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珍等
摘要 ?{目的]提高水稻產量,增加經(jīng)濟效益,為當?shù)氐霓r業(yè)生產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通過“3414”回歸最優(yōu)設計原理的方法設置水稻肥效試驗,并采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與對照相比,各配方施肥處理水稻產量均有所提高,14個處理中,以N2P2K3處理
關鍵詞 ??水稻;3414;測土配方施肥;肥料效應
中圖分類號S??14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36-0128-03
江蘇粳稻栽培面積常年約186.67萬hm2,東??h中熟中粳栽培面積約6萬hm2{1],是江蘇主要的糧食豐產區(qū)。蘇北化肥使用量較高,是水稻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稻米品質下降,而過量施肥不但增加成本投入,還會嚴重污染環(huán)境,造成土壤板結和富營養(yǎng)化。因此,精確施肥,提高水稻產量,增加經(jīng)濟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金華等{2]、錢飛躍等{3]、劉洋等{4]分別對江蘇省灌南縣、淮陰區(qū)、睢寧縣進行了測土配方研究。為了探討高產粳稻品種適宜的肥料使用,為農民增產增收增效服務。筆者根據(jù)農業(yè)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技術規(guī)范》和“3414”肥效田間試驗總體方案要求,開展了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旨在獲得水稻最佳施肥數(shù)量和氮磷鉀施肥比例,客觀評價測土配方施肥效益,為進一步優(yōu)化肥料配方提供理論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石榴街道辦浦西村八組農戶田進行。地理位置118°44′19.66″E、34°35′01.49″N,海拔298m,屬溫帶海洋濕潤季風氣候區(qū)。試驗田前茬作物為小麥,土壤類型為砂壤土。土壤養(yǎng)分:有機質16.23g/kg,全氮1.04g/kg,速效磷2.89mg/kg,速效鉀148.45mg/kg,pH7.07。質地為壤質砂土,肥力水平中等,地力均勻。播種前采集耕作層土樣進行分析測試。
1.2試驗材料
供試氮肥為“四川瀘天化”生產的尿素,含N46.0%;供試磷肥為“四川宜賓鵬程”生產的過磷酸鈣,含P2O512.0%;供試鉀肥為“俄羅斯”生產氯化鉀,含K2O60.0%。
中熟中粳品種陽光800,由山東省郯城縣種子公司選育,2017年2月通過江蘇省品種引種備案,具有產量高、米質優(yōu)、抗性強、生育期早等特點,適宜在東海縣種植,由連云港市神州種業(yè)有限公司獨家經(jīng)營。近2年,在連云港市東??h推廣種植,平均產量9819kg/hm2,高產田塊達11455.5kg/hm2。
1.3試驗設計
采用農業(yè)部推薦的“3414”最優(yōu)回歸設計,共設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試驗因素水平與處理見表1,小區(qū)面積為6.0m×2.5m=15.0m2,隨機排列,3次重復,試驗方案見表2。
1.4試驗方法
采用水育秧。秧齡控制在33~35d。移栽密度為26.4cm×19.8cm,每小區(qū)栽15行,每行26窩,每小區(qū)栽390穴,每穴栽2株,小區(qū)內土壤、地形相對一致,每處理小區(qū)間間距100cm,田埂高40cm,寬30cm,邊緣深入土層15~20cm,在試驗田周圍做邊埂寬40cm×高50cm的保護行。
氮和鉀肥分基、追(蘗)肥,磷肥做基肥一次性全部施入。氮肥分期施用的比例為基蘗肥∶穗肥=6∶4,穗肥中促花肥和?;ǚ矢髡?0%。磷肥全部做基肥。鉀肥分期施用的比例為基肥∶追肥=1∶1。分蘗肥在水稻分蘗前7d施用。成熟時,及時進行小區(qū)單打單收與測產。
1.5數(shù)據(jù)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由圖1可知,隨著施
肥水平的提高,水稻產量增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
理間水稻產量差異極顯著,即F=968.49>F0.01=2.91。處理⑩產量最高,處理⑦次之,處理⑥產量再次之,三者產量差異不顯著,處理①產量最低。
2.2施肥模型建立與肥料最佳施用量
2.2.1單因素肥料效應分析。
在磷、鉀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處理②、③、⑥、B11,以不同氮肥施用量為自變量、相應水稻產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氮肥用量與水稻產量之間的回歸方程:y=-0.70N2+31.20N+416.27(R2=0.9969)(表3)。通過該肥料效應方程可以得出,最大氮肥施肥量為333.90kg/hm2,相應水稻產量為11453.55kg/hm2。
在氮、鉀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處理④、⑤、⑥、⑦,以不同磷肥施用量為自變量、相應水稻產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磷肥用量與水稻產量之間的回歸方程:y=-0.39P2+8.53P+709.79(R2=0.9924)(表3)。通過磷元素的肥料效應方程可以看出,最大磷施用量為164.55kg/hm2,相應水稻產量為11333.40kg/hm2。
在氮、磷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處理⑥、⑧、⑨、⑩,以不同鉀肥施用量為自變量、相應水稻產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鉀肥用量與水稻產量之間的回歸方程:y=-0.61K2+13.30K+686.13(R2=0.99.18)(表3)。通過鉀元素的肥料效應方程可以得出,最大鉀肥施用量為163.35kg/hm2,相應水稻產量為11378.25kg/hm2。
該氮磷鉀三者肥料,在最大施肥量之前,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水稻產量也相應增加。但當超過最高施肥量后再施肥時,水稻產量開始下降。
2.2.2雙因素肥料效應分析。
3結論與討論
(1)該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處理⑩(N2P2K3)產量最高,處理⑦(N2P3K2)產量次之,處理⑥再次之,三者產量間差異不顯著。從農資成本看,處理⑥(N2P2K2)經(jīng)濟效益最高。
(2)從單因素肥料效應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水稻產量也相應增加。與成金華等{2]、劉洋等{4]、廖佳麗{5]的研究結果一致。但當超過最高施肥量后再施肥時,水稻產量開始呈下降趨勢。適量施用氮肥可促進稻株生長,但過量施用會使水稻植株無效分蘗增多、貪青晚熟、倒伏、病蟲害加劇,空癟粒增多,結實率下降,影響水稻產量。魏義長等{6]研究發(fā)現(xiàn)磷肥過量施用會導致鋅肥缺失,從而導致水稻減產。但使用鉀肥過量也會導致水稻減產{7]。從該研究雙因素肥料互作效應看,NPK兩兩間都存在顯著的互作效應,說明K肥過多,影響植物體N、P的吸收,從而使水稻減產。
因此,在水稻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同時磷鉀肥是水稻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元素,可增強植株體內活動力,促進養(yǎng)分合成與運轉,加強光合作用,延長葉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實飽滿,提高產量,因此,在控施氮肥的同時,應配合平衡施用磷鉀肥{8]。
參考文獻
{1]徐宗進,汪洪洋,張立智,等.水稻新品種連粳7號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0(6):106-107.
{2]成金華,張翠娥,鄭亮,等.江蘇省灌南縣水稻“3414”肥料效應試驗{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13(3):56-59.
{3]錢飛躍,朱光,朱春梅.淮陰區(qū)測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試驗總結{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21):122.
{4]劉洋,王存言.江蘇省睢寧縣水稻“3414”肥料效試驗總結{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9(3):346-347.
{5]廖佳麗.測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應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3):213-218.
{6]魏義長,白由路,楊俐蘋,等.測土推薦施鋅對水稻產量結構及土壤有效養(yǎng)分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07,21(2):197-202.
{7]戚士勝,胡鳳桂,李應生,等.壽縣水稻“3414”完全肥料效應田間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16):131-133,136.
{8]徐培智,解開治,劉光榮,等.冷浸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對水稻產量及施肥效應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39(2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