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群 張文磊 朱慧方 高長春
摘要 作為貴州省甲級鄉(xiāng)村旅游村寨,都勻總陽寨在建筑立面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上已取得一定成績,但植物配置卻存在較多問題,影響其總體景觀質量。通過實地調研,總結總陽寨植物景觀配置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植物學、景觀美學、景觀文化學等對其植物景觀質量的提升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總陽寨鄉(xiāng)村景觀質量,也為茶園地區(qū)旅游村寨植物配置提供可參考意見。
關鍵詞 茶園;旅游村寨;植物配置;總陽寨
中圖分類號 S7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14-0125-03
Research on Configuration of Plants in Tourist Villages in Tea Plantation —A Case Study of Zongyang Village in Duyun
SUN Lianqun,ZHANG Wenlei,ZHU Huifang et al (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 558000 )
Abstract As a Grade A rural tourism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Duyun Zongyang Villag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building facades re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plants, affecting the overall landscape quality.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in Zongyang Village,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based on botany,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landscape culture to improve rural landscape qualit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 plantations in the tourist village.
Key words Tea plantation;Tourist villages;Configuration of plants;Zongyang Village
旅游村寨景觀建設具有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鄉(xiāng)村旅游體驗的雙重意義。 在“旅游扶貧”以及“鄉(xiāng)村振興”的背景下,旅游村寨景觀建設如火如荼。植物景觀作為景觀要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其依靠本身色、香、姿、韻裝點空間,美化人居環(huán)境,對空間整體景觀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
總陽寨作為茶園地區(qū)旅游村寨,具有典型性。2015年,總陽寨申報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2016年,總陽寨打造“美麗鄉(xiāng)村·四在農家”旅游點,按照茶旅結合、山地旅游的思路進行建設和改造;2017年,總陽寨被列為17個貴州省甲級鄉(xiāng)村旅游村寨之一??傟栒挥诓鑸@地區(qū),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居民聚居地,對其植物配置的研究,具有代表意義。
1 總陽寨簡介
總陽寨位于都勻市區(qū)西部約20 km,螺螄殼景區(qū)內。螺螄殼景區(qū)山體雄偉,植被覆蓋率高,常年多霧,是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的主產地之一,有毛尖茶園 6 666.67 hm2。近年來,螺螄殼景區(qū)正利用其優(yōu)質的自然資源與茶園景觀,努力發(fā)展旅游,走茶旅融合、山地旅游發(fā)展之路。總陽寨位于螺螄殼景區(qū)山坳之中,周邊有大片竹林和茶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總陽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布依族語言、文字、服飾、節(jié)日基本保存完整。目前正將布依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大力發(fā)展茶文化旅游。在都勻市政府的推動下,目前村寨房屋已進行精品包裝,村寨景觀建設初見成效,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2 總陽寨植物景觀概況
2.1 點狀植物景觀
總陽寨屬于小范圍聚居村落,其人工植物景觀不同于城市社區(qū)大面積人工植物景觀,主要小面積點狀分布在村口、房前屋后、功能性廣場等區(qū)域??傟栒饕坝^植物及其特征見表1。
2.1.1 村口。
村口是村莊形象的窗口??傟栒孱^標志性景觀主要為村寨大門,植物景觀主要采用借景,依托周圍的茶園以及松柏林;而在村尾,則有古樹——楓香、痄腮樹(野荔枝樹),一大一小,景觀獨特,村民稱其為平安樹、幸福樹,寄托了當地居民的美好愿望,具有獨特的文化含義。
2.1.2 房前屋后。
總陽寨地處山坳,建設用地緊張,村寨植物景觀用地有限,景觀綠化必須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以及墻面、屋頂等。通過實地調查,得知當地居民仍保留著自然晾曬農作物的傳統(tǒng)方式,因此房前屋后都保留了一定面積的水泥硬化晾曬區(qū)域。植物配置則主要通過各類樹池,點綴式種植桂花、楊梅等小喬木,山茶、月季等小灌木以及一些當季蔬菜。局部墻面則種植藤蔓蔬菜,如絲瓜、南瓜等,未見屋頂綠化。植物配置層次多為2層:小喬+灌木、灌木+蔬菜,配置形式自由,體現(xiàn)一定的鄉(xiāng)村氛圍,滿足鄉(xiāng)村居民生活功能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近年來,總陽寨大力打造旅游村寨,修建了一些功能性的休閑廣場,該區(qū)域植物配置,無論是從配置手法還是植物選擇上,皆追求城市化的植物美學。規(guī)則配置紅花檵木球、大葉黃楊、旱柳、蘇鐵、馬尼拉草,與周邊環(huán)境融合度不高,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2.2 線狀植物景觀
總陽寨線狀植物景觀包括道路、溪流區(qū)域。總陽寨面積較小,主干道貫穿整個村寨,沿線植物景觀主要依托兩邊茶園、農田、荒地等原有植物斑塊,人工綠化較少,目前移植旱柳作為行道樹,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旱柳做截頭處理,景觀效果差。同時道路邊緣植物品種單一,缺乏季相之美與豐富的植物層次,冬季尤顯蕭條。
總陽寨范圍內分布了大量的竹林,尤其是溪流兩岸,翠竹夾岸,景觀優(yōu)美,但總體色調單一,缺乏變化。而流經村寨部分,渠道多做硬化處理,雖配置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 但配置雜亂無章,未能起到軟化渠道、美化水景的作用。道路兩邊的排水溝則全程硬化處理,水泥裸露,未做任何景觀化處理,缺乏植物軟化。
2.3 面狀植物景觀
總陽寨面狀植物景觀主要包括茶園、水稻田、松樹林、自然山林、荒地,其作為背景植物,面積大,不僅是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依托,對村寨植物景觀的多樣性也起到重要作用??傟栒遣家来逭?,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文化,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村寨周邊農田內種植水稻,形成稻田風光;同時海花草的種植也成為總陽寨一大特色,產品遠銷新加坡、日本,在村寨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傟栒挥诙紕蛎夂诵漠a區(qū),家家戶戶種茶,因此總陽寨四周形成了成片的茶園,從景觀美學來看,茶園植物品種單一,偶有幾株松科植物點綴其中,終年常綠。而自然山林則主要自然分布松樹、杜鵑、竹及楓香以及常見野生落葉植物,季相變化較為豐富;荒地則長滿雜草,冬季蕭瑟。
3 都勻螺螄殼總陽寨植物景觀存在問題
3.1 植物配置單調呆板,缺乏層次變化
由于旅游村寨建設的推動,總陽布依寨已有了植物美化綠化的意識,但植物布局隨意,無法可循,經不起生態(tài)美學、植物學等專業(yè)的推敲。直觀的結果便是植物配置并未對村寨整體景觀效果起到高效的提升作用,直接表現(xiàn)在植物配置呆板單調,僅停留在見縫插綠的層面上。房前屋后由于面積小,問題還不是特別凸顯,而在面積較大的公共休閑區(qū)域、線性的道路以及濱水區(qū)域植物景觀營造上,便極為明顯,植物配置不講究層次變化,不追求線條韻律。如道路植物景觀,移植的旱柳隨意種在路緣,下層無任何鄉(xiāng)土植物銜接,造成道路景觀質量不佳,未起到窗口示范效應;再如,村寨休閑廣場上,整齊列植數排桂花,毫無美感與層次可言,與周邊環(huán)境不協(xié)調。
3.2 色彩單一,季相變化不豐富
植物景觀要素與其他景觀要素最大的特殊之處,便是變化性,最為突出的則是其季相的變化[2]??傟栒匀簧搅旨鞠噍^為豐富外,無論是點狀的房前屋后、公共區(qū)域,或是線狀的道路、水體,還是面狀的茶園、松林、竹林均缺少季相色彩變化。如茶園,缺乏必要的套種,色調呈現(xiàn)為單一的綠色,缺乏開花植物、秋色植物;鄉(xiāng)村道路的行道樹旱柳,雖為落葉喬木,呈現(xiàn)一定的季相性,但僅憑其單一品種,很難表現(xiàn)出豐富的季相效果;竹林瀟灑飄逸,但四季常綠,未合理搭配開花植物,色彩顯得單調。
3.3 特色文化缺失,植物配置缺乏亮點
總陽寨屬于茶園地區(qū)的旅游村寨,然而其植物配置未體現(xiàn)茶文化、民族文化主題,缺乏植物配置亮點,無法對游客產生足夠的吸引力,植物景觀旅游參與度不高??傟栒鳛椴鑸@地區(qū)旅游村寨,有著豐富的特色鄉(xiāng)土植物,如茶樹、野生杜鵑、竹、水稻、?;ú莸?,植物配置在主題文化營造上大有可為,而總陽寨植物景觀的營造未能很好地運用,相反卻大量采用常見的城市園林植物,未能體現(xiàn)布依族的特色生活之美。另外植物景觀也缺乏趣味性的植物小品,亮點不突出。
3.4 植物景觀各自獨立,沒有形成呼應之勢
總陽寨植物景觀多樣性豐富,點狀、線狀、面狀相結合,然而植物景觀各自獨立,主要表現(xiàn)為村寨內部與外圍植物景觀不呼應,村寨內部之間植物景觀不呼應。如總陽寨四周茶園分布,茶樹耐修剪,十分適合作為村內綠化植物,然而村寨內卻未見其身影;再如布依族有獨特的竹文化,竹崇拜意識表現(xiàn)在布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3]??傟栒闹芊植即罅恐窳?,而村寨內部除公共廁所處運用少許竹外,其他區(qū)域均未見運用竹元素;自然山林分布的杜鵑具有獨特的觀賞效果,卻未見配置在村寨之中;旱柳作為行道樹種植在路邊,然而濱水兩邊卻未見配置,未形成呼應之勢。
4 旅游村寨都勻總陽寨植物景觀提升建議
4.1 豐富植物層次,增加季相變化
豐富植物層次,增加季相變化對提升總陽寨植物景觀質量有顯著作用[4],不同的景觀區(qū)域,具體提升方法有所不同,以道路、茶園、建筑立面為例。
總陽寨內道路與建筑、農田、山地接壤,在保持喬木層旱柳(大喬)+櫻花(小喬)整體基調下,可依據不同的路段,靈活配置。村口部分采取旱柳+櫻花+造型茶樹的形式,體現(xiàn)入口的儀式感;與建筑接壤處,因為沒有多余的土壤,則采取盆景山茶+?;ú?、盆景山茶+時蔬的形式;農田區(qū)域則可采取旱柳+櫻花+野花的形式。植物配置在統(tǒng)一中體現(xiàn)變化,不同高度的常綠、落葉、開花植物相配合,豐富層次的同時,也增加了季相變化。
針對茶園區(qū)域,則可采取間種的方式來提高植物景觀的層次感與色彩變化。鄉(xiāng)村土地的植物種植需在滿足生存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再考慮文化、藥用、觀賞等其他功能[5]。實踐證明,茶田間作可以改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茶樹生長、保持茶園水土,提高高檔茶的產出率[6]。因此,合理的茶園套種,是一項有利茶葉生產以及景觀提升的雙全之策。茶山道路可種植櫻花+紫薇,起到縱向的景觀延伸作用;茶田梯壁可種植圓葉決明、平托花生,保持水土的同時也提升景觀豐富度;間種的遮陰植物,宜選擇高大的落葉喬木,如杜仲、烏柏、銀杏、泡桐等,也可為枇杷、李樹,形成茶園+果園的景觀;茶園外圍則可選種植柳杉、柏木、楓香、烏桕、楊梅、火棘、薔薇、竹子等植物,起到防護林的作用的同時,也豐富植物景觀??傊诓桓蓴_茶園生長的前提下,運用一些植物配置手法,使茶園形成四季常綠,春夏可觀花,秋可摘果、賞葉的獨特的景觀。
村寨大門、村寨建筑,則可運用香藤、絲瓜、南瓜、金銀花、葡萄等鄉(xiāng)土藤蔓植物營造垂直綠化效果,增加植物景觀的層次感。
4.2 運用當地生活美學,提升植物景觀的鄉(xiāng)土特色
傳統(tǒng)布依聚落,沒有現(xiàn)代的規(guī)劃手段,但整體環(huán)境和諧,這便是當地居民獨有的生活美學在指導,旅游村寨的規(guī)劃需充分利用當地生活美學,提高村民植物景觀設計的參與度。植物配置在充分尊重現(xiàn)狀環(huán)境的基礎上,做適當地調整,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在村寨美化植物的選擇上,選擇一些當地的果蔬、花木、藥材等;石塊砌成的擋土墻縫隙之間,可種植一些特色景觀植物,如鳶尾、野菊花、野薔薇等;總陽寨專門用于植物綠化的空間有限,可采取容器種植的方式綠化,在容器的選擇上,可選擇一些簡單的臉盆、水桶、竹容器,節(jié)省成本的同時,代表的是一種鄉(xiāng)村文化符號,營造的是一種鄉(xiāng)愁氛圍。
4.3 主題性的植物配置,講究呼應與延續(xù)
以布依民族文化、茶文化為主題,將特色植物楓香、竹、茶樹等引入村寨,營造茶園旅游村寨氛圍,提高植物配置的識別度。同時注重寨內寨外植物景觀相呼應,講究植物景觀的延續(xù)性。如茶園的櫻花與入村道路的櫻花,自然林野生杜鵑與村寨房前屋后的點綴杜鵑,茶園間種的楓香與村口的楓香,茶山茶樹與村寨造型茶樹,農田內經濟作物?;ú菖c村寨內盆景海花草的相互呼應等。
4.4 方法創(chuàng)新,提升植物景觀的參與度與附加值
體驗經濟時代,人們希望更好地融入鄉(xiāng)村,體驗鄉(xiāng)愁[7],鄉(xiāng)村景觀的營造也應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適當融入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方法,使鄉(xiāng)愁表現(xiàn)形式能夠與時俱進,深入人心??傟栒参锞坝^的營造也是如此,在保持“土”格調的基礎上,植物景觀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可有所創(chuàng)新。如茶園可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打造大地景觀,提高游客茶園體驗度;茶樹耐修剪,適合造型,可在休閑廣場營造場景化、故事化的茶樹造景,與廊架、景觀小品相結合,代替蘇鐵、紅花檵木等城市園林化植物造景;村寨垃圾桶、路燈等基礎設施,可采用果蔬、花葉造型,強化環(huán)境的鄉(xiāng)愁氛圍;村寨房前屋后,可營造特色可食地景(蔬菜花園),也可根據具體的用地情況,營造村寨特色花鏡,花境以茶、若葉竹為背景,以月季、杜鵑、格?;ǖ葹橹芯?,以香蔥、狗肉香、紫蘇等時蔬為前景,滿足食用功能的同時具有觀賞性。總之,在保證主題特色的前提下,提高植物景觀的趣味性,進而提高植物景觀與居民、游客的互動性,提升景觀的附加值。
5 結語
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鄉(xiāng)村旅游達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guī)模超過1.4萬億元,鄉(xiāng)村旅游也已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鄉(xiāng)村旅游形勢頗好。鄉(xiāng)村景觀建設是鄉(xiāng)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8],而植物景觀作為軟質景觀對鄉(xiāng)村總體景觀效果的影響深刻。鄉(xiāng)村區(qū)域本身有著較為豐富的植物群落以及特色的鄉(xiāng)愁氣息,對于植物景觀的美化工作與城市不一樣,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植物資源以及景觀要素的基礎上,突出自然和野趣,以實用性和經濟性為主,兼顧觀賞性,貼近農民生活[9],觸及游客靈魂,讓當地村民從植物景觀上找到歸屬感與認同感,外來旅游者從植物景觀上找到鄉(xiāng)愁感與親切感,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趙梅.基于鄉(xiāng)土特色的景寧畬族村莊植物景觀營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2] 陸哲明,武祥永.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其對景觀效果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2014,8(16):13-16.
[3] 劉加維,張凱莉,周政旭.布依族聚落的植物景觀及其文化分析[J].住區(qū),2016(5):105-110.
[4] 蘇智恒,楊海龍.園林植物季相變化對景觀效果的影響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7,11(23):45-46.
[5] 陳煜初,趙勛,沈燕. 試論鄉(xiāng)村植物概念及其應用[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4年會論文集(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951-954.
[6] 韓文炎,江用文,唐美君,等.生態(tài)高效茶樹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9:62-63.
[7] 孫颯.論體驗經濟時代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 34(2):378-379.
[8] 鄺志華.鄉(xiāng)村旅游環(huán)境景觀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
[9] 薛玉劍,李光忠.新農村綠化應凸現(xiàn)地域特征與田園特色:以山東省德州市為例[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