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幾年又收到《少年博覽》編輯老師的約稿,我真的覺得又激動又感慨?!渡倌瓴┯[》為我童年時候的拙劣文字和幼稚想法提供了展現(xiàn)的機會,也不斷激發(fā)我閱讀和寫作的熱情。如今,我也很樂意回顧一路與書相伴的旅程,和同樣熱愛讀書的你們分享。
小學的時候,每逢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我最喜歡泡在圖書館,一泡就是一下午。那個時候的閱讀和寫作都沒有什么約束,涉獵廣泛。當時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和《笑貓日記》系列特別流行,我可謂是逢新書必追。同時,我也特別喜歡圖書館里放世界名著的那個書柜,把上面的名著一本一本挨著讀了過去。我的英語起步也比較早,小學的時候鐘愛“書蟲”系列,通過對這些雙語名著的閱讀,我不僅積累了相當多的詞匯,也對世界各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有了比較廣泛的了解。
小學的寫作和閱讀一樣自由,幾乎沒有內(nèi)容、格式、字數(shù)的限制,這也讓我在閱讀中收獲的東西有了充分發(fā)揮的空間?,F(xiàn)在回過頭去看小學時候的文字,我甚至會驚訝于當時有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瑰麗的辭藻,同時也會感懷于當時的種種際遇,不管是學校中的寫作還是報刊雜志的投稿,大家都給予我肯定和鼓勵,這也是我在書海之中砥礪前行、不斷充實自我的動力。有時我也在想,當時閱歷尚淺、只知一本本讀著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書籍的自己,到底給未來的我?guī)砹耸裁??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寫作這一個層面,幽默的談吐、廣闊的視野、追求知識的定力乃至性格和氣質(zhì),可能都是幼時的我栽下的、如今仍然在蓬勃生長的柳蔭。
我的閱讀和寫作模式在中學階段迎來了略有艱辛但著實重要的改變。中學對我們的寫作要求,不僅是寫景記事,更重要的是要有意義、有自己的思考,而所謂的佳作,大多是有嚴謹?shù)倪壿?、辨證的觀點甚至能從某一個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別人不能覺察的東西。再加上格式和字數(shù)的限制,這就更加要求我們“戴著枷鎖舞蹈”,用精煉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
在中學階段,由于繁忙的課業(yè),不可能再有很多時間去看“閑書”,但是仍然應當堅持各種概念和觀點的攝入,不僅是經(jīng)典的大家之作,當下的時事政治也應當充分了解。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刻,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獨到的見解充分反映到自己的筆下。中學時期的寫作可能少了很多隨心所欲的樂趣,但確實讓我對自己、對社會有了進一步的關注和思考,也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進入大學,我主修臨床醫(yī)學輔修翻譯,繁忙程度不亞于中學,但是大學讓我覺得最不同于中學之處在于,能更加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并且在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鉆研。
在學醫(yī)的兩年時間里,以及與很多優(yōu)秀前輩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雖然學醫(yī)很辛苦,但是卻能讓人感受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充實感。醫(yī)學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學好藍皮書并能融會貫通僅僅是打基礎,還需要閱讀醫(yī)學文獻,了解醫(yī)學的前沿發(fā)展。當然,在實踐中學習很重要,很多經(jīng)驗是要在實驗室和之后的臨床工作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翻譯這門學科和醫(yī)學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可以概括為“積累”和“應用”。一名譯員需要豐富的詞匯、流利的口語和廣博的知識,這些都需要在自己的閱讀乃至生活中保持高度的敏感并不斷積累。畢竟主修是醫(yī)學,我的英語學習一般是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比如吃早餐時聽英語新聞,放假期間也保留了每天聽BBC的習慣。雖然生活很忙碌,但是不斷學習確實能讓人感受到快樂。
回顧我一路讀書、一路學習的歷程,似乎可以這樣概括:小學時的閱讀是橫向的,是不斷拓寬自己知識面的過程;中學的閱讀是縱向的,是邊閱讀邊思辨的過程;而大學的閱讀則是集中于點進行深挖,是進一步探索和鉆研的過程,這時已經(jīng)明確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也在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新的可能。
“軀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睙釔圩x書、熱愛學習的人,從不會自滿,從不會駐足,而歲月也總會給他們驚喜。
編者注:
金超穎,《少年博覽》首席小記者,曾經(jīng)的南通中考狀元,中學時代便拿獎拿到手軟?,F(xiàn)在是浙江大學2016級臨床醫(yī)學系的一名非典型醫(yī)學生,是課堂上和實驗室里嚴肅的醫(yī)學僧,也是常戴著耳機、常讀英文書的翻譯愛好者;是動漫十級、偶爾摸點魚的不專業(yè)畫手,是會彈點吉他和尤克里里的不專業(yè)歌手,也是喜歡在廚房搗鼓的不專業(yè)大廚。用有限的生命,嘗試無限的可能——這是她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