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程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倡自主、獨立、探究性學習的前提下,要培養(yǎng)“感受·鑒賞”的能力,感受中華文化的淵博,鑒賞古詩詞的深厚寓意。然而,今日的高中生,在古詩詞閱讀板塊,卻顯得十分的薄弱。高中生對古詩詞鑒賞不感興趣,教師文學素養(yǎng)不夠高、評價方式單一等原因,造成古詩詞閱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研究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關(guān)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高中師生對古詩詞閱讀和積累均比較薄弱
俗話說“厚積薄發(fā)”“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由此可見深厚積累的重要性。如果缺乏對古詩詞閱讀的積累,就無法在需要的時候脫口而出,這時才深刻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學習古詩詞亦如此,如果高中師生對古詩詞的閱讀量均比較少,積累比較弱,那么無論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講解古詩詞的內(nèi)容,還是在高考中對古詩詞內(nèi)容的閱讀與鑒賞,均無法很好地完成,不用說理解和鑒賞,就連內(nèi)容方面讀通順都存在問題。而目前高中師生對古詩詞的閱讀和積累均比較薄弱,這是現(xiàn)狀,也是事實。
(二)在古詩詞鑒賞理論方面,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明顯不足
據(jù)調(diào)查,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一般只注重對作者、時代、寫作背景的介紹,而對于適當?shù)耐卣寡由?、古詩詞的比較鑒賞、古詩詞的意象、意境的賞析比較等方面則一帶而過,涉及甚少,這種做法就是教師古詩詞鑒賞理論素養(yǎng)不足的表現(xiàn)。正因為教師在古詩詞鑒賞理論方面比較欠缺,所以導致在古詩詞鑒賞課上,無法將內(nèi)容講得豐富多彩。
(三)在對新課標的理解方面,教師掌握得不夠深入
新課標要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由此可見,新課標對文學作品,尤其對古詩詞的閱讀和鑒賞方面非常重視,強調(diào)在古詩詞的鑒賞教學過程中要將古詩詞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新課標對古詩詞學習寄予厚望,希望能夠通過古詩詞的學習,讓學生們達到身心的提升。而高中語文教師對新課標的研究可謂淺嘗輒止,更不用說付諸實施。這也是目前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不精彩的原因之一。
二、對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現(xiàn)狀改進的策略
(一)在閱讀積累方面,精選閱讀文本
在安排合理的閱讀時間、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前提下,古詩詞閱讀文本的選擇至關(guān)重要。有時,選對一本古詩詞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fā)出學生學習的動力。高中階段,新課標要求閱讀的一般是淺顯的古詩詞,當然這些古詩詞要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是古詩詞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作,能夠?qū)ε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鍛煉學生的文學敏感性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些閱讀文本是值得推薦的,比如說《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其中的古詩詞都是精品,且有鑒賞過程,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頗多。對于一些苦澀難懂,距離學生理解和鑒賞能力太遠的古詩詞,學生可以不去閱讀,如果選擇這樣的文本,則會讓學生對古詩詞閱讀產(chǎn)生厭煩感,由此可見,適合的閱讀文本的選擇對于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二)在教師綜合素養(yǎng)方面,應(yīng)不斷學習和提升
1.增加教師古詩詞的閱讀量
由于教師在古詩詞積累方面欠缺,所以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就要增加古詩詞的閱讀量。只有閱讀量上去了,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才會越來越高。平時,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古詩詞閱讀時間,并盡量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地做到。古詩詞的閱讀,要選擇合適的文本,為課內(nèi)古詩詞服務(wù),為教師的高效課堂服務(wù)。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古詩詞閱讀,使自己真正稱得上是“學高為師、身高為范”的教師稱謂。
2.教師應(yīng)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
在對新課標的理解上,有些教師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十分有必要加深教師對新課標——閱讀·鑒賞部分的理解。明了新課標的要求,在古詩詞閱讀的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對中華文化精髓——古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并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使自己具備獨立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在古詩詞的知識海洋中,任意馳騁。
(三)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
課堂合作·探究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們于課堂上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最后答案在探究中水落石出。對于比較難懂的古詩詞教學來說,這種模式非常受用。這種創(chuàng)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完全擺脫了過去那種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限制,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價值。教師不再是將答案公布于眾,而是以問題引導的形式將其拋向?qū)W生,讓他們在討論中自己發(fā)現(xiàn)答案,這種形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探究性思維的培養(yǎng)起著很大的作用。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中來,積極地思考,多方面論證,大家集思廣益,最后答案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合作中得出,可謂水到渠成,順其自然。
三、結(jié)語
古詩詞鑒賞在語文教學中,乃至今后的學習中的重要位置已初露端倪,高中語文老師應(yīng)認真學習新課標的內(nèi)容,領(lǐng)會新課標的精神內(nèi)涵。從新課標的要求出發(fā),選取適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領(lǐng)悟中華文化的精髓,并將其發(fā)揚光大,讓中華詩詞永遠綻放出它的魅力和神采!
參考文獻
[1]周振甫.古代詩詞三十講[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高錦標:新課程語文教學詩歌鑒賞策略探析[J].讀與寫,201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