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學的現(xiàn)實處境卻極為尷尬,在語文教育中始終呈現(xiàn)出極為嚴重的弱勢和頹勢。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的提出,為改進和優(yōu)化作文教學找到了方向,催生了作文教學的動力需求。梳理目前作文現(xiàn)狀及其頹勢,理清其癥因,運用交際寫作理論引領作文教學是扭轉這種局面的關鍵。
【關鍵詞】語文作文教學;頹勢與癥因;交際寫作;動力需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科諸模塊中最重的一塊,是整個語文教育的檢驗場和晴雨表。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閱讀教學的領悟與操作,都可以在作文中充分顯示和折射出來,并反過來通過它對整個語文教學做出較為公允的評判、審視和修復。難怪乎,在中、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分量舉足輕重,幾乎始終占語文試卷分值的40%以上,成為衡量考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把標尺。
然而,由于我們的作文教學在長期的文章寫作、過程寫作模式下,過分強調應試的技巧,脫離生活本真,陷入學生不愿寫、沒話寫、不會寫,老師害怕教、沒法教、不去教的“三難”境地。近年來,語文教育界專家研究借鑒中外交際語境寫作理論,對改進優(yōu)化作文教學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思路。本文欲就當前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在激發(fā)催生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需求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頹勢依舊,作文教學由來已久的硬傷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處境極為尷尬,在語文教育中始終呈現(xiàn)出極為嚴重的弱勢和頹勢。教師的教學行為中作文是可緊可松的“軟”任務,成了一塊可以任意拿捏的“橡皮泥”;學生學習中作文又是少數(shù)人成就作家夢想的心儀營地,虛幻而空洞,而多數(shù)人則怕之厭之,是最無法具體和量化的一塊“泡泡糖”。愛怕交織、人人嫌棄,是最讓人感知真切的校園作文氛圍。長期以來,頹勢依舊,是作文教學永遠的硬傷。難怪我們的語文教育這樣讓人說三道四,作文更是地位弱化。語文甚至在學生心目中竟比之外語也遜色幾分,更不必和數(shù)理化去相提并論了。這多少讓我們的語文教育感到汗顏和慚愧了。作為語文人,我們必須要進行分析反思與改進優(yōu)化。
梳理目前作文現(xiàn)狀,其頹勢可以歸納出這樣幾種現(xiàn)象:一是存在普遍的認識上的輕視現(xiàn)象。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寫,總覺得批改麻煩,寫起來勞神費力,見效緩慢,從而覺得早練遲練一個樣,喪失了緊迫感。二是大部分學生對作文沒興趣,學來練去,收效甚微,是心中最沒有底的語文學習模塊。據(jù)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的調查顯示,40%的中小學生怕寫作文、不愛寫作文。在作文訓練與應試過程中,大多學生對作文幾無把握,湊字數(shù),憑感覺,撞運氣。三是學生作文的題材內容選擇隨意化,缺乏系統(tǒng)有序的訓練規(guī)劃和模式。在寫作訓練的時機把握上也存在隨意化,想寫則寫,往往被閱讀教學沖擊、擠占。四是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此并無多大招數(shù),有時講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動起筆來卻是笨手笨腳,作文教學中只是完成教學模塊的任務罷了,彈性很大。五是作文評價尺度難定,教師、學生都難有準頭,而且人為的個性好惡傾向影響很大,見仁見智,等等。
要徹底扭轉這種頹勢,確非易事,需要教學實踐活動與教學理論研究的互動,需要教師的身體力行與學生的行為投入,需要語文諸知識模塊間的交互推動與各學科運行的全方位整合支持。只要積極主動出擊,有所作為,作文的頹勢這塊硬傷一定會得到有效療治。
二、尋根探源,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動力不足
作文的這種頹勢,其形成由來已久,弄清根源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筆者以為其癥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其一,作文教學知識與理論的陳舊,阻滯作文教學的發(fā)展。近年來,語文教育學者王榮生、榮維東等一批學人對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和研究,結合中外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認為作文教學目前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看是寫作觀錯誤、寫作理論僵化、寫作知識陳舊而造成的;同時提出我們的作文教學長期處于從文章寫作、過程寫作到交際寫作提升發(fā)展的三種范式的初始階段,裹足不前。從而導致我們的作文教學“重表達”“輕交流”,忽視“真實世界的寫作”,導致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趣味和動力不足。這些研究值得肯定,對改進和優(yōu)化目前的作文教學富有啟發(fā)意義和指導價值。
其二,語文教學的條塊運作模式,弱化了作文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已形成了語文基礎知識、課文篇目閱讀與作文教學三大板塊,各板塊之間的教學與訓練相對獨立,交叉運作的綜合性不強。再加上近年來語文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又淡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性,使得整個語文教學從小學到高中,實際上陷入了以語文課本、讀本為藍本的漫長的閱讀教學之中。這就使得作文教學真正處在彈性化的弱勢地位,訓練的力度、強度、難度、密度都很不夠。作文教學頹勢依舊,改變現(xiàn)狀仍任重道遠。
其三,作文訓練無序,使得作文現(xiàn)狀改觀陷入自身泥潭。目前從小學的說話寫話、成段成文,到中學比較復雜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及應用文的寫作訓練普遍強度不夠。一個學期寫不了10篇作文,數(shù)量少不說,由于教師工作課時量大,學生興趣不濃,批改點評指導不及時等,大量的習作缺少個性創(chuàng)意,真正能反映孩子心靈世界、精神生活、人文情懷的作品確實很少。更為嚴重的是受應試、追求升學率這種功利色彩的束縛,中小學作文一直呈現(xiàn)出程式化、模塊化的普遍性問題。這些都使得作文訓練在時間安排、寫作次數(shù)、內容體系等方面處于無序狀態(tài),作文陷入了困境。
其四,學科間的相互擠壓,更使作文受到削弱?,F(xiàn)在的學生,在課改、減負、素質教育的大旗下,依舊是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以成績?yōu)橹饕罁?jù)的教師業(yè)績考核機制和以應試為手段的中高考選人評價體制左右著教育教學。這種實質上沒有從應試中轉變的教育體制使得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考什么就學什么,時間的高消耗,課程的高負荷,升學的高壓力,導致課程之間相互擠壓,以語文為主的文史學科受到的影響最大。大量的數(shù)理化作業(yè),高強度的英語訓練,使學生對文史課程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明顯減少。作文的系統(tǒng)訓練到了高中就幾乎成了空殼:課堂作文多應付,課下作文抄文選,考試作文背名段,臨考還要猜題目!
這種現(xiàn)象導致真情作文少了,真實反映學生自己生活的作文少了,勢必造成作文的個性缺失和特色失卻,更加劇了作文的頹勢。
三、反省思辨,交際寫作催生作文動力需求
廓清了作文的頹勢及其原因,還需要我們進行全方位綜合治理。總結反思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作文教學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沒有解決好學生“為什么要寫”“對誰寫”“為什么要向別人說這樣一個話題”的問題,我們的作文教學過程只是沒有由頭地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他們去寫,無目的無對象,又不得不寫,作文令人生厭,自然遠離了學生。研究表明,寫作是一項復雜而又具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義的技能活動,一方面需要極強的心理動機介入,另一方面需要鮮明的個性情感投射,再一方面要有持久頑強的意志參與。寫作本來就應該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相互之間見面時進行說話交流一樣,是一種面對一定的言說對象的、有目的的、主動的書面言說行為。交際寫作理論的提出,恰恰解決了過去作文沒有對象、目的,脫離學生生活,無法激發(fā)學生言說動力需求的弊端,為作文教學改進優(yōu)化明確了方向。
交際寫作理論提出了寫作語境觀點,這個語境指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環(huán)境,也叫“交際場”,包括話題、讀者、目的、文體等要素。這一理論認為,學生的每一次寫作行為都可以看作是一場特定語境下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交流。語境不同,則每次作文的讀者、目的、話題就不同,寫作的內容和形式因此而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古今中外寫作理論都關注著交際語境要素,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寫作學得到很大發(fā)展,一大批學者作了重大理論探索和實踐,但它沒有真正改變我國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這一點與國外的情形截然不同。從交際寫作角度來說,學生作文的過程就是向特定對象的一次傾訴或交流的過程。寫作文如果沒有了特定的對象和目的,必然變得索然無味、毫無意義,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一派頹勢,問題就在于寫作的無目的、無對象,學生寫作文的困難主要不是“沒的寫、不會寫”,而是寫的時候不知道向誰訴說,為什么目的寫?,F(xiàn)實中一個活生生的生活事例就證明了這一點。在我們的校園里,絕大多數(shù)學生為什么討厭寫作文,卻喜歡偷偷摸摸拿著手機相互發(fā)短信、網(wǎng)絡聊天?說起來一長串,寫起來一大篇。就在于這一過程和作文活動相比具有鮮明的真實交流功能和機制。因為其有特定的傾訴對象,有彼此交流的動機和欲望,所以網(wǎng)聊、網(wǎng)讀進入尋常百姓家,似呈泛濫之勢。這給作文教學帶來了很大啟示。作文,只有在找到它的具體語境之后,言說才會富有活力,才會動力十足,作文的頹勢才會從根本上扭轉。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積極作為,重視學習、運用交際語境寫作理論,有意識地改進優(yōu)化我們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生態(tài),讓作文成為一種“真實世界里的寫作”。在作文教學的過程設計中,要充分體現(xiàn)作文的交際功能,設計交際情境,緊貼生活,激發(fā)興趣,催生動力,讓學生作文過程成為具體語境下的表達交流,成為一場別具魅力的交流與對話。
近年來,專注研究交際寫作的學者榮維東在《交際語境寫作》一文中說,交際寫作是一種“讀者導向、交流驅動、語境生成”的寫作。在這種交際寫作觀支配下,學生因為有了直接或潛在的作文言說對象,有了交際語境要素的參與,就可以選擇并創(chuàng)生寫作內容和表達形式。寫作的內容、素材、體裁、結構、語言等,因著這個“交際語境”不斷孕育生成。這樣的寫作,對作者來說,是真實的、具體的、有動力、有意義的。這樣的寫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具體的語境,激活了學生思維情感的源頭活水,興趣、動機得到完全調動,他們就會運用真實的語言能力去完成,從而獲得真實的寫作技能和寫作體驗,書寫真實的思想與情感。
交際的目的性、對象性,讓學生明確了作文寫作是針對具體語境而進行的意義建構和交流活動。這樣就自然調動了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和情感,激發(fā)了作文興趣,催生了作文動力,也就避免了過去長期盛行的“假”作文,學生的作文“作品”不再僅僅是“寫的結果”,而是持續(xù)具有交流和傳播價值的文本。由此判斷,交際語境寫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真實多樣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流技能,它無疑是培養(yǎng)真實寫作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唯一正確途徑,是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一劑良藥。
基于此,我們說,交際語境寫作是目前解決我國中小學寫作教學問題的科學有效的作文理論,能夠催生學生作文的動力需求,為作文教學實踐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指導。
附 注
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交際語境寫作下的高中議論文寫作專題的二次開發(fā)”(課題編號:GS[2017]GHB2947)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金明,1966年生,甘肅甘谷縣人。1989年7月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高級政工師,中學高級教師?,F(xiàn)任武山縣第四中學教師。在各類報刊發(fā)表政研成果、教學論文100多篇,獲各級獎勵40余項。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