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萍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的閱讀材料增多。為適應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需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指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本文基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學習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方法在教學中非常適用,教師幫助學生解題不如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讓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向學生灌輸學習需要自覺性、主動性的思想,因為課本的知識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是有限的,當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知識,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時,學生的潛能才被充分挖掘,不斷豐富知識。
一、明確學習目標,促進自主學習
有重點才有方向。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指定學習的方向,讓學生根據重點自主高效學習。學習的目標驅使學生不斷思考、探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在課堂的初始階段,向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有目標地去搜集資料、自主思考。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沒有被充分提高,學習效率大幅降低,導致學生缺乏學習成就感。例如,初中生在學習《論語十二章》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背誦這些論語語錄,但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快速完成背誦任務,教師可以具體明確學生需要翻譯的字或詞,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中的“慍”字解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的“罔”和“殆”兩字的解釋,為學生快速搜索資料提供方便。教師如此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之于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聽課,認真做課堂筆記,自主思考,主動提問,最終學到更多的知識。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而最后的學習成果又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所以,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讓學生處于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中,學到許多新的知識。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講授《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劉姥姥進大觀園》《三顧茅廬》等內容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這些課文故事情節(jié)曲折,具有趣味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選取角色進行情節(jié)展現,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感悟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深刻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三、指導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恰當的學習方法能推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效 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合理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學習的瓶頸,花費較長時間卻沒有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殊不知很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生雖然投入學習,卻沒有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產生“事倍功半”的現象。教師應適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分析,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不僅是“在學習”,而是做到“會學習”,擁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初中生學習的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是一篇記敘文,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在讀完課文后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點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由于這篇課文較長,學生易在閱讀完整篇課文后忘記了課文前部分的內容,不能完整概括出人物特點和作者表達的所有感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快速瀏覽全篇課文,細讀并快速畫出關鍵語句或關鍵段落,即學生首先快速瀏覽整篇課文,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再仔細閱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細節(jié)描寫和段落的中心句并進行標注,在讀完全文后找出全文的中心段,一般處于文章開篇或者結尾的位置,如此學生就容易從標注的句子和段落中,讀出人物的特點,感悟出作者表達的感情。這種方法適用廣泛,有助于學生運用它自主學習,探索作者表達的深意。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四、培養(yǎng)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受益終身。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講述自己在學習期間良好的學習習慣,可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入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可讓學生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丟掉壞習慣,帶著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不斷克服自己、挑戰(zhàn)自己、自主學習、積累知識。學習習慣是長期性的。它主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生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大幅度提升,同時長期高效率地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成就遠高于不太好的學習習慣帶來的學習收獲。所以,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在學習《出師表》這篇文言文時,學生可能存在較難理解古文的問題,感到這篇課文枯澀難懂,自然很難做到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做課堂筆記、進行課堂討論和課外閱讀等習慣,讓學生通過課堂筆記溫故知新,進而鞏固課堂內容,在課堂討論中學會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汲取他人的金點子,最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多進行課外閱讀,開闊自己的眼界,積累豐富的知識,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解決復雜難懂的問題。
五、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最終取得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韓紅良.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4).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