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香 李民 徐津
摘要:在充分把握視覺障礙者對城市道路需求的基礎上,對于當前我國現(xiàn)有的城市道路上的“視覺障礙者過街音響信號裝置”系統(tǒng)的建立提出問題,并通過以聽覺表達為特征的、以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為根本理念的為“視覺障礙者過街音響信號裝置”系統(tǒng)的建立解決問題,使得視覺障礙者導向提示音尋路信息更加準確的表達出其應有的系統(tǒng)聲音。
關鍵詞:視覺障礙者;導向標識;聲音信號;行人指示燈導向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3-0065-0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步和人類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開始意識到,建設舒適的城市并不是為了特定的人,而是為了所有的人[1]。對于城市導向標識來說,其首要任務就是把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公眾。因此,城市導向標識所表示的信息內(nèi)容必須及時的反映城市的變化[2]。
我國視覺障礙者在不斷的學習如何的生存中,他們所要面對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學習、工作、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其更難的是如何出行,如何走出去。雖然對視覺障礙者,我們有設計出探障裝置的手杖或者是各種視覺障礙者的導航系統(tǒng)工具等,同時還訓練出導盲犬,希望可以更為有效的解決視覺障礙者的出行難的問題,但這些設計所帶來的是高昂的費用,并不能夠普及,并且其出廠的數(shù)量也相對較少。因此,我國在1998年開始在城市道路上實行“視覺障礙者過街音響信號裝置”的設計(如圖1),但是隨之伴隨的問題也不斷的出現(xiàn),例如這種導示音提示對于無障礙者來說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但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同樣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當下應該做的,就北京市某路段的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 針對現(xiàn)存在的視覺障礙者導示音的主要問題
如圖1所示,這是一個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燈柱,燈柱上設有朝向不同的方向的2個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器。這些裝置能檢測紅綠燈信號狀態(tài),能為有視力障礙的群體過街提供聲音信號。當東西或南北朝向的人行道綠燈亮起,該朝向的提示器便會響起“嘟一嘟一”與“嘟嘟嘟嘟”頻率不同的提示音。
1.1 問題一:聲音的“錯綜復雜”
處在同一個燈柱上的提示音,所處的位置在十字路口方向,因此當南北方向開始通車時會出現(xiàn)“紅燈+嘟一嘟一”的連續(xù)性的提示音,而東西方向恰巧就是“綠燈+嘟嘟嘟嘟”的連續(xù)提示音,這樣的設計理念是正確的.不同的提示音提示不同的紅燈或綠燈,給視覺障礙者帶來聲音上的提示。
但是,當聲音交織在一起時,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聽到的是“嘟一嘟一+嘟嘟嘟嘟”兩種提示音的綜合,在這樣聲音的“錯綜復雜”下,視覺障礙者依然還是無法前進,無法安全的通過紅綠燈。
1.2 問題二:聲音的“無感變化”
在城市中,人們面對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在不斷增加,也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整個人身心才能得到放松,這時人們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然而,在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過街提示器,以一個頻率(圖1所處位置其早晚的音頻測量可知是68dB,根據(jù)測量儀的不同上下浮動5dB)不斷地進行聲音干擾的情況下,人會產(chǎn)生莫名的躁動,對于生活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影響,如入睡困難、不間斷的覺醒、早醒、困乏、注意力下降等,嚴重者有可能伴隨著一系列疾病的發(fā)生如心率不齊、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心血管疾病等相關。
1.3 問題三:聲音的“可有可無”
如圖1中的“嘟一嘟一+嘟嘟嘟嘟”這種過街提示音,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他們想要獲得便利必須去相應的機構(gòu),或者是有親人、朋友的帶領下,認識不一樣的音頻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提示,繼而才可以獨自出門。但是,此設計并沒有為無障礙者帶來更多的“享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體現(xiàn)通用設計中的為所有人的設計提供便利。
1.4 問題四:聲音的“模糊導向”
圖1中用的是“嘟一嘟一+嘟嘟嘟嘟”這種過街提示音,對于一些經(jīng)常住在這一區(qū)域的視覺障礙者來說,其可能影響的只是十字路口的安全問題,但是對于一個旅游或者是探親出行的視覺障礙者來說,在這樣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如何區(qū)分南北與東西方向至關重要,這種簡單的“嘟一嘟一+嘟嘟嘟嘟”并不能實質(zhì)的給予“新”到來的視覺障礙者任何導向的作用。
2 針對現(xiàn)有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在充分把握視覺障礙者對城市道路需求的基礎上,對于城市道路上的“視覺障礙者過街音響信號裝置”建立以聽覺表達為特征的、以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為根本理念的視覺障礙者導向提示音尋路信息表達系統(tǒng)。
2.1 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器之間的安全距離
依據(jù)點聲源距離衰減值表(如表1),并且考慮到行人的安全,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導向標識一般放置在遠離人行道與行車道交匯處的人行斑馬線附近。在設計上主要針對的是行人,所以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在設置上采用與道路平行的擺放標準[3]。因此,兩個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燈柱之間的的距離最大應該也是5m,因為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所處的置一般在4.5m2—8m2之間,最遠的距離是4.242m-5.656m,對于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燈柱上的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音來說,其干擾性的聲音值會相差14db;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不會混淆兩種聲音的音頻,相對之間會出現(xiàn)聲音音頻只差,這差無意于一種更加安全的提示音信息。
2.2 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器的音頻差
圖1所處位置其早晚的音頻測量可知是68dB(根據(jù)測量儀的不同上下浮動5dB),但是城市道路噪聲根據(jù)白天與夜晚會區(qū)分成兩種不同模式的音頻音量,不能“以一概全”全部使用一種音頻。因為在夜間,這種音頻無意中制造了一種聲音噪聲,對于周圍的住戶來說其影響可大可小。因此,在白天時,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器的音頻差應在7-10dB;在夜間,視覺障礙者過街提示器的音頻差應在3-5dB,并且應根據(jù)不同的時間段對語音導示音進行電腦調(diào)控設置(如圖2)。
2.3 視覺障礙者導向提示音尋路信息表達
如圖1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過街提示器主要為“嘟一嘟一”與“嘟嘟嘟嘟”的提示音系統(tǒng),此針對視覺障礙者的提示音系統(tǒng),對于無障礙者來說;其存在可有可無,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其提示音只有通過培訓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才能明白兩種提示音所帶來的不同信息含量。
通過國外一些國家的優(yōu)秀案例,所展現(xiàn)的過街提示器尋路信息的特性,繼而制定城市公共環(huán)境導向標識的配置系統(tǒng)的基礎上,在確認道路的實際情況下,將信息內(nèi)容進行統(tǒng)合,匯集成最小限度的種類[4]。提出在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過街提示器的聲音設置上增加語音系統(tǒng),例如“蘇圃路——中山路方向通行”、“蘇圃路——中山路方向禁止”等,通過簡單的語音來循環(huán)播放;或者是,只有通過的聲音會響起,而禁止的聲音處于禁默狀態(tài)。這些都是可以有效的解除對于視覺障礙者的不必要麻煩,而且對于無障礙者來說也有一定的提醒作用。
2.4 視覺障礙者導向提示音的紅外線識別系統(tǒng)
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在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過街提示器只能簡單的提示是否可以通行,但是對于其安全也還是存在一定隱患的,例如到了等候行人過街的指示器前,有多少安全距離,可以不被意外出來的電瓶車、自行車刮傷,因此,在十字路口的行人指示燈過街提示器上面安裝紅外線,繼而設置出安全距離,可以更為有效的為視覺障礙者的出行提供更好地安全。
3 展望
視覺障礙者導向提示音設計是一項有意義的設計,不管是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還是對于無障礙者來說,其設計理念的產(chǎn)生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大家。即使從設計學科來看,它的設計是一項綜合性、跨學科性的設計,它的出現(xiàn)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導向設計領域,為將來的設計者提供參考,進而促進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
參考文獻
[1](日)田中直人等著.王寶剛譯.標識環(huán)境通用設計一規(guī)劃設計的108個視點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3
[2]李民,胡穎城市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方法研究[J]新美術,2012,33 (05):68 72
[3]李民城市公共環(huán)境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方法研究——以日本松山市為例[J].新美術,2015,36 (05):120 124.
[4]李民城市公共環(huán)境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研究[J]新美術,2014,35 (07):109 110