壞聲帶。
二、元音
元音又稱母音,是音素的一種,與輔音相對,是在發(fā)音過程中由氣流通過口腔而不受阻礙發(fā)出的音。
元音往往是一個字中發(fā)音最響亮的樂音部分,即“吐字”,也是歌唱者聲音擴展和美化的基礎。當字頭輔音清晰地咬準后立即過渡到元音,讓元音自然地在共鳴腔延伸,以獲得最佳的歌聲向外傳遞。歌唱音色的變化,曲調(diào)的流暢取決于元音的發(fā)音是否正確,而元音的正確也是歌聲圓潤飽滿優(yōu)美的基礎。
元音不僅要在身體里唱響讓觀眾聽到,還要唱準,使傳送到觀眾耳朵里聽到的是準確的歌詞內(nèi)容。很多語言功底很好的歌唱者,說話時語言標準,但歌唱時卻總是出現(xiàn)語言問題,當字配以旋律,其發(fā)音的長度、節(jié)奏和說話的長度、節(jié)奏不同。特別是一字多音或一字多拍的時候。
(一)一字多音(旋律)
歌曲中一字配多音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多音中字腹元音得以延長,但音樂會上無話筒演唱時常有多音延長傳送吃力、不流暢之感,可歌唱方法又沒有什么問題,此時很有可能問題是出現(xiàn)在語言上,演唱者往往將多音斷開唱,無意中形成了多字多音,如:《塔里木河》
這句歌詞中一字多音的幾個字沒有注意連貫,而是斷唱了,就唱成:
塔 里 木(呼) 河(呵)故(呼呼)鄉(xiāng)(夯)的(hi)河
這樣的結(jié)果是聽者聽到的歌詞內(nèi)容出現(xiàn)了偏差,而且“一字”因沒有處理好“多音”的演唱,聲音和氣息都失去連貫統(tǒng)一,傳送的距離也受到了影響,稍后排的聽眾很可能聽不清歌詞。正確的方法是多音部分用哼鳴和氣息帶動一氣呵成,揚出最美的聲音,“揚”出來的歌聲輕松、嘹亮、悅耳,給人最美的感受。
(二)一字雙元音且多拍
這種情況要將多拍長音落在開口大的元音,開口小的元音則一帶而過。如《我思念的兄弟》“我看不到雪,你聽不到海……”“雪”字由ue兩個元音組成,有兩拍,其中e比u開口大,如果長音落在u,就會唱成“須 ……呃”。不僅歌詞內(nèi)容的準確性缺失,多拍落在開口小的u音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聲音的傳送。因此唱“雪”時開口小的u音要快速唱過直接到開口大e。而“?!眲t是兩拍半,拼音hai中,a比i開口大,所以長音落在a,i音一帶而過,這樣長音靠a音,更容易獲得嘹亮的元音得以傳送得更遠,否則不僅聽起來不像“?!保襥音的長音使唱腔提前進入閉口音的狀態(tài)被咬死,聲音不易傳送。
三、字“正”而不“撐”
“字正”的重點在“正”,而怎樣力度的“正”才恰到好處呢,很多歌者集中精力想做好“字正”的同時常因用力過度而導致“字撐”。歌唱時演唱者時常不經(jīng)意地靠“撐字”來獲得音量,聲樂音樂會寬大的演出空間加上沒有擴音設備的支持,更容易出現(xiàn)“撐字”這個問題。林立君教授強調(diào):“聲音喜歡出現(xiàn)在身體用力的地方。”當我們?yōu)榱恕皳巫帧倍鴮⒏璩牧α考幼⒂谧鞎r,聲音就會堆擠在嘴,而嘴的用力又會撕扯到聲帶,這種狀態(tài)下在音樂廳里歌聲是很難傳遠且動聽的。因此弄清楚力量該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不該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是力量訓練的前提。要知道歌唱中的“字”是不承擔力量的,它只需“說”清即可,“字”是否能漂亮傳送在于腔和情緒的抑揚頓挫,這才是歌唱的力量所在。歌唱中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因為咬字著力點不準造成的,很多練習者在歌唱中獲得腹部力量的同時也會習慣性的加大嘴唇、脖子等器官的力量,很多問題其實可以通過“說字”來解決,比如練習《多情的土地》時,一開始唱“我深深的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時,出現(xiàn)了噘嘴和喉音等力量錯位問題時,越使勁音色和音量卻越出不來,于是老師馬上叫停,讓我不急于唱,而是先朗誦歌詞,并記住朗誦時的力度和“字”的面積,記住說歌詞時嘴要自然放松,接下來將說話時的力度和“字”的面積運用到歌唱中,通過這樣反復的練習,很快體會到歌唱應像說話般的自如,之前撅嘴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解放了嘴和喉,歌唱時保持原有的腰腹力度,再加上情緒力量的推動,聲音的亮度比之前使勁撅嘴時更輕松地擴大了、傳遠了。通過這樣的練習歌唱者的注意力不再僵硬得局限于“唱”,而是回歸到“說”的自然和松弛,自然就能獲得好歌聲。
四、字與情(情所及,眼所在,聲所至)
歌唱中,情感為“字”音傳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白终北仨氂小扒椤钡臐櫳朋w現(xiàn)其韻味,才真正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不僅如此,在獨唱音樂會無擴音設備的情況下,“內(nèi)心激情”還具備讓聲音傳送得更遠的力量,甚至有時比單純地用聲樂技巧和方法更有效。歌唱中不要做出“找位置,聽效果”的表情,把“心放寬、放遠”,然后在原有氣息控制的基礎上,將注意力放在“用心唱”,用情帶動眼神望向最后一排甚至更遠,眼神和“內(nèi)心真情”到哪,聲音就跟著到哪,哪怕聲音是極弱的音量,但卻能非常集中且飽含深情地從舞臺傳向最后一排。這“情”仿佛有一種很強的推動力將歌曲升華,不僅歌聲傳遠了,最后即使聲音結(jié)束了可情仍不斷,還在延伸,演唱者和聆聽者都意猶未盡。
總之獨唱音樂會上脫離了“字正”的歌唱是機械的,必定給聲音在音樂廳里的傳送造成障礙。我們不僅要求歌聲在音樂廳里有穿透力且持久性,同時在傳送過程中還要保持自然、流暢,必須以“字正”為基礎。在演唱中別因為只注重聲音而忽略“字正”,不僅要在歌唱中協(xié)調(diào)二者的關系,更要使他們相輔相成以達到聲樂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沈湘,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
[2]林立君.聲樂教學藝術論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美]杰羅姆·漢涅斯著,黃伯春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4][美]詹姆斯·費蘭契斯·庫克,章枚.名歌唱家論歌唱藝術[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
[5][美]威廉·文納.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